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胡錫進出生於北京,他的父親胡克顯是航太系統的會計。小時候,胡錫進的成績很好。高中畢業後,胡錫進先後就讀國際關係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畢業後,胡錫進進入《人民日報》,當上了國際部的編輯。胡錫進深知,要成為優秀的記者,就得膽大。那麼,胡錫進的膽子有多大呢?我們從三個事例可以看出端倪。
1993年,波士尼亞戰爭爆發,前線急需大量戰地記者。胡錫進得知此事以後,馬上寫了申請書。上級考慮到胡錫進當過兵,又會俄語,就批准了他的請求。 8月,胡錫進登上了飛往薩拉熱窩的飛機。落地以後,胡錫進發現情況非常糟糕。其一,薩拉熱窩的物價特別高,一公斤麵粉需要15美元,一公斤白糖要60美元。不僅如此,薩拉熱窩作為雙方爭奪的焦點,經常發生交火。有一次,子彈擦著胡錫進的耳朵飛過去。儘管如此,胡錫進在薩拉熱窩待了三年,帶回了大量一手資料。回國以後,胡錫進升任主任編輯。
當上主任編輯以後,胡錫進的生活平穩了許多。直到1997年,胡錫進再次面臨命運的選擇。這一年,《環球時報》正式創刊。胡錫進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人民日報》當主任編輯,另一個是去《環球時報》當副總編輯。胡錫進考慮再三,選擇了後者。毫無疑問,胡錫進的選擇是比較冒險的。因為《環球時報》剛創刊,發行量不大。如果他選擇繼續待在《人民日報》,他不一定會發財,但一定會比較安穩。胡錫進選擇《環球時報》證明他的膽子很大。
加盟《環球時報》以後,胡錫進殫精竭慮,把《環球時報》辦成國內數一數二的媒體。此時,胡錫進已經年近60歲,到了退休年齡。照理來說,胡錫進應該在家休息,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但是,胡錫進卻沒有這樣做。 2019年,胡錫進飛赴香港,展開了一段奇妙之旅。在香港,胡錫進訪問學生、市民,與學者公開辯論。對於胡錫進的到來,有些人拍手叫好,有的人則表示不歡迎。在辯論會上,有學者甚至措辭激烈,攻擊老胡。老胡不為所動,繼續擺事實、講道理。最後,老胡誠懇的態度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美。從以上三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老胡的膽子非常大。身為媒體人,老胡是合格的,我們為老胡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