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核心思想|精髓在自然,從世界、社會和個人層面求和諧

2024-12-05老子

2500年前,老子所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

他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他的哲學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又互為條件。

老子

他還提出對立面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事物總要走向它的反面。

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認為「軟弱勝剛強」。

{還2}1

在《道德經》裡面,「道」為最高哲學範疇,來統攝宇宙物質世界、社會與個人人生三大層面,追求三者的自然統一與平衡和諧

在諸子百家中,道家思想最富於哲學內涵,最為博大精深,其哲學思辨達到了天、地、人的渾然一體,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整體系統觀念,具有高度抽象的內涵。

老子

道家的核心思想包括“道”和“德”兩大部分,其中“道”是宇宙萬物的最終本源是有與無、恆與變、無為與自化的辯證統一,德是道的自然本性,在宇宙萬物中的表現。

也是按照“道”來做所獲得的成果。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老子論述的這些內容是在原始和天然的狀態下說的,應用於人,則指人不待人為的原始天然的自由的狀態。

“道”為何物?

道這個概念最初由道家提出,用以說明宇宙的本源、本體以及發展規律。

道的原始意義是指道路,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指代事物的規律性。

老子

到了春秋後期,老子第一個把“道”看成是宇宙的本源及普遍規律。

{還2}2

讀完了《道德經》的全部文本,需要回頭去看一看《道德經》到底表述了什麼思想?有什麼樣的價值? |核心思想是什麼?

首先,可以將《道德經》最重要的思想歸結為:以「道」和「德」為綱領,以自然、無為核心思想,以治國和修身為要目,以「和」為目標境界,建構了中國哲學的整體架構。

它探討的問題很多,但是可以抓住最重要的:宇宙的起源,也叫天地萬物的起源,如果套用西方哲學的說法,就是老子建立了中國哲學的本體論。

天地萬物是怎麼起源的呢?

老子認為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

《老子》重在詳盡論述作為宇宙本體、萬物之源和運動規律的天道,並將這種天道用以關照人道,指導治國和修身,直面現實社會,涉及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等方面。

其行文撲朔迷離,飄忽不定,但核心思想卻貫串始終,且用樸素的辯證思維建構起了由論道、治國、修身三部分組成的理論體系。

老子講的核心思想,是對一切事物採取超脫的態度,反對刻意地褒貶某一件具體的微觀事項。

回過頭來看,人才、賢能也是“難得之貨”,也不能刻意地褒揚。

舉個例子,唐朝李淵過分標榜李世民,結果引起李建成、李元吉不滿,差點把他給殺了,引起玄武門事變。

老子

{還2}3

“道法自然”實質為“自然無為”|其精髓核心在於自然

核心思想,遵循自然法則。

域間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

老子的道本於自然,道以自然為根本,“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實質上是“無為無不為”,無為指順應萬物之自然,而不加以人的主觀意志,即所謂“道常無為。

無不為,則認為順應自然規律最終便能無所不為,也就是說萬事只有符合自然規律,才能成功。

老子

總而言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

現一般認為此書編定於戰國中期,存有老子本人思想。

通行本為三國魏,王弼注本,分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

故有《道德經》之稱。

老子

《老子》提出了一個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具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除對後世的哲學以及美學、倫理學、邏輯學產生重大影響外。

還保存了許多古代天文、生產技術等方面的資料。

還涉及軍事和兵法,被說成是兵書。

道教則奉《老子》為主要經典,稱為《道德真經》。

老子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來統攝宇宙物質世界、社會與個人人生三大層面,追求三者的自然統一與平衡和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