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一個小小的西北邊陲諸侯國家----秦國,其君主秦穆公頗有些與眾不同。作為當時實力不強大的小國,秦穆公卻對稱霸中原虎視眈眈,可謂志存高遠。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先是與強大的晉國結親,希望藉此機會攀高枝,名副其實成為中原霸主。誰曾想,這看似"秦晉之好"的聯盟,卻讓秦穆公一路被晉國忽悠,吃盡了虧? 不過秦穆公畢竟個性堅韌,臨危不亂,最終放棄了東向稱霸的想法,而是西向開疆,一步步掃平了關中地區的遊牧民族,最終成就了秦國的基業。讓我們拭目以待!
提起春秋時期那段英雄輩出的歲月,可謂是一代不如一代啊!其中秦國的國君秦穆公,就是個相當有意思的人物。這哥們一開始是打算仗著跟晉國的聯姻,好藉助晉國的實力,一步登天,成為中原霸主。結果沒曾想,這個"秦晉之好"的聯盟,實則是晉國人哄騙了穆公一場。
起初,穆公把自家女兒嫁給了晉國國君,心想著岳父總該拉拉兒子一把吧?誰知晉國的國君根本就把他的好意全然忽視,不但沒給什麼實質性的支持,反而還連番設計坑害了秦穆公。比如說穆公派兵護送晉國逃亡的王子重新繼位,結果晉國領導人上任後就反口把之前的承諾全盤否定,直接無視了秦國出力出錢出兵的付出。更惡劣的是,穆公聽從智者的建議,在晉國遇到飢荒時慷慨解囊,運送大量糧食救濟,沒成想晉國的新任國君居然人不人、鬼不鬼,在秦國也發生飢荒時反過來兵臨城下,對秦國行兇報復。足見這個所謂"秦晉之好"的聯盟,完全就是晉國人在佯裝親善、哄騙秦穆公罷了。
面對晉國如此行徑,秦穆公徹底翻臉,決心要跟晉國一決生死。於是雙方在韓原、王官等地爆發了多次大規模戰役,最終秦穆公俘虜了晉國君主,迫使晉國割讓了河西地區。此時的秦穆公,是遭了這麼多罪,理應把晉國君主就地正法,好好出出這口惡氣啊!可他出於人道主義考慮,竟然被自家老婆用自焚威脅,不得不放走了晉君。從此看來,秦穆公確實是個老好人,處處都顯示出寬宏大量的品德。
但這並不代表秦穆公就是個吃虧的主,相反他最終放棄了對中原地區的渴望,將目光轉向了西部的戎狄地區。當時關中一帶游擊眾多,給秦國造成不少騷擾。於是秦穆公運用"糖衣砲彈"和反間計,把最強大的綿諸給一鍋端了。緊接著,他又聯合寧氏、犀牛氏等部落,合縱連橫,最終一舉剷平了關中地區所有的游牧民族。從此,秦國版圖獲得了巨大擴張,奠定了日後稱霸天下的基礎。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秦穆公身先士卒,以高尚品格和過人智慧,最終仍是成就了一番霸業,實在可嘆可佩!
回望歷史,秦穆公的一生堪稱傳奇。這位秦國君主原本志存高遠,想靠聯姻的方式獲取外力,卻反被晉國人耍得團團轉。面對無情的出賣和背叛,穆公並沒氣餒消沉,而是及時調整思路,趁勢西擴,遂一鍋端了關中諸族。如此看來,秦穆公不但性格寬厚謙遜,且頭腦靈活機警,真可謂當之無愧的賢君了。如今追溯秦國統一中國的祖根,離不開這位開疆拓土的先驅者的卓越貢獻。
或許在他年輕時,就已經看到了大一統的曙光,所以才會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縱然受盡了晉國的摧殘,但最終仍舊能西向開疆,著實令人欽佩。可以說,如果沒有秦穆公這位曾被晉國無情"坑"過的好人,也就不會在後來誕生出縱橫天下的秦始皇帝國。由此可見,歷史的進程往往彎彎繞繞,充滿了巧合和反轉,我們更應當從中汲取智慧。
儘管秦穆公在西北地區建立了根基,但他對於中原地區的雄心並未就此熄滅。相反,看著晉國逐漸強盛,他內心仍懷著一股莫名的躁動和不甘。
前621年,晉文公薨逝,其子重耳繼位,是為晉懷公。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秦穆公倚重重扶持上位的晉懷公,反而對秦國指手畫腳,處處與之作對。比如在周室再次遭受外族入侵之時,晉懷公獨自出征勤王,而將秦軍拒之門外。更有甚者,他竟然跟楚國結盟,數次遣兵侵擾秦國疆土。
面對晉懷公的如此無理,秦穆公大受打擊,恨不得親自統兵出征,好好教訓這個"白眼狼"。然而隨著年事漸高,他只能暗自忍氣吞聲,將希望寄託在晉國未來的新一代領導人身上。
果不其然,晉懷公英年早逝後,其子重耳繼位,是為晉襄公。這位年輕的新晉國君毫不走樣,前科昭昭,對秦國更是處處詔。最為過分的是,他曾多次策動諸侯誹謗秦穆公,妄圖讓週天子取消秦國的諸侯國身份。
抉擇之際,秦穆公經歷了內心的劇烈掙扎。一方面,他翹首以盼多年的中原霸業終歸遙遙無期;另一方面,他也深知晉國無理的行徑早晚會讓諸侯們反感,到時候他也許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就在這起起落間,秦穆公在位長達60餘載,終於離世。在他去世前最後幾年,晉襄公更是窮兇極惡,不惜連秦穆公的後代子孫都加以冷嘲熱諷,簡直無情無理到了極點。
然而,秦穆公英明果敢的一生,卻為晚年的秦國奠定了堅實根基。緊隨其後的秦武公、秦昭公等一批勵精圖治的國君,終於讓秦國發展到了空前的全盛時期,並進一步鞏固了在西北地區的霸主地位。而在秦穆公孫子秦孝公時代,一切該有的報應,也終於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