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當年與儒學並駕齊驅的墨家學說,為何迅速敗落而後繼無人

2024-12-25墨子

墨子

墨子:惜哉翟星耀,初明雲遮暗

墨子,墨家,曾經的顯學,據《韓非子》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而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中也記載:「儒家與墨家「從屬彌豐,充滿天下」。

但是,於今而言,儒學成為國學的主要內容,而當年與之相抗衡的墨家,卻幾乎被人遺忘,除了幾個如“兼愛”和“非攻”幾個標籤外,很難想得起還有什麼。

我認識墨子還是在下鄉當知青時,室友帶來其母親的中學課本中,有兩則關於墨子的故事,至今尚能背誦;一為“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再有就是“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感覺很有道理,這是我對墨子最初的認知。

墨子

後來多讀了些書以後,對墨家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但於先秦諸子的文集中,這《墨子》讀得是最為費勁,也是最讓我感到困惑的,因為其內容和主張,很多是與儒家相通的。

如墨家講“兼愛”,儒家講“仁愛”,於我這種頭腦不是很靈光的人來說,管它如何愛,只要有愛的光芒照在我身上,就會覺得溫暖,而不會去探究其中有何不同,或是親疏有別這樣的區分了。

讀《墨子》有種感覺,這是一個各種理想的雜糅,其中包括平等、和平等等,同儒學倡導的層級秩序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從師於儒派,又從儒學中脫離,獨自創立了墨家學派,希冀用「兼愛非攻」的教化,能免除戰爭,救民於水火。

墨子

但是,這在封建大中央集權的社會中,是很難得到統治者欣賞的,因為於維護現行的等級秩序非但無益,而且還有著很大的離心力,所以,墨家學說的沒落也是必然的了。

但是,即便如此,墨子還是牢牢地佔據著在諸子百家中顯赫的地位,說到先秦諸子,必提墨家;而人們的著眼點,卻是放在其科學領域上,如宇宙和數學,以及物理等等,我見有人稱之為“科聖”,理由是他的發現,比牛頓、歐幾裡得這些享譽世界的大神們,要早了很多年。

我只對文史有興趣,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軌跡無甚涉獵,故而對此毫無發言權,不敢亂評,但卻知道著名漢學家李約瑟,曾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中讚道,「墨家的科學水平,超過了整個古希臘」;而當年梁啟超在感嘆中國落後現狀時亦說,「假使今日中國有墨子,則中國可救!」 看來,此論不虛。

墨子

與儒、道、法諸家相比,當年「非儒明」的顯學沒落得是很迅速的,至少在司馬遷寫《史記》時,也不知道他的生平了,故而現在不說他的生卒年代,連他是哪國人都弄不清楚了,有說宋,有說魯,還有說楚或滕國,甚至還有說他是印度人,一團的亂麻。

墨子,名翟,不知是他長得黑還是本身就姓“墨”,但這個姓絕對是個極少的姓氏,黑,是他的特徵,以至於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形容他:他趕路在黑夜,伸出黝黑的手,在黑色的衣衫上,撕下一條黑色的布條,去包裹受了傷的黑色的腳。

他不是廟堂上峨冠博帶的聖賢,他是江湖中黃冠草履的聖賢;他始終奔走在興世利民的路途上;《墨子》一書也是由他的弟子和歷代門徒編輯而成,墨子本人大概也是如孔子般的“述而不作”。

墨子

但由於軼事太過,顯得有些雜亂,說明在很早時,墨家便已式微,至少在秦朝時,已聽不見發聲,到了漢代,就直接被埋進了故紙堆中去了。

在現代中學教科書中,據說還保留有他的一篇《公輸》,也叫“止楚救宋”,說的是當墨子知道楚國要攻打宋國時,前去製止之事,他從以理服人開始,到最後以模型同公輸盤鬥智,並挫敗了其攻城方略和技藝,迫使楚國放棄攻宋。

公輸盤即大名鼎鼎的魯班,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但他卻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一個“木匠”,而是楚國大夫,是一名掌握了當時諸多高超技藝科學家,幫助楚國製造了很多攻城武器。

墨子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卻敗在了墨子手中,這也是人們將墨子尊為科學鼻祖的緣由,他以前應該從事過木匠行業,發明和製造瞭如連弩車、轉射機、藉車等攻城器械,由此看來,他肯定是比魯班還要厲害的科學牛人。

他對物理學和機械製造的造詣是很深的,對邏輯學和數學也有一定研究,並且還率弟子做過“小孔成像”的實驗,如果當時有諾貝爾獎的話,他定是熱門人選。

除此之外,他的宇宙觀,認識論,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哲學體系,其“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是現今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濫觴,可以說,他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發明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

墨子

我很敬佩的國學大師胡適先生曾讚揚道:“墨子也許是中國出現過的最偉大的人物,是偉大的科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

“聖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現在墨子的形像在人們的印像中很模糊,以至於有人說他是“黑社會”組織的老大,因為他是代表著一群底層手工業者的利益,而且,其組織結構也呈現著半軍事化的特徵。

與其他門派讀書講學,或報效朝廷,或閒雲野鶴不同,墨家是積極入世的,其組織嚴密,有著政治綱領和行動宣言,層級分明,時常也參加一些戰鬥,生死置之度外,還曾經在一次戰鬥中,自殺身亡的就多達百餘人,是名副其實的死士聚合體。

墨子

他們所提倡的俠義精神,於個人而言,便演變為江湖氣質,有著一些遊離於正常秩序之外的特徵,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特質,所以方有「黑社會」一說。

其實,他們與“黑社會”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他們更像是一個扶貧濟弱的天使集團,處處以維護和平為神聖職責,反對戰爭,保護民眾,將愛灑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這樣一個半武裝的團體,他們維護和平的手段也是“以暴易暴”,奉行的是一種大無畏的俠義思想,這自然是極不受統治階層的待見。

墨子

在戰亂之時,各國忙於征戰和稱霸,這一群體還有著很大的號召力和生存空間,及至大一統之際,連對刺客都崇敬滿滿的司馬遷,都認為“俠以武犯禁”,所以,秦漢之際墨家的沒落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可否認的是,墨子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有著柏拉圖一樣的理想,像甘地一樣做事,如一個苦行僧般地想以一己之力,將整個社會引入到他的“太陽城”中來,為了這個理想,他““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其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 ”這些都讓人很是感動。

他摩頂放踵以利天下,既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又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是一個天才工匠,又是一個孤獨俠客;他提出的“兼愛”思想,是站在全人類的高度而闡發的博愛的思想,這至少比西方要早了數百年。

墨子

但是,相較於儒家有差別的愛,墨家這種博愛的可行性不是太高,對國人來說,任何時候對親人的愛,要遠高對一個陌生人的愛,也許,這種無差等的兼愛學說,只適合形成一種宗教,就如同基督教一樣。

墨學之所以被歷史湮滅,我覺得是他的思想太超前了,而且很多是矛盾的,也是無法實現的,既天真理想又暴力行事,這樣的學說是很難在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中立足的,只能在歷史的深處,留下一個偉大又孤獨的背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