西王是誰(揭開明末「大西王」張獻忠的沉江寶藏之謎)

2022-12-21張獻忠

由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主辦,遼寧省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承辦的「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昨日(12月26日)在遼寧省博物館1層3號展廳開展,展期至明年4月5日。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是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與南明將領楊展於1646年發生江口之戰的古代戰場遺址。展覽透過展出金銀冊、金銀貨幣、金銀首飾、日用器皿、武器等各類文物500件套,全面地展示了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考古成果,呈現遺址發現和發掘的艱辛過程與創新之舉。

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從長江中游攻入四川,於成都稱帝,建立大西政權。 1646年,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轉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遇明朝楊展襲擊,船隻被焚,大量財物沉於江底。幾百年來,關於張獻忠是否沉銀以及沉銀地點,一直眾說紛紜。隨著科學考古發掘的進行,「江口沉銀」也從傳說走向了現實。記者在展廳看到,展覽分為序廳、展覽區、多媒體區、尾廳,包括「大西沉浮」「明代風華」「考古新章」三大部分,為人們深入揭示了明代晚期和大西政權的社會、經濟、軍事等面貌。

其中,展場展出的「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堪稱難得一見。遼寧省博物館展覽部主任劉韞告訴記者,「西王賞功」在古錢幣收藏界是聞名遠揚的「五十名珍」之一,在「江口沈銀」遺址發現之前,存世很少,而且真假難辨。 「遺址發現後,發掘了數百枚‘西王賞功’金、銀、銅幣,而且都非常新,說明這些錢幣鑄好後還沒來得及賞賜給手下的將領,就沉江了。”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發現是明清史研究領域的重大考古發現,入選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劉韞表示,「這個遺址考古展只在北京、廣東、四川各展出過一次,這次展覽是東北首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彭山本地正在興建博物館,今後這批文物就很難拿出外展了。

這次「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順利展出,對於推動遼寧、四川兩地文化交流具有正面意義。 。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張 寧

來源: 瀋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