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簡介及作品簡介(冰心:忠誠愛國的文學巨匠)

2023-01-12冰心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現代知名作家、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運動家、散文家。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教師,國民政府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長、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人民文學編委,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

冰心的文學創作始於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五四運動的爆發,她發表小說《超人》和詩歌《繁星》《春水》,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詩」寫作的潮流;出版了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冰心全集》;抗日戰爭時期,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並積極投入文化救亡活動。赴日教學期間,冰心和丈夫吳文藻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作家,先後出訪印度、緬甸、瑞士、日本、埃及、羅馬尼亞、英國、蘇聯等國家,在世界各國人民中間傳播友誼,介紹新中國文化和文學。身為翻譯大家,多部譯作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得到海內外讀者讚賞。

名將之女 幼年飽讀經典著作

冰心祖籍福建長樂,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於福州鼓樓區隆普營海軍家庭。祖父是有名的塾師,父親謝葆璋(1866-1940年)是海軍名將,母親楊福慈是福州著名海軍世家-楊家的千金,她的侄兒楊建洛,畢業於天津水師學堂,後服役於北洋水師,與冰心父親一起參加甲午海戰,壯烈犧牲。冰心出生後7個月,隨父母遷至上海生活。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在山東煙台設立海軍練營,謝葆璋出任管帶。翌年,再設立煙台水師學堂,謝葆璋為第一任監督。冰心4歲時,隨母親搬家於煙台,此後很長時間便生活在煙台的海邊。

在煙台,冰心開蒙讀書。 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同時,也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親回到福州,居於楊橋路原來的林覺民家族宅院。 (林覺民在廣州舉義,林家賣宅避居,冰心祖父謝奎恩買下此宅)

棄醫從文 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1912年,冰心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隔年,謝葆璋出任民國北京政府海軍部軍學司司長,冰心隨父母遷居北京,1914年進入貝滿女中。 1918年,升任女子大學理科預科,當時她的理想是當醫生。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五四運動的爆發,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將冰心「震」上了寫作的道路。她在此時期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

1919年8月的《晨報》上 ,發表了冰心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在這段期間,協和女子大學併入燕京大學,冰心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之後相繼發表了引起評論界重視的小說《超人》和詩歌《繁星》《春水》,並由此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詩」寫作的潮流。

留美歸來 創作大量優秀文學作品

1923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後,冰心開始陸續刊登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

1926年冰心取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吳文藻結婚。婚後筆耕不輟學,在小說、散文和詩歌領域創作了不少頗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其中小說的代表作是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的代表作是1931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小說卷、散文卷、詩卷共三卷本出版,這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遊學歸來 投入文化救亡活動

1936年,冰心隨丈夫吳文藻到歐美遊學一年,他們先後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冰心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深入採訪,並與國外文學家一起進行創作交流。

1938年,堅決不事偽的冰心,與丈夫吳文藻一起,攜子女自北平出發,經上海、香港輾轉至雲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貢縣簡易師範學校義務授課,堅持在戰時培養人才。

1940年的冬天,宋美齡以威爾斯利大學同學的身份寫信動員冰心來重慶參加抗日工作,冰心舉家到了重慶。冰心被宋美齡召入國民政府婦女指導委員會,擔任文化事業組長。之後,冰心也被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民參政會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的全國最高諮詢機關。在抗戰中,國民參政會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實施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政策、鞏固國共團結的重要陣地,毛澤東、王明、秦邦憲、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等7人接受了國民政府的聘請,擔任國民參政員。在重慶,冰心也參與了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積極投入文化救亡活動,期間創作了《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等一批有影響的散文作品。

赴日教學 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

1946年,吳文藻的清華同學朱世明將軍受任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邀吳文藻擔任該團政治組組長兼任出席盟國對日委員會中國代表團顧問。 1946年11月,冰心隨吳文藻去了日本。

身為中國當時最知名的女專家之一,冰心一到日本,即有不少文化、教育機構邀請其講學,她曾在日本東方學會和東京大學文學部講演,後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在學校教授「中國新文學」課程。在日本期間,冰心和吳文藻在複雜的條件下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並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

解放戰爭時期,冰心拒絕參加「國大」代表競選,支持親屬投奔解放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冰心堅決支持吳文藻擺脫國民黨集團的正義之舉,和丈夫一起冒著生命危險,衝破重重阻攔,於1951年回到祖國,定居北京 。

翻譯大家 文學影響力超越國界

冰心夫婦歸國後,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他們,對他們的愛國行動表示肯定和慰勉。吳文藻任教於北京大學,後院系調整進入中央民族大學,冰心擔任《人民文學》編委。 1953年,經丁玲和老舍介紹,冰心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同張天翼等人領導了北京的兒童文學創作活動,培養了不少兒童作家。

冰心不只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作家,著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也是翻譯大家。 1971年,冰心與吳文藻、費孝通等人,在北京合作完成了《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譯。她的譯本如黎巴嫩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1995年曾因此被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勳章。她的文學影響力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並得到海內外讀者的讚賞。

熱心行善 關心家鄉文學藝術發展

冰心一生熱心行善,先後為家鄉的小學、全國的希望工程、 中國農村婦女教育與發展基金和安徽等災區人民捐出稿費十餘萬元,還響應巴金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書籍、手稿、字畫,帶頭成立了「冰心文庫」。冰心時刻關心家鄉孩子的成長,鼓勵兒童從事文學創作。張雲是國際著名畫家趙秋萍之子,被譽為“福建省小神童”,4歲能懸筆寫大字,書法作品受到國內大家的好評,6歲時遇我國改革開放第一屆書法賽,以一幅「撲向大潮」精品獲全國特等獎,當時,康克清老奶奶為其頒獎,冰心聽到這消息後,給張雲寫了賀信,表示祝賀。時值冰心先生92大壽,張雲為感謝她的關愛,和母親母畫子書一幅《祝壽圖》為她祝壽,她很感動,欣然題寫一幅書法作品《書畫交輝》以示感謝。

1992年12月24日,全國性的社會學術團體冰心研究會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會長,此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動。 1995年,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出版。 1997年,福建省在冰心的故鄉-長樂建立冰心文學館。

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

冰心逝世後,黨和人民給她高度的評價,稱她為「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

來源: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