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旭
她在人間的消逝,是全了天上的完滿。
當塑造的形象超越了本身,她反而在另一個產業中熠熠閃光。
當千金易得衣食不愁,她卻了卻前塵,剃度修行。
於荳蔻梢頭的年紀風雅多情、才華漸起。
於叱吒人生的年紀又悄悄退場。
她的明媚和淡然,總是快人一步。
是天上神仙催促?還是人世浮華難挽留?
才情心性難造就,無奈紛擾,紅顏老去獨安好。
是演員,是商人,是妙真法師,更是,空前絕後的陳曉旭。
陳曉旭
1985年第三期《青年詩人》雜誌,頭條位置刊登的是一位20歲女生的組詩,共八首小詩,以不同角度、時間段、心情寫出了一位少女陷入戀愛後的種種心緒與可愛情態。
文筆清雅卻不稚嫩,內容熱烈卻不低俗。
用詞清麗簡練,內涵卻意蘊悠遠。
這就是陳曉旭的作品,當時的《青年詩人》是具有全國性影響力、口碑發行量都處於領先梯隊的優秀雜誌,作品能在這樣的雜誌中佔據頭條位置,陳曉旭的詩作才華,可見一斑。
當編輯何鷹在全國詩歌投稿中浮浮沉沉、審閱篩選時,陳曉旭的作品就像是浪里淘金一般,清晰直接地撞進了他眼睛裡,自從看見,就移不開眼了。
陳曉旭
成千上萬的詩歌,自然不缺乏優秀的作品,但《青年詩人》的標準之嚴格,讓何鷹眼前的絕大多數稿件都成了泛泛之作。
陳曉旭這一組《初戀時分》組詩,是自身詩情的顯現,也是她與《青年詩人》注定的相遇緣分。
看完這組詩的何鷹,當即決定,不僅要將這一組8首小詩全部發表,還要附上作者的照片和簡介,予以重點的推薦和宣傳。
當陳曉旭收到《青年詩人》回信時,內心也是十分激動的。她熱愛文學,喜歡寫詩,當她把這麼多年的文學累積一點點產出為作品四處投遞時,總有碰壁的時候。
現在,不僅得到了領先詩歌雜誌的肯定,更是有機會成為他們重點推薦介紹的詩人,陳曉旭興奮愉悅的心情幾乎難以言表。
陳曉旭
當1985年雜誌順利發行以後,陳曉旭的才華因為這組詩而被更多人知曉,從而收穫了一大批的讀者和粉絲,《初戀時分》也作為代表作和成名作,多年來一直被人提起欣賞。
也許她和林黛玉的緣分,從小便結下了。
沒有人能隨便成功,林黛玉的選角也是如此。
優秀的外貌條件是她後期入選的理由之一,但佔比很小。畢竟當年紅樓夢在全國公開選拔,環肥燕瘦,什麼樣的美女沒有。
陳曉旭的內涵才是致勝的關鍵。
她出生於一個藝術氛圍非常濃厚的家庭,父母都是京劇演員,她本來就是在京劇的唱念做打和抑揚頓挫中長大的。
傳統藝術界的父母十分注重女兒的教育和培養,兩三歲開始培養陳曉旭學習古詩詞,所以小小年紀的她,已經有非常深厚的詩詞功底。
不同於父母的人生軌跡,陳曉旭的天分點在了芭蕾舞上,所以接觸紅樓夢劇組以前,她一邊在傳統文學中汲取營養,一邊在新潮藝術裡熠熠閃光。
她的才情文化紮根於這片土地,但卻結合時代,裝飾出了一個優雅但不古板、時髦卻不單薄的靈魂。
十幾歲的陳曉旭就已經在全市甚至全省的舞台上表演芭蕾舞,當她認為自己的一生就將伴隨著芭蕾度過時,人生又變了。
陳曉旭和歐陽奮強
她在報考芭蕾院校時,因為政審沒有通過。
於是,她開始和鞍山話劇院結緣。
之後,除了工作時間以外,陳曉旭就踏實經營自己另一個嗜好──閱讀。
除去從小到大的古詩詞積累,陳曉旭還很喜歡讀書,閱讀量非常龐大。
在聽說紅樓夢選角的消息之前,她已經將原著閱讀了兩遍,大觀園裡的草木人物,曹公筆下的角色和故事,已經熟練於心。
這時候不得不提起陳曉旭的第一任丈夫,也是以後在喬家大院中扮演喬二爺的演員——畢彥君。
陳曉旭
他們2人相識相戀於陳曉旭仍在鞍山劇團工作的時候。那時候的畢業君甚至還沒考上大學正式學表演。
雖然那時候對錶演藝術還沒有接觸,但是畢彥君十分了解自己的身邊人,當看到全國開始篩選紅樓夢演員的時候,他立刻堅定果斷地對陳曉旭說道:「你去選林黛玉呀,你就是林黛玉啊。
陳曉旭心裡十分忐忑,因為她年紀還小,而且紅樓夢這麼大,張旗鼓地選演員怎麼會那麼巧,就讓自己去出演林黛玉呢?
但畢彥君是從心裡相信陳曉旭真的很適合林黛玉這個角色,於是便鼓勵她,甚至用激將的方法問:你是不是不敢?
還是年少輕狂的年紀怎麼經得住同儕這樣的激將?
陳曉旭在畢彥君的影響下,開始向紅樓夢劇組寫信,附上了自己的照片,以及14歲時已經寫出來的一首歌頌柳絮的小詩。
當紅樓夢導演王扶林收到陳曉旭寫來的信時,他看到了她的才華。尤其是這首小詩,有了那麼一點兒大觀園裡面才思敏捷的林黛玉的影子。
陳曉旭
不過作為總導演,他對選角工作還是十分謹慎的。他當時給陳曉旭的回信是:希望你可以來北京參加咱們紅樓夢現場選角,如果通過的話,我們可以給你報銷路費。
陳曉旭從鞍山劇團請了3天的假就去了北京。之後的3年一直待在紅樓夢劇組,再然後有了我們熟悉的87版紅樓夢。
當導演王福林第一次了解陳曉旭的時候,問她覺得自己是否能演好林黛玉。
陳曉旭很有自信地回答,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的角色。
陳曉旭
加上林黛玉的詩情詩才十分出眾。
導演覺得,林黛玉演員本身也應該是個詩人,結合陳曉旭多年寫詩和發表作品的經歷,最後她得到了這個角色。
87版紅樓夢1985年開拍上映之後成了中國電視史上最風行的電視劇,前後重播了700多次。
陳曉旭的外表演技包括從小累積的文學才華,都讓她把小說中才思敏捷弱柳扶風的林黛玉扮演得惟妙惟肖。
但隨著經典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時,林黛玉3個字逐漸從她的榮譽變成了她的標籤。
後來的陳曉旭去演家春秋中女主角梅表姐這個角色。但無論怎麼用功,展現在觀眾面前的似乎還是當初的林黛玉。
「我就拍過這麼兩部戲,一是我覺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別人有天賦,二是由於起點太高,我之後就沒有再遇上什麼合適的戲了。事實證明,林黛玉已經成為我演藝途中不可逾越的一座山峰雖然我是眾人眼中的明星,但沒有導演再請我演其他角色。
這是演完家春秋以後,陳曉旭的內心感受。
當意識到自己在演員這條路上走不通時,年輕的陳曉旭迷茫了。
和絕大多數北漂一樣,她在北京的生活開始變得奔波睏苦。常常會帶著很多的行李搬家換房子,會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沒有詳細的職涯規劃,甚至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想去發展追求。
當看到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發展時,他也趕了一波這個潮流。去德國待了3個月,反而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
這時候的陳曉旭還是我們千萬俗人中的一個。她的願望很直白很簡單,就是身為家中的長女,想用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條件。
換句話說,她想創立自己的事業。
結合當年陳曉旭的一些採訪和訪談記錄對比她名下的公司這麼多年來的發展,我們可以將陳曉旭廣告行業中的榮譽創立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啟動資金充足。
陳曉旭那個年代想下海創業的人很多,但是能下海創業的卻也是寥寥無幾。新中國從百廢待興一步一步成長,改革開放還沒有幾年經濟發展的速度還十分有限。
而作為曾經出演過紅樓夢的優秀演員,陳曉旭算有一筆豐厚的啟動資金,加上他曾經和朋友一起購入了許多行業的原始股份,經過幾年發展,資金翻了幾倍,所以這成為她創立自己事業的先決條件與關鍵因素。
二、時代風口紅利。
陳曉旭創辦的世邦企業後來成為中國廣告業的翹楚。但每每提起事業發展支出,陳曉旭都將功勞更多的歸功於那個時代。
1991年的中國廣告和影視都是新興產業。周圍所有人,包括觀眾對這2個產業都不熟悉。
所以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摸著石頭過河。
既然都不專業,那就憑運氣和學習能力好了。後來,經濟發展使得這2個產業有了快速發展的可能。
專案越多,累積的實務經驗就越足,經驗越足,整個公司在產業中就會發展的日益完善。最終,當產業成熟時,陳曉旭的世邦企業已然成為頭公司了。
有這樣的成就,當然要肯定陳曉旭本人的優秀的商場能力。但不得不說,時代元素是具有重要地位。
三、清醒的經營理念。
也許是多年讀書給年少的陳曉旭培養了相當成熟和清醒的人格。當產業還很混亂,大家的競爭手段五花八門,甚至有惡意。當競爭的事情發生時,陳曉旭從來沒有因為追求利益而降低自己的底線。
相反,她的經營理念甚至純粹簡單到可怕。他只想專注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不和其他公司惡意競爭,一開始就要保持誠信以及為客戶著想。
當把這幾點經營理念多年貫徹落實以後,陳曉旭企業的穩定客源就已經是同行業其他公司所不能企及的資源了,更何況還有因為他的能力和師幫企業發展而慕名來的新客戶。
四、.經營者的深厚內涵。
廣告和影視產業的逐漸興起,讓文化宣傳和行銷綁定在了一起。當很多人用簡單的想法直接而淺層的去宣傳一些產品的時候。陳曉旭運用多年的文學和國學基礎去打造廣告時,他們的方案就在整個行業中都格外清新脫俗,鶴立雞群了。
例如和世邦企業合作了長達十幾年的五糧春。
名門之秀五糧春。這句廣告詞是陳曉旭的原創,她曾認真地跟記者解釋道,他想讓這個春字可以聯想到女性和柔美,再結合五糧春的目標客戶群體以及本身的定價等特點,追加了這樣一句宣傳語:「秀其外絕無奢華,慧其中而內涵悠遠」。
廣告詞簡潔凝練,並且可以做到將五糧春的包裝、內涵、目標人群和酒品特徵包含在內,表達形式又不落俗套。
這個例子足以說明:陳曉旭的事業發展和她本人的卓越才華絕對有連結。
有人還在人生中迷茫時,陳曉旭的廣告事業已十分成功,身價已然過億。
當所有人正剛準備享受人生時,陳曉旭又突然開始頓悟。
一切的一切就好像有人給她的人生按下了加速鍵。
當偶然的一次林黛玉聽到一盤法師講解佛經的錄音帶時,她覺得自己這半生以來的迷茫慌亂、面對名利的追求渴望,自己內心長久以來想表達但無法概括也無法表達出的心情一切都有了落處,有了實體。
後來她打聽到這盤錄音帶的錄音人淨空法師近期在新加坡講佛,她立刻班機趕赴新加坡。
就是這樣清醒果斷有主見的靈魂,讓他第一時間確認了自己與佛的緣分,第一時間肯定以後的人生要和這樣的文化相依相伴,所以當即行動起來。
陳曉旭
如願以償和淨空法師交流以後,她覺得自己和佛法似乎很早就相識了。於是在新加坡,她便成為了淨空法師的弟子,法號妙真。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她也認識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任丈夫,名為郝彤。
當初的郝彤是因為對電影拍攝的熱情和俊朗的外表吸引了陳曉旭。當兩人的婚姻生活穩定後,又因為彼此的互相認可和志同道合而更加親密。
具體表現為,當陳曉旭沉迷佛學文化時,郝彤幾乎也是同時的開始了學佛的進展。這個過程完全是自發的自願的主動的,而並非是因為愛陳曉旭而被感染的。
這樣的現象,讓陳曉旭對丈夫更加依戀,她很自豪地認為她和丈夫有緣,他們夫妻和佛都有緣。
接觸佛教以後,陳曉旭的辦公室開始出現了佛像。她公司的員工在她的影響下開始吃齋,當然,陳曉旭每年也會花費許多資產來宣傳佛教文化。
她是真心肯定和熱愛自己的信仰並且願意為之付出。
陳曉旭
如果陳曉旭的人生可以一直這樣譜寫下去,那她會一直信仰佛教,後半生以一種非常恬淡平和的心態和目光去過好自己的日子。若干年後,也許妙真法師會成為她身上更明顯的標籤,取代曾經年輕時那個無法被摘去的林黛玉。
可天不遂人願。
陳曉旭患上了乳癌,由於她堅持相信中醫,始終不肯接受西醫治療,延誤了最佳的救治時機,病逝時年僅42歲。
臨終前,她還叫著姥姥老爺等親人,後來便以十分安詳平和的姿態於睡夢中離開人世。
天上有了林黛玉,人間再無陳曉旭。
身為他人生的看客,我們驚嘆於陳曉旭年少的才華,嘆服於她青年時期的商場戰果,驚詬於她的不幸遭遇,惋惜於她的英年早逝。
但誰能說這不是原本的安排呢?
就像陳曉旭曾經也和記者提過,誰能確定自己不真的是林黛玉的轉世呢?
當她重現了林妹妹的才華,證明了林妹妹的能力,與宗教文化的玄妙力量中找到了冥冥之中自己與天界的聯繫以後,便安然歸去。
就像李白的追月而亡,比起以外和悲劇,我更願意相信,這樣驚豔的靈魂,從來都不屬於這庸俗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