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978年北宋太平興國三年的七夕,南唐後主李煜在被宋太宗趙光義軟禁的汴京城(開封),孤單地迎來了他42歲的生日,只是沒想到這個七夕是他人生最後一個生日。
七夕夜晚,他懷念著過去作為南唐皇帝時的生活,每年七夕都會大排生日筵宴,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賀,聽著優美的歌聲,欣賞動人的舞蹈,喝著美酒,朦朧中看著天上的喜鵲化作鵲橋,將銀河的兩岸相連,牛郎和織女緩緩相見。如今,他只有夫妻二人相依為命,形影相吊。
突然,宋太宗趙光義以祝賀生日為名,賜給李煜一壺下了「牽機藥」的毒酒。 李煜並不知情在憂愁中飲下毒酒,隨後毒發身亡,死狀極其痛苦。南開大學圖書館館藏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北宋王鏵創作筆記文集《默記》記載:「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也就是身體抽搐向後挺,以至於他的頭和腳都要挨了。史書說這叫「牽機狀」。 李煜是歷史上第一個被牽機藥毒死的皇帝,李後主之死是讓「牽機藥」這種毒藥在史上留名。
李煜是在公元975年開寶八年十二月,南唐首府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宋太祖,南唐滅亡。 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 李煜投降一年後宋太祖死去,宋太祖死後兩年李煜死去。
李煜能有造反之心嗎,讀一首公元976年開寶九年即李煜投降宋太祖後從南京遷移到汴京開封的第一個春天寫的詞《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詞中“車如流水”的車是通幰牛車,這是當時統治者乘坐的高等牛車。該車雙轅雙輪,車廂形似太師椅,有捲席篷頂,其上覆蓋一張大帷幔。 “馬如龍”的馬是儀仗或護衛,“花月正春風”盡顯浪漫情調。
這就是李煜的理想。他在任上都做不了什麼事情,他現在都退位了,又能給皇帝造成什麼威脅,況且北宋都已經平定江南三年了,時間每多過一天,李煜的存在感就會削弱一分,他啥威脅都沒有啦,請問宋朝皇帝有啥必要把他弄死呢,還留下一個心腸歹毒的惡名,似乎是相當不划算。
宋太宗趙匡義為何要弄死李後主,傳說是因為李後主的太太小週皇后太美貌了,宋太宗是見色起意,誘姦了小周後,就怕李煜不滿,留下隱患,才下了毒手,但是話說回來,李後主他再不滿又怎麼樣呢,他是一個亡國之君,你是刀俎,他是魚肉,他不滿又能幹什麼呢。
說到底,就是趙匡義的心魔在作祟,這個心魔就是「斧聲燭影」案。 《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西元976年宋開寶九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 席間有人看見宮內燭影搖動,彷彿趙光義離座退避,又過片刻,聽到斧子戳地擊物的聲音。當夜,太祖駕崩。 晉王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改元太平興國。
由此可以看到「斧聲燭影」案本身就很蹊蹺,宋太祖趙匡胤是怎麼死的,在歷史上就是一大謎案,其實就是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害死的,從而奪得皇位。趙光義他的權力來源不正,就是他最大的心病。這個心魔會伴隨他一生,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即使李煜這種完全無法對他造成傷害的人,一旦起了疑心,也必除之而後快。 因為宋太宗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歡他,特別是他害死宋太祖後,都想把他趕下去。 儘管李煜沒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其他人有這樣的想法,那宋太宗就會擔心。
如果很多人想把我搞下去的話,那他們要找一個人來替代我,那找誰呢,李煜就是主要候選人。 對宋太宗來講,把李煜幹掉,看起來至少斷了一條路,至少絕了那些人的希望,你們再找到第二個人不太容易,好,這就是動機。
李煜他死的時候,正如他的出生一樣,都是在一個浪漫的七夕節,一杯牽機藥毒酒,結束了他浪漫而又悲涼的一生。彼時南唐百姓萬人痛苦,小周皇后披麻戴孝相送,繼而自殺殉情。
其實同樣的例子歷史上有很多,你認為沒有必要下毒手,那是你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去想的,並不是帝王心術。讀李煜生前最後時刻寫的字《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歷史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