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冰心受盡寵愛、也受盡嫌棄的一生。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年出生在福州謝家大宅,是家中第三個孩子。但由於兩個哥哥早夭,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是家中獨女,備受寵愛。冰心錦衣玉食地長到三歲,她的父親謝葆璋突然被任命為海軍訓練營營長,於是她隨父遷至煙台,在那裡的軍營度過特殊的童年。
軍營氣氛嚴肅、罕見女性,目光所及皆是旗台、砲台、碼頭、火藥庫等。雖然環境單調、公務繁忙,但謝葆璋沒有放鬆對女兒的教育。冰心四歲開始習字,六歲隨堂兄表兄一同在家裡讀書。他們比冰心大五、六歲,不願意帶她一起玩。沒有小夥伴的冰心只能以書為友,小小年紀就已閱遍《三國》《紅樓》等各種名著,養成好讀書的樂趣與習慣。在煙台軍營的八年時光,冰心見到許多赫赫有名的海軍將領,對軍人充滿崇敬。她因此喜歡上自律嚴肅的生活,看不太慣散漫鬆懈的個人作風,這也是她日後與林徽因等文人發生衝突的根源。
1911年謝葆璋調任北京,冰心也隨之遷居北京,在一所教會學院就讀。因她成績優異又安靜懂事,而且還是家裡難得的健康的孩子,所以即便身處亂世,父母依舊將她保護得很好。她便這樣無憂無慮、順順利利地讀書升學,於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
當時正是舊社會矛盾激烈碰撞的年代,同情底層民眾苦痛的冰心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首次使用了冰心這一名義,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從1919到1923年,冰心又發表了多篇作品。同時她開始關注軍閥混戰對孩童的傷害與摧殘,出版過《繁星春水》等詩集,將視角放在一朵花、一棵草上,用純淨天真的筆觸去撫平孩童內心的創傷。
但這份純淨天真卻遭到文壇的攻擊。向來主張要無情揭破黑暗的魯迅,直言冰心的作品都是花言巧語;張愛玲也說冰心的婉約特別做作,諷刺她是沒有思想深度的小女人。
面對同行的詔難,冰心沒有反唇相訥,而是默默地考進燕京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後又去波士頓攻讀英國文學。 1926年冰心取得學位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及清華大學任教。歸國三年後,二十九歲的冰心與二十八歲的吳文藻結婚,隨後夫妻倆結伴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地進行文學訪問。 1933年冰心遊歷歸來。
此時的文壇興起一股沙龍潮,即喜歡遍邀多位文學大家來自家客廳高談闊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林徽因。軍營長大的冰心看不慣這股潮流,寫出一篇《太太的客廳》,被指暗諷林徽因。據說林徽看完文章後說:「山西的老陳醋不錯,我想買一壇送給她。」其他作家也紛紛為林徽因抱不平,梁實秋說:「聽說冰心在美國學的是文學,我學的正好是文學批評。蘇青更是嫌棄地說:「我從前看冰心的詩和文章,覺得很美麗。後來看到她的照片,原來非常難看。」被罵的冰心這次還是沒有多做辯駁,她堅守著內心的嚴肅與純淨繼續創作。
很快抗戰爆發。 1938年不肯向敵對勢力妥協的冰心輾轉趕赴昆明。兩年後冰心收到宋美齡的抗日動員信,於是舉家搬往重慶,積極投入文化救亡事業,創作出《再寄小讀者》等頗有影響力的作品。 1946年因丈夫被調往日本擔任中國駐日代表團的顧問,冰心便隨丈夫前往日本,透過在東京大學演講、授課的方式宣揚中國文化。解放戰爭期間,心繫我黨的冰心支持丈夫擺脫國民黨,冒著重重阻礙與生命危險,於1951年回到祖國,定居北京。
安靜地生活幾年後,一場特殊的運動悄悄襲來。冰心經歷被抄家、被關牛棚、烈日下被批鬥、被下放至幹校接受勞動改造……從小到大幾乎未曾吃過苦頭的她,卻也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脆弱。她安靜地接受命運帶給她的一切折磨,眼神似乎還像一個孩童般純淨清澈。
還好苦難的日子終會過去。運動結束後,冰心重獲清白。也許是心裡有太多情感急需表達,此時的冰心迎來創作生涯裡的第二次高潮,發表《晚晴集》《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等多部小說與散文集,其中1980年所寫的《空巢》還一舉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冰心的創作生涯一直持續到將近九十歲。年歲漸大後她的身體逐漸虛弱,1994被確診。 1999年冰心病危的噩耗傳出,同年二月冰心在睡夢中離世,享年九十九歲。
她這一生享受過最極致的寵愛,也承受著數不盡的嫌棄。但不管身處何種境地,她都能做到寵辱不驚。也許她的內心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婉約晶瑩,所以她才能在世間的紛紛擾擾裡始終堅守初心。無論當初和那群同行有過什麼齟齬,她都是全國孩童眼裡最慈愛的冰心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