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身後意蒼茫——秦霸西戎
繼晉文公稱霸之後,在西方又逐漸崛起一個國家——秦。 秦穆公想爭霸中原,但遇到了中原大國強有力的阻擊,便調頭西向,兼併周圍的許多小國,使秦躋身於春秋大國之列,奠定了戰國爭雄,並最終統一中國的基礎。
{IMG}
秦是華夏民族的一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秦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後裔。一次,顓頊的孫女織布的時候無意中吞下一隻鳥蛋,隨後有孕生下大業。大業娶少典族的女華為妻,生下大費。大費是秦人最早的祖先。
大費曾經幫助大禹治理洪水。 治服洪水後,舜把姚族之女嫁給大費,大費又幫助舜調馴鳥獸,鳥獸都很馴服,舜賜他姓嬴。
周孝王的時候,秦人的祖先非子替孝王在渭水流域養馬,馬匹飼養得又肥又壯,孝王很高興,說:“從前大費為舜主持畜牧,牲畜繁衍很好,舜賜姓嬴;現在他的後代為我牧馬,我就分封一塊土地讓他成為附庸封君吧!”於是把秦地賜給非子,讓他繼承嬴姓的廟祀,號稱秦嬴。
西周末年,申侯聯合犬戎共同攻週,將周幽王殺死在驪山腳下。莊公的兒子襄公立即率兵救週,派兵護送周平王至東都洛邑。襄公護駕有功,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把岐山以西的土地統統賜給秦國。 從此,秦正式成為諸侯國,開始與其他諸侯國互通禮節。秦寧公時,秦國第一次大規模用武力干涉其他國家,拉開了秦國對外爭霸的序幕。
{IMG}
秦德公即位後,國力日益強盛,周邊的一些小諸侯開始向秦國朝貢。德公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宣公、成公、穆公先後為秦的國君。
秦穆公即位後,秦國開始逐鹿於中原,試圖同中原國家爭奪霸權。 秦穆公四年,穆公娶晉獻公的女兒為夫人。
為了富國強兵,穆公積極招賢納士。晉獻公滅了虞國之後,俘虜虞國國君和大夫百里奚。晉獻公把百里奚送到秦國作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小臣,百里奚從秦國逃到楚國的宛,被楚國人捉住。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贖回他,但又怕楚人不給,就派人故意向楚國人說:“有個陪嫁的百里奚從我們秦國逃到楚國,我們想用五張黑羊皮把他贖回,怎麼樣?”
楚人覺得一個陪嫁小臣,只值五張羊皮,沒有什麼可惜的,便把百里奚交給了秦國。此時的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秦穆公親自迎接他,並向他請教治國方略。
{IMG}
百里奚見穆公求賢若渴,便談了自己的政治見解。據說連續談了三天,穆公極為贊同,命他管理國家大政,並戲稱他為“五羖大夫”,意思是五張黑羊皮換來的大夫。 百里奚又向穆公推薦了蹇叔。穆公立即派人帶著貴重的禮品去迎請蹇叔,封他為上 大夫。
同春秋前期的其他霸主一樣,秦穆公也很重視德政。秦穆公十二年,晉國遭受嚴重旱災,糧食歉收,人們生活無著落。在這種情形下,晉惠公派人到秦國借糧。
秦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冷靜地說:“惠公過去有負于陛下之恩,是他得罪了您,晉國的老百姓有什麼錯呢?不應該見死不救。”穆公於是藉糧給晉國。從秦都雍城到晉都絳城,一路上運糧車隊絡繹不絕,晉國的人民很是感激。
兩年後,秦國遇到自然災害,糧食歉收,反過來向晉國借糧。晉惠公同大臣們商量,虢射說:“現在秦國有難,正是我們向它發動軍事進攻的好時機,一定會馬到成功!”
{IMG}
晉惠公聽後十分高興,隨後發兵攻秦。 秦穆公見晉惠公不但不借糧,而且以怨報德,非常憤怒,任命丕豹為大將,親自率軍迎擊。
秦穆公十五年九月,秦、晉兩軍大戰於韓原(今陝西韓城西南)。晉惠公遠離中軍作戰,未料走入泥濘地帶,戰車進退不便。秦穆公率領部隊追趕,反被晉國主力軍隊包圍。
穆公左右衝殺難出重圍,身上也受了傷,形勢危急。 在此時刻,從前受過穆公之恩的三百多秦軍士兵趕來,拼死格鬥,救出穆公,而且活捉了晉惠公。 這三百名士兵為什麼舍生忘死地救秦穆公呢?
原來,在幾年前,秦穆公走失了一匹良馬,很是痛心。有人發現那匹馬被岐山腳下的鄉民捉到後殺掉吃了,官吏想嚴懲他們。秦穆公知道後阻止說:“君子是不因為牲畜而傷害人的,不要處罰他們了!我聽說吃好馬的肉不喝酒對身體有害,給他們些酒喝吧。”結果,這些鄉民不但沒有受罰,反而喝了穆公賜的酒。 聽說秦晉兩國交兵,他們都摩拳擦掌要求參戰。當他們得知穆公被困,便浴血奮戰以報穆公的恩德,使秦軍轉危為勝。
秦穆公俘虜晉惠公回到國內,聲稱:“過幾天我將用晉惠公祭祀上蒼。”
{IMG}
週天子聽此消息很不安,派使者趕到秦國對穆公說:“晉國是我們週族的同姓諸侯呀!”希望穆公能夠寬恕。
穆公的夫人是惠公的姐姐,聽到這個消息,披著黑色的麻布衣光著腳來見穆公,為惠公求情。秦穆公於是放了晉惠公。 惠公十分感激,回國後把晉國黃河以西的土地送給秦國,讓太子圉留在秦國做人質。秦穆公也把公主嫁給太子圉。這時秦國的疆域已經東臨黃河。
秦穆公二十二年,在秦為人質的晉國太子圉偷偷逃回晉國。 第二年,晉惠公就死了,太子圉即位為君。
當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周遊列國來到秦國,秦穆公有意拉攏重耳,就把從前太子圉的妻子、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重耳最初不願接受,但想到自己回國奪權需要秦國的支持,便答應了。秦穆公二十四年,秦國派人聯絡晉國大臣,欲護送重耳回國為君。 由於太子圉在晉國不得人心,大臣們就答應了。不久,重耳回晉國當了國君,他就是晉文公。
{IMG}
秦穆公三十年,鄭國背晉聯楚,晉文公約秦穆公共同出兵討伐鄭國。 晉軍駐屯於函陵,秦軍駐屯於汜南。鄭國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派燭之武潛出城外,見到穆公說:“秦晉兩國大軍圍鄭,鄭國的人都知道國家即將保不住了。如果滅了鄭國對秦國有利,也值得去做,但問題是滅了鄭國,鄭地與秦國距離遙遠,根本無法控制,豈不是在為晉國賣力?晉國強大,就等於秦國衰弱,秦、晉兩強相爭,這對秦國是不利的。假如能使鄭國不亡,將來秦國使者路過鄭國,鄭國還會提供些方便。晉國貪得無厭,今天滅了鄭,明日就會掉頭攻秦,請陛下三思。”
秦穆公恍然大悟,與鄭人結盟,不但不再圍攻鄭國,反而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大夫領兵守衛鄭國。
秦穆公三十二年冬天,留守鄭國的秦國大夫杞子秘密派人回國報告穆公:“鄭國讓我們替他們把守北門,城門的鑰匙在我們手裡。如果陛下派軍突襲,我們為內應,鄭國可輕而易舉地征服。”
{IMG}
穆公便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率軍遠征。
出發那天,大軍集結於國都東門之外,蹇叔到那里為兒子送行,痛哭著說:“乞術呀,我只能見到你帶兵而出,見不到你率軍回城了!”
穆公見軍隊出發,蹇叔哭行,很是惱火,派人對他不客氣地斥責說:“你是老糊塗了吧!如果你不活這麼長壽,你墳墓上的樹都生長得很粗了!”
蹇叔悲痛不已,與兒子淚別道:“晉國人很有可能在殽這個地方伏擊你們,殽山有南陵和北陵,你們從兩陵間經過,必會在此遇難,我只有到那裡去為你收屍了!”
到達滑國的時候,鄭國的商人弦高準備到成周洛邑去做買賣,偶然遇到秦軍,心想秦軍很可能是向著鄭國而來,國內還不知道,情況危險。他心生一計,先送給秦軍四張熟牛皮,再送十二頭牛犒勞秦國軍隊,撒謊說:“我們鄭國的國君聽說你們要從鄭國路過,特派我前來慰問。”同時派人回國報信。
秦軍三個將領感到意外,商議說:“我們是來襲擊的,現在鄭國有了防備,去了也不會有什麼結果,乾脆撤回吧!”當時秦軍離滑國很近,順便滅掉了滑國,然後無精打采地撤回。
{IMG}
當時晉文公剛去世不久,還沒有下葬,正在辦理喪事。晉人聽說秦國軍隊滅了滑國,撤退途中到了晉國,緊急召開軍事會議。晉國大夫先軫急不可待地說:“秦國貪得無厭,平白無故地滅了滑國。現在他們從這里路過,這是老天賜予我們的機會,不能放過他們!”
晉襄公聽從了先軫的意見,把喪服染成黑色,親率大軍出發了。這年四月十三日,晉軍在殽(今河南洛寧西北)伏擊秦軍,秦軍沒有一人逃脫。晉軍俘虜秦軍三員大將而歸。
晉襄公的母親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兒,見孟明視等三人被俘,便想辦法救他們。文嬴對襄公說:“這三個傢伙挑撥我們秦晉兩國君主的關係,違背國君的旨意胡作非為,如果秦穆公得到他們,恐怕吃他們的肉都難解心頭之恨,何勞陛下去殺他們呢?放他們回秦國,讓穆公處置他們,怎麼樣?”襄公答應了。
{IMG}
第二天先軫朝見,得知戰俘已被放走,憤怒地往地上吐唾沫。襄公也有些後悔,立即派人追趕,趕到黃河邊,孟明視等三人已經船在河心了。孟明視得意地說:“承蒙貴國君主不殺之恩,使我們回國受誅。假如秦穆公赦免我們的罪過,三年之後定來拜謝你們!”
孟明視等三人被釋放的消息傳到秦國,秦國的很多大夫和臣僚都對穆公說:“這次戰敗是孟明視的罪過,使得全軍覆沒,應該將他斬首以示處罰。”
穆公對這些臣下說:“這是寡人的過錯。從前周朝的芮良夫曾批評週厲王說:‘風大起來會把一切摧毀,貪婪的人會把善良人摒退。聽到流言蜚語就喜歡答對,一讀《詩》、《書》就昏昏欲睡。不任用賢良之士,反使自己與道義相背。’芮良夫批評的貪婪之人正如同寡人呀!寡人貪於得到鄭國,從而使他遭遇災禍。”
穆公穿上喪服親自到郊外去迎接孟明視等三人,流著淚對他們說:“寡人沒有聽從蹇叔的勸告,讓你們蒙受了屈辱,這次戰敗不是你們的過錯。”又恢復了他們三人原來的官職。
{IMG}
殽戰役的失敗,是秦穆公擴張爭霸以來受到的較為沈重的一次打擊。秦穆公時刻想著復仇雪恥,挫敗中原強大的晉國。秦穆公三十五年,穆公命令孟明視領兵進攻晉國。二月七日,秦晉兩軍在彭衙交鋒,秦軍大敗。晉人把秦國的這支部隊戲稱為“拜謝之師”。
秦軍再次失敗後,穆公仍然留用孟明視,積極在國內推行德政,發展生產,施惠於民。晉國大夫趙成子對別人說:“秦軍如果再一次來進攻,我們一定要避開它。秦穆公由於失敗而進一步修明政治,這樣的部隊是不可抵擋的。”戎國國君派大夫由余前來秦國,由余的祖先本是晉國人,懂得晉國的語言。戎君聽說秦穆公很賢能,因此派由余來參觀秦國的政績。
秦穆公向他展示華美的宮殿和聚藏的財寶、糧物。由余觀看後感嘆說:“這些成果,如果是讓鬼神完成的,則太勞鬼神了;如果是讓人民勞動完成的,人民就太辛苦了!”
穆公聽後很驚訝,問他:“我們中國一向本著詩書禮樂的精神治國,然而卻不時發生變亂;你們戎狄不懂詩書禮樂,是怎樣治理人民的?是不是政治很糟糕?”
{IMG}
由余笑著回答:“這正是中國動亂的原因啊!自上古聖人黃帝製作禮樂法度,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也僅僅能達到小治的程度。後世社會,在上位者日漸驕奢淫逸,依恃法度的威嚴苛責人民,使人民處於極度貧困之中。戎狄民族與此不同。上邊的統治者懷著淳樸的恩德來對待臣民,人民忠心耿耿地對待君上。治理一個國家猶如整理自己的身體,上下和諧才能形成有機的一體。治理國家並不依靠什麼詩書禮樂,這才是真正的聖人政治呢!”
穆公回宮後問內史廖說:“我常聽人說,鄰國中有聖人存在,就是與這個國家敵對之國的憂患。現在戎國的由余如此賢達,這是我國的隱患,該怎麼辦呢?”
內史廖獻計說:“戎國居窮鄉僻壤,不曾聽過中國音樂,陛下不妨送他女樂以轉移他的志向,同時為由余求官職。我們這裡留住由余,使他不能如期回國。戎君必會產生疑心,心存猜忌,君臣之間產生隔閡,我們便有機可乘了。戎君沉湎於音樂,也會懈怠政事。”
穆公採納了這一建議,同由余接席而坐,傳器而食,非常親近,並問他戎國的地形與軍隊。
然後命令內史廖送給戎君樂隊美女十六人。戎國君主果真喜愛上了音樂,過了一年仍不奉還。這時候,穆公讓由余歸國。
{IMG}
由余歸國後屢次勸國君放棄樂舞,戎君都不聽從。穆公派人暗中約請由余來秦,最後由余離開戎國到了秦國。穆公以賓客之禮待他,向他求教伐戎的策略。
同年冬天,晉、鄭、陳、宋各國聯軍進攻秦國,秦軍抵擋不住聯軍的強大攻勢。聯軍一舉攻占了汪地和彭衙。為報此仇,第二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視率領大軍進攻晉國。 部隊東渡黃河之後,秦軍破釜沉舟,以示必勝決心,不能取勝則無退路,終於大敗晉軍,為殽之戰雪恥。穆公埋葬了殽之戰中為國捐軀的秦軍將士,並下令全國哀悼三日。
秦穆公雖勵精圖治,富國強兵,試圖稱霸中原,但由於地理位置不利,東有強大的晉國,向東方的發展受阻。在這種情形下,穆公用由余的策略攻伐戎國等西方的弱小國家,先後兼併十二國,使秦的國土在西方拓展千里,成為西部首屈一指的大國,人們把這一過程稱作秦穆公霸西戎。當時,週天子曾派遣召公帶著金鼓向秦穆公祝賀。
{IMG}
秦穆公三十九年,穆公去世。墓地在雍,有一百七十七人陪葬,其中有奄息、仲行、鋮虎三位良臣。
當時的正義之士評論秦穆公說:“秦穆公拓展秦土,兼併他國,東與強晉相爭,西方稱霸群戎。但是,他並沒有成為諸侯的盟主,並非偶然。他死後就拋棄人民,要良臣為他殉死,從前的君主去世尚且給後世留德垂範,而他卻殘害好人,使人心哀痛。由此可知,秦不可能成為霸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