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當代著名女作家。
遲子建1964年元宵節生於漠河北極村,祖籍山東海陽,1984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畢業。
遲子建的母親是李曉榮,20世紀50年代,在漠河鄉廣播站當廣播員。
父親是遲澤風,曾任黑龍江省塔河縣永安小學校長,1985年冬季,因病逝世。
丈夫是黃世君,原塔河縣委書記,1998年,與遲子建結婚,2002年因車禍過世。
遲子建現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主席。
她從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六百餘萬字,出版八十餘部單行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白雪烏鴉》,小說集《逝川》、《霧月牛欄》、《清水洗塵》、《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
遲子建是當今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
她是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中國首位)、一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莊重文文學獎、一次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等文學大獎的作家,在所有這些獎項中,包括了散文獎、中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獎等。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國出版,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遲子建的名字來自曹植。
遲子建自述:我1964年出生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北極村。我的母親李曉榮是上世紀50年代鄉廣播站的廣播員。父親遲澤鳳是小鎮上的小學校長,愛好詩文,酷愛三國時期曹植名篇《洛神賦》,因曹植又名曹子建,故給我取名「遲子建」。
北極村是中國最北的小村子,每年有多半的時間被積雪覆蓋,在那個廣闊的空間裡人的感覺就很渺小。讀書起,我就喜歡寫作文,故鄉的森林、河流、清風和明月給我無盡的靈感,童年的木刻楞房、白夜、極光,這些圖景深深刻入了我的心靈,給我的人生和創作注入了無窮的活力。
1981年,我考上大興安嶺師範學校,在風景優美的校園度過了3年大學時光。師專畢業後我回到山村,先後在永安學校、塔河二中任教。
1985年,我去參加省作協在蕭紅故居呼蘭縣辦的小說創作班,將《北極村童話》交給《人民文學》編輯朱偉,後來發表在《人民文學》上。由此我正式走向文壇。
遲子建與莫言同在魯迅文學院學習過,是校友。
她是個讓人溫暖的作家,每一篇作品都很感人,也很淳樸,作品本身幾乎沒有缺點,但同時也難免缺少力量。
遲子建是個高產作家,很早就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還史無前例地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這足以說明她的作品中規中矩,並且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可。
由於生長於黑龍江漠河,寫作風格類似俄國文學,充滿了簡單的氣韻和滄桑的情感。她雖然不到二十歲就成名了,但最親的人卻相繼離她而去,這大概也是她喜歡刻畫細膩的親情的原因吧。
在格非眼裡,她是個對各種文學流派和作家們的奇談怪論不感興趣的人,大約是不喜歡那些花俏的東西。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創作於愛人過世後,融入對生命的更深感悟。
2002年,遲子建剛寫完《越過雲層的晴朗》第一章“青瓦酒館”,她的愛人因車禍不幸離世。她說,這 件事對我的人生是顛覆性的,對我的寫作也是這樣的。此後,她創作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作為 那段歲月的紀念。
遲子建遭遇人生重創,但她沒有在痛苦和追憶中沉淪,而是把深厚的感情注入筆端,寫就長篇力作《額爾古納河右岸》,以此告慰丈夫,寄託對他的深切懷念。
談到丈夫,遲子建:真正的愛是留在心底的。
2008年11月,《額爾古納河右岸》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遲子建在領獎時深情地表示:「我要感激一個遠去的人——我的愛人,感激他離世後在我的夢境中仍然送來親切的囑托,使我獲得別樣的溫暖……”
在本書中,遲子建也談到了她有一個從小愛好詩文,酷愛三國的父親,給她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以及詳細回憶了與自己先生黃世君在一起點點滴滴的幸福時光。
丈夫英年早逝,傷痛過後留下愛與美陪伴女作家遲子建繼續前進。
遲子建的魅力在於,她平淡而有力地講述樸素真誠的故事,卻打動了每一顆善感的心靈。
談到網路文學等速成作品,遲子建說,「我上網較晚,而且習慣紙質閱讀,所以網路文學我接觸得不多,但對它依然關注,因為在地方作協從事一份文學工作,我也讀過一些出版了的網絡文學作品,主持過黑龍江省網路作家座談會。水準,是個挑戰。
如何看待外界對自己作品的評價?
「作家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是孤獨者,但在虛構的世界中,他又獲得了熱鬧的生活,所以好的作家,都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能夠自生泉水,滋養孤寂的生活。”
遲子建至今不用微信,手機只能打電話發送簡訊。 她說,「只是生活習慣。能夠接打電話和收發短信,這些功能對我來說足夠了。作家需要的,不是浮萍似的爆炸資訊,而是藝術池塘深處堅韌生長的碧草。
被生活冷待過的人,寫字大抵寒涼。
李碧華冷,張愛玲冷,蕭紅冷,快樂半生的三毛,最後一章也是冷。遲子建盛年伴侶離世,經歷過刻骨的告別,寫作始終沉穩、堅韌。她用文字鑄造了一個唯美的雪國,覆蓋了雜色吵鬧,覆蓋了極致悲歡,但自己卻是一片久久搖曳的爐火。
有愛,有氣象,女作家裡的大女人。
她的文字就像她的人,一眼望去,老實,不花哨,望得穿,給人莫名的踏實感。北極村裡的女作家,在文學土地上一耕就是幾十年。沒有王安憶的身世,李碧華的奇才,嚴歌苓的艷名,卻也在文學當代史上,留下堅實的一筆。
遲子建今年56歲,看起來有18歲的樣子。
作家遲子建,58歲的她,明媚得像個少女,她婚姻雖短幸福卻很真實!
她的笑容那麼璀璨,眼裡閃著光,有一種被生活滋養的甜蜜感。
她長得很美,尤其是她年輕時的照片,看起來很像年輕漂亮的樣子。
她對著鏡頭微笑著述說的樣子,真的很美、很美。
她撲面而來的,仍然是少女的氣息。
什麼是少女的氣息?是她的語言,說話的時候,抑制不住地帶著抒情意味;她的服裝,長在她的身上,仍然勾勒出挺拔的腰身,她的動作,輕柔而恬淡,帶著空氣無痕的盈盈之感。
她的眼神很澄澈,一笑,嘴角上揚,很甜美。
美麗的女孩子遲子建,仍然站在時間的緩慢旅程上,等待著,希望那些被現代節奏弄得筋疲力盡的人,抬頭的時候,能看到緩慢的小說,在朝他招手。
這個,就是文字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