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四年春,幾個神色肅穆的紅衣喇嘛來到拉姆拉錯,為尋找五世達賴羅桑嘉措的轉世靈童,接受神示。
拉姆拉錯掩映在藏南十萬山中,是西藏最為神秘的聖湖。
拉姆拉錯
據說,在歷代達賴喇嘛圓寂之後,為尋找他們的轉世靈童,高僧們都要來拉姆拉錯朝聖,湖水的波紋會暗示靈童降生的村莊。
這次,神明指向了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片土地,這裡生長著雲雀和靈芝,也養育著性情灑脫、崇尚愛情的門巴族人。
十四年後的某一天,少年倉央嘉措被拉薩的高僧接走,才知道命運早被改寫。
他即將成為雪域最大的王,坐上布達拉宮的佛床。
然而,他性本多情, 正如他自己所言:
我是佛前一朵蓮花,
我到人世間,被世人所悟,
我不是普度眾生的佛,
我來尋我今生的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婆娑世界裡,用情修行,也求得了他的正果。
在神示牽引下,走進布達拉宮
靠近尼泊爾邊境,有個叫沃鬆的小地方,這裡古木參天,水草豐美,人物風流。
春天一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開得漫山遍野,情竇初開的少年少女奔跑其間,連吹過山野的風,都溫柔多情。
十五歲的倉央嘉措,也和心愛的姑娘在花海幽會,看著不遠處青黃草坡上的牛羊。
倉央嘉措像唱著歌兒的雲雀,自由自在,像田野裡撒歡兒的兔子,無拘無束。
沉浸在快樂裡的倉央嘉措,尚且不知,他身上背著一個天大的秘密。
十四年前,不滿週歲的倉央嘉措,被從天而降的神示選中。當天,藏王桑吉嘉措的使者秘密來到家中,宣告了倉央嘉措是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倉央嘉措被暗中保護著,培養著,除了母親和桑吉嘉措的幾個心腹,再無人知曉。
之所以如此神秘,是因為拉薩上層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
在政教合一的西藏,教派之爭從未停歇。
五世達賴圓寂之時,政敵丹增達賴汗在西藏的勢力迅速崛起,五世達賴把發揚格魯教的重擔交給了精明強悍的弟子桑吉嘉措。
為了穩定政局,桑吉嘉措秘不發喪,暗中尋找轉世靈童,他把倉央嘉措放養民間,對外假借五世達賴之名發號施令。
1696年,清帝康熙遠徵噶爾丹,從俘虜的藏人口中,獲知五世達賴早已仙逝,桑吉嘉措是幕後之主。康熙勃然大怒,向桑吉嘉措興師問罪。
桑吉嘉措誠惶誠恐,馬上安排六世達賴的坐床大典。
倉央嘉措,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被推到了西藏宗教政治鬥爭的漩渦中。
這年秋天,拉薩的使者將倉央嘉措迎至浪卡子,領受密宗灌頂。十月份,正式成為第六世達賴活佛。
日落前,布達拉宮被夕陽染成金色,洶湧舒卷的雲絮,從頭頂飄過。
經殿香霧中,倉央嘉措閉目打坐。他耳邊迴盪著終日不息的梵唱,眼前浮現出匍匐在地的子民,但他的心,始終留在沃鬆的雲水間。
他熱愛布丹拉山的雪、他熱愛雅魯藏布江的水,他熱愛每一片雲、每一陣風,每一朵花。
他對世間萬物有情,在草木山川中修行出無窮般若的智慧心。
這顆智慧心指引著他,走出布宮,到紅塵中尋找三世因果。
在內心的召喚下,流浪在拉薩街頭
八廓街東南角,有一棟不起眼的黃色小樓。
夜幕降臨,來自各地的流浪歌手,齊聚在此,通宵達旦,對酒當歌。
不知何時,有個叫宕桑汪波的俊美少年,夜夜來此。他風流倜儻,眼波如水,不知是多少姑娘夢中的情郎。
但他的眼睛只為一個女孩停留,她叫達娃卓瑪,歌聲像夜鶯一樣好聽。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宕桑汪波與達娃卓瑪墜入愛河,夜夜相會。
幾個月前的一個夜晚,二十歲的倉央嘉措看著東山頂的明月,孤單寂寞讓他無法入眠。
他打坐調息,高聲誦經,都無濟於事。
很多人不知道,活佛的寢室,有個小小的側門。
小門之內,是莊嚴神聖的布達拉宮,小門之外,是動人心弦的煙火人間。
等誦經聲平息,等轉經人散去,倉央嘉措換上鮮豔華服,轉身變成宕桑汪波,奔向凡間。
瀟灑的日子太過順遂,涉世未深的倉央嘉措,成了政敵射向格魯教的一支毒箭。
一個漫天飛雪的冬夜,從小酒館綿延至布宮的一串腳印,拉開了倉央嘉措的第一場歷劫。
政敵上書清帝,歷數倉央嘉措的罪行,想把「假活佛」的帽子扣在他頭上。桑吉嘉措苦周旋,才保住了倉央嘉措。
桑吉嘉措安排五世班禪為倉央嘉措授比丘戒,想以此澆滅倉央嘉措心中的慾火。
受戒之時,倉央嘉措面不改色地說:“上師,今日若不收回弟子所受的戒律,弟子將自殺。”
所有人都被倉中嘉措的堅決震懾了,桑吉嘉措失望地搖搖頭。
從此,倉央嘉措自由地飛向了拉薩的酒肆。
紅塵,是五味雜陳、八苦淋漓的人間。
達娃卓瑪不告別,父親將她另嫁他人。
倉央嘉措尚未從「生離」中解脫,又傳來了母親過世的噩耗,他又墜入「死別」的悲境。
用情至深,為情所困,因情參悟。
倉央嘉措在戀戀紅塵中悟道,他看到了眾生在命運前的無力,感受到三世因果的張力,無奈於六道輪迴的苦楚。
佛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逃出布達拉宮,情是倉央嘉措的法器,人間是他渡己的靈山。
在命運的安排下,找到生命的意義
1706年春末,黑壓壓的信徒匍匐在泥濘的路上,磕下一個個等身長頭。
他們追隨著關押倉央嘉措的囚犯車,雪花飄進他們虔誠的眼神。
在新一輪的政治鬥爭中,桑吉嘉措敗給了拉藏汗,這個即將統治西藏20年的蒙古人。
覆巢之下無完卵,倉央嘉措是拉藏汗第二個要解決的人。
拉藏汗上書清帝要求廢黜倉央嘉措。時移世易,康熙大帝見格魯派大勢已去,他不想在內憂外患之際,再樹敵拉藏汗。
於是他做了個順水人情,下詔斥責了倉央嘉措,並派護軍統領席柱前往藏區,押解倉央嘉措進京問罪。
看著身後數十里黑壓壓的信徒,25歲的倉中嘉措,第一次為單純的信仰而震動。
這一刻,他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明白了自己不只是在佛門心在紅塵的教徒。
他意識到自己不只屬於父母和情人,也屬於西藏這片土地,屬於這裡的山河、牛羊,屬於這裡善良的子民,屬於信仰。
祂的情愛,昇華為對眾生的慈悲,祂將涅槃重生。
隊伍行至哲蚌寺,猝不及防地出現了二十個武僧,他們將倉央嘉措搶入寺中,信徒將哲蚌寺圍得密不透風。
押解官兵無計可施,雙方陷入沉默的對峙。
暴怒的拉藏汗聞訊趕來,下令強攻。
千鈞一發之際,寺門幽幽地開了。
黯淡的燈光裡,閃出一張沈靜清秀的臉龐。他手捻著胸前的佛珠,走到拉藏汗前,說:“我跟你們走,不要用你的刀弄髒了這塊土地。”
三百年前,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25歲的倉央嘉措在正史中的足跡,到此為止。
《清史稿》記載“行至青海道死”,成了官家對倉央嘉措最後的文字。
然而,倉央嘉措的真性情與大慈悲,深深感動了藏區的百姓。
人們始終不願相信他就這麼消失了,千百來年,村野山間有另一個版本的結局。
這些故事,被倉央嘉措的弟子記錄在了《六世達賴喇嘛秘傳》裡,倉央嘉措在傳說中,又活了20年,傳經佈道,普渡眾生。
契此和尚有首《插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倉央嘉措從廟堂退入紅塵,背燈和月就花陰;又從紅塵退入佛門,十年蹤跡十年心。
不同的經歷,同樣的情心。
倉央嘉措從未克制內心的情,直到他找到了對眾生的大愛與深情。
這或許就是他苦苦尋覓的雙全法,以此,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一生都是掙脫束縛的痕跡。
身為活佛,卻說出了世間最動人的情話。
天生情種,卻遁入空門,為眾生殉道。
倉央嘉措曾因放浪形骸,在布達拉宮三堂會審,一眾高僧大德為他定性為:迷失菩提。
祂是落到凡間的菩提果實,在迷失中,用最純真的天性,守護一顆多情的心。
世道坎坷,風雨交加,面對光怪陸離的人世間,還能從內心生發出情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份智慧。
願你用情至深地活著,感受時光,感受山川、感受人間,最終,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喜悅。
與君共勉。
作者 | 瑾山月,以筆為槳,自渡渡他。
圖片 | 《喜馬拉雅》劇照(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