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遊標個人資料:貧苦農民出身,發家後高調捐款20億,為何如今不再露面?

2024-01-29陳遊標

陳遊標,一個極具爭議的名字,每當哪裡發生自然災害,他就會登上報紙,理由只有一個:做慈善。

然而,社會上對於陳光標的評價顯得兩極分化:有人說他是中國乃至是世界的“首善”,要不然怎麼能獲得“全國道德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也有人說他就是個偽善的“浮標”,所謂的慈善不過是行銷出來的泡沫罷了。

哪一種說法比較妥當?為何近幾年陳光標銷聲匿了呢?

上 「首善」還是「首騙」?

2008年汶川大地震剛發生不久,一位名叫陳光標的民營企業家在媒體上高調宣稱「第一時間從南京率領60台挖土機奔赴災區」。

這本是件好事,但有人提出質疑:即使是走高速,從南京到汶川也得30多個小時,更別提挖掘機這種大型器械了。

但陳遊標還是得到了很大的認可,2009年天安門建國60週年慶上,陳光標作為“首善”,登上了代表江蘇的彩車。

身為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遊標身上值得被讚頌的事蹟太多了,2003年投資300萬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親赴災區並捐款,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等天災發生時,一捐都是成百萬、上千萬,活脫脫是個「視金錢如糞土」的慈善家。

陳遊標

除了國內,陳遊標對於海外發生災害的國家也是倍加關心。 2004年印度洋海嘯,陳遊標向受災的東南亞國家捐款300萬;2011年日本大地震,陳遊標率領團隊到現場參加救援工作,並捐贈物資;2014年,陳遊標來到紐約街頭,請1000位美國流浪漢吃飯,同時一個人發300美金的「紅包」。

然而,陳遊標並不屬於那種「做好事不留名」的慈善家,相反,只要他一捐贈,必定掀起一波宣傳的浪潮,報紙上、廣播裡、電視中以及網絡上……他樂善好施的形象深深紮根在人們的心中。猶記得那時我還是個國中生,很少關注社會新聞的我都聽過陳光標的大名。

為了宣傳,陳遊標也特別設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聞獎-陳遊標新聞獎。 2013年1月25日首次頒獎,1月29日第二次頒獎,共有4人獲獎,他們獲獎的原因都是一樣的:撰寫了誇贊陳遊標的文章。

但就像前文所述的,陳光標在獲得榮譽與聚光燈的同時,也飽受質疑,甚至有很多人公開質疑陳光標的慈善嚴重註水,以慈善之名為自己的生意鋪路,“首善」其實是「首騙」

就拿汶川地震時陳光標“親率”挖機隊伍奔赴災區的事情來說,有記者秘密採訪到了陳光標公司的員工,對此他稱“公司那段時間並沒有採購大型器械的記錄”,此外還有員工直接表示「那些媒體上宣傳的挖土機是在震區租的」。

2009年初,南京一家化纖廠發生爆炸事故。事後陳遊標帶著攝影師和50多位工人,來到現場拍照,還找了一個小女孩假扮死者。當時有位高管向陳光標提出了質疑,認為此舉可能會引來負面影響,但陳光標說:“不會的,這只是一種‘情景再現’的方式。”

此外,也有通報陳遊標倒賣拆除工程賺錢,涉嫌違規轉包、偽造公章等。 有人直接說,陳遊標不該姓陳,而是應該姓「假」。

演員成龍與陳光標

中 建設家鄉卻被質疑

從江蘇宿遷走出來的窮苦子弟劉強東,在鄉親父老中的口碑沒得說。但同樣成為大名人的陳光標,卻不那麼受鄉鄰的待見。

陳遊標自稱家境極度貧寒,10歲前沒嚐過肉的滋味,一個哥哥與一個姊姊曾先後餓死…

有記者為了探查陳遊標的身世,專門來到了他的老家-江蘇泗洪縣天崗湖鄉。

得知有人想要來了解陳光標,一位孫姓村民立馬來了興致,大聲說道:“我就是死也不服他!”

為何這位村民聽到陳光標後如此大怒?原來在2006年,陳光標在老家投資了農夫市場,還在旁邊搞起了房地產,但人氣很低。

人氣低的原因在於當地有一條老街是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相較之下沒多少人願意去農夫市集。

但老街毫無預警地被拆遷,讓附近的居民驚愕不已,他們很不願意搬走。僵持之下,有一天突然來了幾百個穿著制服的人,為了讓居民在拆除問題上服軟,直接動用了武力。

「不搬就打,我當時被打昏了,都不知道是怎麼上的救護車。」孫姓村民回憶此事的時候滿臉憤懣。

老街還是被拆了,陳遊標的農夫市集和沿街房也就火紅了起來。雖然沒有明確的消息,但老街的居民大都認為是陳光標從中作梗。

2007年,陳光標出資在家鄉建造了一個老人活動中心,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實際上活動中心佔地40餘畝,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農地。雖說如今很多農村人都不種地而是買糧食吃,但在當年,農田可就是農民的命根子。

不明真相的人都對陳遊標造福家鄉的善舉大加推崇,然而實際上「善舉」換來的是當地農民的叫苦不迭。

陳光標在家鄉的「光榮事蹟」可不少。據說當年陳還未發家時,曾當過一段時間的醫生,穿著白大褂,拎著自製的醫療儀器,給路人瞧病。

有位修車師傅稱,陳遊標從來不用那種儀器給自己的家人看病,那根本就是個騙局,有人甚至直呼陳遊標為「假醫生」。

下 陳光標的“慈善之路”

那麼,陳遊標是怎麼發家的呢?又是如何踏上花團錦簇的「慈善之路」的呢?

生產醫療儀器沒賺到錢,陳光標轉到電動車生產業,但還是沒能致富。直到2002年,他成立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下簡稱「黃埔公司」),適逢南京老展覽館拆遷,陳光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與了其中。

陳光標沒想到老展覽館價值不菲,光是拆下來的廢鋼材就賣了400多萬,最後他淨賺280多萬。

此後,陳光標就走上了拆除工程的道路。但他發現得標實在太難了,很多時候去競標就是去走過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名氣,畢竟「名人效應」在哪裡都好使。

陳遊標

陳遊標開始包裝自己,到處捐贈,並且大力宣傳。為了贏得媒體的青睞,他專門去拜訪一些退休的省級幹部,讓他們幫自己向媒體說說好話,發一發歌頌式的文章。

慢慢地,透過大力投錢、找關係,陳遊標成了媒體的寵兒。值得一提的是,他對很多文章都會親自審核,對一些細節都要斟酌很久。

時間一長,媒體對於陳光標捐贈數字的真實性也置之不顧了,全憑陳光標自己說。

汶川地震後的第二天,他飛到成都,在那租了10台挖機,奔赴災區,但到報紙上卻成了「60台從南京開來的挖機」。

也是在2008年,陳遊標的公司開始走出江蘇。 5月,黃埔公司承接了一批北京的工程。

據黃埔公司的員工稱,完工之後,他們收到了感謝信和榮譽證書,其上蓋有「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和「商務部」的公章。

公章是真是假無人得知。但在2016年3月,黃埔公司因涉嫌偽造公章被警方調查,有媒體稱警方從當時的黃埔公司副總經理的辦公室搜出了176枚假公章。

無論如何,陳遊標開始成為小有名氣的慈善企業家,並獲得了不少榮譽稱號。之後,他開始給多地的官員寫信,其中的「自我介紹」永遠都要帶上他那一長串「頭銜」——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等等。

越多人知道了陳光標這位“大慈善家”,陳遊標自己也沉浸在讚譽中無法自拔。

2012年,陳遊標在北上廣設置流動站“賣新鮮空氣”,每罐4到5元,罐子上的標籤就是“陳光標好人”。

陳遊標賣空氣

2014年7月的某一天,陳光標放出一組圖片,說他在宴請1000名美國流浪漢之後,被聯合國授予了「世界首善」的稱號。

但眼尖的網友發現陳遊標獲得的證書上面「聯合國」的英文寫錯了,對此陳的回應是:我可能被騙了。

短短的一個月後,為漸凍人募款的「冰桶挑戰」風靡全球,身為「大慈善家」的陳光標,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曝光機會。

陳遊標曬出圖片,稱自己在冰水裡泡了30分鐘,宣言如果有人在時間方面超過自己,自己就捐款100萬。

陳遊標的“冰桶挑戰”

但是陳光標終於被公開質疑了,輿論的壓力之下他也終於承認自己的「冰桶挑戰」是假的

此後,陳遊標只要一發聲,必然會有質疑的聲音傳來。 2016年5月,陳遊標在一次公開亮相中,比原先瘦了很多,他聲稱這是因為自己堅持吃了3個月的減肥產品,而這類產品也是陳遊標要轉型投資的行業。

陳遊標聲稱自己在“3個月裡減了52公斤”,但有人指出他之所以瘦這麼快是因為進行了切胃手術。

「減肥」後的陳光標

2016年9月20日,包括網易、財新等多家媒體,紛紛發文揭露陳光標歷年來的捐贈存在著造假狀況。

陳遊標急了,因為這次風波鬧得很大,矛頭直指他這個「世界首善」。

9月23日,陳遊標舉行了記者會,50多位媒體記者入會,但奇怪的是他們竟然沒有獲得提問的機會,全程都是陳遊標方面在自說自話。 對此,陳遊標給出的理由是:這是我的個人新聞發布會,而不是回答會。

當時,陳遊標為了回應捐贈造假的質疑,拿了一大疊票據到了現場,就放在桌子上,但當記者上前翻閱時,有工作人員過來制止,說道:別翻,翻亂了。

陳遊標召開的發表會難以服眾,媒體方面仍在發布大量的報道,對陳光標「假慈善,真生意」的面目進行了揭露。陳遊標借慈善炒作,收割流量,以此抬高身價,進而提高在官場與商界的地位,生意也就由此越做越大。

陳遊標自稱捐款超20億元,獲得獎章、證書超4000個,還說要就此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然而事實上,他以慈善為名的捐獻,是有不少的水分在的。

自那以後,陳遊標很少再高調露面,不過他的捐贈還是偶爾會出現在媒體上,只不過人們對其的看法已經不同以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