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最近很紅,因為他出了一首主打新歌,名叫《Hug me》。為了宣傳這首歌,《奔跑吧》特地以蔡徐坤為中心,出了一期新疆主題的節目,《Hug me》諧音為「哈密」。
節目最後更為蔡徐坤準備了相當亮眼的戶外舞台,讓他完整表演自己的新歌。
之後,蔡徐坤的新歌頻頻衝上各大音樂榜單,Q音是第一,網音是第二,其餘平台也都處在前幾的位置。
據悉,這是粉絲為了慶祝蔡徐坤的生日,團建打投,為蔡徐坤爭取到的音樂榜單榮耀。
另外,TFBOYS的師弟時代少年團的新歌,也頻頻出現在歌曲榜單上的高位,或許你沒有聽過,但不妨礙這些歌曲在華語樂壇的流行榜單上佔有一席之地。
劉雨昕在7月中旬發布的新歌MV,也在內地榜榜的第一名。
這首歌全長兩分二十五秒,好聽很難評價,畢竟這很主觀。附上歌詞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說起如今新生代的樂壇歌手,既有代表作,又有國民度的,當屬週深、張碧晨、汪蘇瀧、梁博等人了。但周深、汪蘇瀧演唱的新歌,卻排到了榜單的倒數。
很難說清楚,現今的華語樂壇,到底是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更重要,還是榜單排名更重要。
被譽為90後小天王的華晨宇,已經出道9年了,他的代表作有《國王與乞丐》、《煙火裡的塵埃》《異類》等等。
也許你沒有聽過這些歌曲,或許也在綜藝《王牌對王牌》中有所耳聞,因此沈騰、賈玲時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華晨宇的歌曲代表作是什麼」。
一開始,沈騰答不出來,後來多提幾次,他就記住了,觀眾也記住了。
但華晨宇的這些代表作,基本上都是他六、七年前創作的歌曲,作為當今樂壇的領導人物,他似乎很久沒有出過有辨識度的歌曲了。
要說新生代歌手,真正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王嘉爾算得上其中之一。在不少外國人的心裡,王嘉爾擔得上「國際巨星」的名號。
今年4月,王嘉爾也作為唯一一位華語歌手,受邀參加了科切拉音樂節,能參加音樂節的嘉賓,都是在國際上頗受歡迎的歌手。不少大明星、演員,也會化身觀眾與歌迷一起狂歡。
在Spotify聽眾排行榜中,王嘉爾超越周杰倫,成為收聽人數最多的華人歌手。
雖然王嘉爾在內娛的人氣不算頂級,但他能在國際上享有高知名度,其實也是一種驕傲。但擰巴的是,王嘉爾的歌曲大多是英文歌,只有極少數中文歌。
也就是說,王嘉作為華語樂壇的歌手,走向國際時,輸出的依舊是英文歌。因此,也有輿論認為王嘉爾不能代表華語樂壇,許多榜單排名也把王嘉爾剔除在外。
張藝興不只一次在採訪or節目中表達:要帶領華語樂壇走向世界。
其實,張藝興的夢想不該被嘲諷,他的努力也該被輕易否定。只是,當張藝興的實力不足以與他的豪言壯語匹配時,難免會惹人非議。
當年周傑倫說,“我們不要崇洋媚外,華流才是最diao的”,“我不要追逐流行,我才是流行”等言論時,大家不會覺得可笑,因為他的言語與他的實力是相匹配的。
張藝興「帶領華語樂壇走向世界」的夢想是好的,但實際觀眾看到的是,他總在《嚮往》拿著吉他彈,卻總是不成調,輕易編不出詞。
而黃磊和何炅卻能出口成章,既有意蘊,還能押韻,這些都被張藝興記下來,留作歌詞。
對比隔壁的團綜《快樂再出發》,0713男團的6個人,這些年雖然糊,卻一直堅持做音樂。他們走到哪裡都帶著吉他,平均一期節目就能創作一首歌,每個人都能即興編出一段歌詞。
即使是其中音樂素養相對最弱的王櫟鑫,也能既談又唱,freestyle也毫不怯場。
他們從未說過「華語樂壇」的豪言壯語,他們只說自己熱愛音樂,想要一直堅持做音樂,僅此而已。
再看《嚮往》裡張藝興努力想要freestyle,卻半晌都編不出兩句字的樣子,顯得吃力又心酸。
前陣子許嵩參加《你好星期六》,直接把綜藝開成了粉絲見面會,在場的不論是觀眾還是台上的嘉賓,都能跟著唱出許嵩的歌。
許嵩很低調,但偶爾出現總能引領網路的懷舊高潮。這裡貼一段許嵩《廬州月》的歌詞,小時候以為許嵩是華語樂壇的窪地,如今再看,他已然成了高峰。
李榮浩近幾年也挺火,能唱、能寫、能作曲、編曲,堪稱音樂全才。但許嵩已經36歲,李榮浩已經37歲了。
要說真正能被大眾認可的新生代創作歌手,毛不易可以算一個,毛不易今年27歲了。
周杰倫發表第一張專輯《Jay》之後一炮而紅,當時他21歲;陳奕迅首張專輯發佈時22歲,林俊傑憑藉《江南》火遍大江南北時23歲;張學友發布第一張專輯時24歲。
現在流行說“大器晚成”,但也俗語叫“出名要趁早”,華語樂壇青黃不接的時期已經持續很久了。華語樂壇還能出現「紫微星」嗎?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