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兩虎、棄愛妻,手仗劍、寫詞詩,愛國詩人陸遊一生有多不得志?

2024-11-20陸遊

沈園,位於浙江紹興的有名宋式庭園,國家5A旅遊景區。南宋時期,為南宋時期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佔地70餘畝,又稱「沈氏園」。

在江南眾多如詩如畫的園林中,沈園也確實因為一首詞而出名,那就是紀念陸游一段和他深愛著的前妻唐琬愛情的《釵頭鳳·紅酥手》。

陸遊終年85歲,一生停留太多地方,而讓他魂牽夢繞終生的始終是沈園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市)。

沈園有著他覆水難收的愛與恨,南鄭有著他國仇難復、報國無門的遺憾,愛恨情仇,點點滴滴,化作詩詞,流傳至今。

陸遊

公元1125年,農曆10月17,陸宰奉詔入朝做述職報告,帶著夫人唐氏由水路進去往京師。

是日,淮河上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就在他們一行的官船上,突然傳來新生兒的啼哭聲,陸宰喜得第三子,因在風雨駭浪中出生,故取名陸遊

身處亂世,朝局動盪,原本為前途和命運憂心忡忡的父親,因為陸游的出生,感到了一絲喜悅與安慰,也增加了些許的期盼。

他希望兒子一生內外兼修,所以引用了《列子·仲尼》裡的一句話“務外遊,不知務內觀{/b }”,為陸游取字“務觀

如果從投胎算,陸遊算是起點非常高的,已經贏在跑線上了:

高祖陸軒是進士,官至吏部郎中;

祖父陸佃,語言文字學家,王安石的門生,官至尚書右丞;

父親陸宰,任京西路轉運副使;

母親唐氏是宰相唐介的孫女。

陸游投胎的時間也許沒那麼好,他出生這一年,宋與金聯手,共滅了遼朝。

鼎立之勢失去平衡,西夏也向金稱臣,沒有後顧之憂的金軍,在陸游出生的10天前,由完顏杲統率大軍,兵分兩路,南下攻宋,而此時的宋徽宗趙佶還沉浸在過去的勝利中。

金軍迅速攻下燕京(守軍投降)、太原,隨後渡黃河攻打汴京(今開封),靖康元年,汴京陷落。

第二年3月,金軍在大肆搜刮、掠奪之後,金帝廢宋徽宗與子欽宗趙桓為庶人。

並押送徽、欽二帝、機要大臣、嬪妃等3,000餘人,帶著金銀財寶滿載而歸。

這在漢民族歷史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史稱靖康之難,讓無數仁人誌士意難平,岳飛、辛棄疾等愛國人士為雪此恥終生奮鬥。

就此,北宋滅亡,時年,陸游3歲。

陸遊

彷彿命運注定,陸遊的一生要被喪國之痛所糾纏。

靖康之難發生後,父親陸宰攜妻、兒、家眷倉促回逃,先是到了壽春,後到老家{b }江陰,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紹興,又遷往東陽3年,最後又回到江陰。

倉皇逃跑的日子充滿艱辛與恐懼,顛沛惶恐的日子讓幼小的陸遊刻骨銘心。

一路上西躲東藏,飽受妻皇驚嚇之苦,但即便如此,陸宰也沒有擱置對陸遊的親自教導,自小詩文就超群,愛國思想也深深埋下種子。

這一段逃難的經歷,讓陸游刻骨銘心,即便過了多年,他仍然清晰記得,並為此寫下《三山杜門作歌五首》(其一):

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

淮邊夜聞賊馬嘶,跳去不待雞號旦。

人懷一餅草間伏,常經旬不炊爨。

嗚呼,亂定百口俱得全,孰為此者寧非天。

回到老家的陸宰,投奔了當地的一個民間抗金隊伍,陸游也隨父親“落草”3年,長了見識,也練就一身武藝,同時要雪“靖康之恥{/b }”的志向在心中升起。

此時,南宋建都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陸遊

宋高宗趙構的一切戰略都是保住自己的皇位為目標,宰相秦檜專權,深邃領悟高宗思想,並執行到位,那就是消極作戰積極求和

本是忠心愛國的陸宰,逐漸失去仕途熱情,潛心著書,同時為陸游前程計,除了親子教導外,還遍請高人,毛德昭、韓有功、陸彥遠等先後都曾教過陸游。

聰慧的陸遊,12歲便能詩文,十多歲時便寫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行書

詩中也體現了陸遊期盼痛擊金人、恢復中原的家國情懷與壯志。

為了有所作為,一酬壯志,陸游決定出仕為官。

1153年,29歲的陸遊參加了朝廷組織的鎖廳考試,一種為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組織的進士考試。

本場考試的第一名,其實早已內定時任宰相秦檜的孫子秦塤,然而主考官陳子茂在閱卷時,發現其中一份詩文巨佳,絕絕絕,666。

文人的風骨以及為國選才的使命,讓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將其取為第一名,而考卷的主人正是陸游

這讓秦檜勃然大怒,隔年參加禮部殿試時,秦檜指示主考官以陸遊力主恢復中原為由,不得錄取。

陸遊

1155年,經歷了三次科考失敗的陸遊,來到沈園散心,時值春日,陽光明媚,山石流水,海棠花正艷......

考場失意卻有念及情場,那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互相深愛的前妻唐婉,那也是一場撕心裂肺的傷。

無巧不巧,陸游黯然神傷之時,前妻唐婉與現任丈夫趙士程一起在沈園遊玩兒賞景,郎情妾意,說說笑笑。有詩為證:

春日踏雪尋梅:莫遣扁舟興盡回,正須衝雪看江梅

夏日蕩舟賞荷:三更畫船穿藕花,花為四壁船為家

秋日悠然採菊:採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

而此時,三人的不期而遇,讓空氣剎那間凝固。

陸遊和唐婉都沒想到,分手6年後,竟在此邂逅。四目相對,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

趙士程是個開明的君子,見二人似有千言、雙目含悲的樣子,便向陸遊施禮後給了他們單獨相處的機會。

陸遊內心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千般往事,萬般愁腸,卻與誰說?面對無奈放棄的至愛,揮筆寫下《釹頭鳳·紅酥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詞風節奏急促,聲情淒緊,兩度感嘆,蕩氣迴腸,淒婉動人。

其實,當時陸遊已經續娶王氏,可見與唐婉感情之篤。

陸遊

1144年,19歲的陸遊迎娶了青梅竹馬的表妹唐婉,並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唐婉是堂舅、鄭州通判唐閔的獨生女,母親的姪女。

唐婉不但生得容貌姣好,而且是有名的才女,二人婚後志趣相投,花前月下,詩文唱和,恩愛有加。

這本是平常人家求之不得的美事,但在陸母眼中卻是天大的問題,她覺得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遊的親密感情,恰恰是毀掉陸遊大好前程的元兇。

於是,陸母以唐婉一直沒有懷孕為由,逼迫陸遊休妻,母命難違,無奈與唐婉分離。

二人感情實在太好,難捨難分,於是陸游悄悄另築別院安置唐婉,鴛夢續溫。

陸母很快察覺此事,嚴令二人斷絕來往,並讓陸游另娶王氏為妻,王氏婚後一年就生下一子,四年里共生三子,另有一妾。

其後,唐婉亦改嫁嗣濮王第七子趙士程為繼室,一個門庭顯赫卻寬厚重情的讀書人,對唐婉亦是疼愛有加。

從《釵鳳·紅酥手》一詞中可以看出,這場婚變成了陸遊一生的痛。

第二年,唐婉再遊沈園,看到陸游的詞,想起二人琴瑟和鳴、恩愛有加的日子,憶往昔似水,嘆實事無奈,悲從心來,悒鬱成疾,不久離世。

只應了一首《釵頭鳳》,訴說自己對陸游的無限思念,哭訴自己憂思成疾的境況,令後人唏噓。

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這也是如今很多人批判陸遊是個愛情懦夫、情場弱者的根由。自古家務事難斷,但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唐婉在陸遊的生命中從未消失,思念也如小刀割肉,折磨著陸遊。

陸遊

而唐婉的離世,更是讓陸遊悲痛欲絕,難以釋懷,沈園也成了他寄託哀思的地方。為功名或國仇,拋棄了愛情,而到頭來,雙雙不得意。

陸游63歲時,憶起當年唐琬送的菊花枕囊,感嘆: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唐婉故去40多年,陸游再到沈園,又作《沈園》二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75歲時,重遊沈園,揮淚寫下: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

79歲的一天夜裡,陸游在夢中見到沈園,醒時又作絕句二首: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84歲時,自感時日無多,再遊沈園,寫下: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直到此時,他才相信,唐婉是真的離世了,變成了一抔黃土。

屢未及第的陸遊,去了紹興的雲門草堂,學文練武,內心仍然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金戈鐵馬,為國雪恥。

陸遊

機會終於來了。

1155年,南宋惡相秦檜嘎了,宋高宗趙構趁機端了其朋黨,朝廷生態逐漸轉向清朗。

陸游終於可以出仕為官,在老師曾幾的推薦下,任福州寧德縣主簿,不久,調入京師,任敕令所刪定官,負責編纂整理各種行政命令、律令。

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陸游的工作充滿熱情。一次應詔上策,進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 。

高宗酷愛珍稀玩物,陸遊認為“虧損聖德”,建議高宗嚴於律己。

1161年,陸遊以楊存中掌握禁軍過久,權威日盛,多有不便,進諫罷免楊存中,高宗採納,降楊存中為太傅、醴泉觀使,升陸遊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負責司法工作。

正是陸游小有成績的時候,也就是這一年9月,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顏亮率大軍60萬,分三路南下入侵,打算百天之內滅掉南宋,一統華夏。

一哥宋高宗決心迎戰,一雪前恥。

陸遊聽到消息後異常激動,立即準備請纓北伐,去實現心中抱負。

這時,陸遊接到了高宗的詔對,這本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但由於朝廷上主和派仍是主流,這讓陸遊很是憤懣,慷慨陳詞,力主北徵,據說當時陸遊的淚水浸濕了龍床,這就是著名的:淚濺龍床請北徵

陸遊

這次的交戰,因金人內訌而很快結束,之後,高宗急忙順坡下驢,與金重修於好。

主戰的陸遊為此被罷了官。

1162年6月,高宗讓位,年輕的宋孝宗趙昚即位,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脈。

趙昚即位之初,銳意進取,平返岳飛,開始啟用主戰派張浚等人,試圖收復中原。

陸游的仕途出現轉機,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並賜進士出身。

為報答孝宗的知遇之恩,陸遊更加積極地進言獻策,並且日夜謀劃對金作戰。上疏建議整鬢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之策。

正趕上孝宗在宮中玩樂,給忽視了,陸遊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很是氣憤,加上陸游得罪了當時朝中主和,於是很快就被降職為鎮江府通判

再次遭受打擊的陸遊離開了臨安,心中苦悶,作詩:

出都

重入修門甫歲餘,再帶著琴劍返江湖。

乾坤浩浩何由劍,犬馬區區正自愚。

緣熟且為蓮社客,伻來喜對草堂圖。

西廂屋了吾真足,高枕看雲一事無。

1163年陸遊上書北伐都督張浚,建議先謀長遠計,勿輕率出兵,張浚不聽,後大敗,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1164年陸游獻策張浚出師北伐,可僅隔數日,朝廷便與金人簽訂了屈辱條約:隆興和議。

陸游再次進言孝宗,並望孝宗剷除親信大臣,孝宗大怒,貶陸游為建康府通判。

1165年,陸游調任隆興府通判。不久被人進言“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隨被罷官。

陸遊

報國無門的陸游,賦閒老家山陰,多次官海沉浮,讓他這次異常平靜,愜意的田園生活,甚至有些解脫的感覺。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歡樂總是短暫的,自幼內心便紮下的恢復中原宏願時長讓他有些絲絲的慫然。

聞雨

慷慨心猶壯,蹉跎鬢已秋。

百年殊鼎鼎,萬事祗悠悠。

不悟魚千里,終歸貉一丘。

夜闌聞急雨,起坐涕交流。

當然,更讓陸游悵然的還有日子過得很拮据,畢竟沒有了俸祿,日子總還是要過下去。

1169年,終是柳暗花明,朝廷徵召陸遊任夔州通判,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千里入蜀,沿江逆流,橫跨7省,異常艱辛,陸遊作詩雲: 殘年走巴峽,辛苦為鬥米

期間,陸游還寫下了中國第一篇長篇遊記《入蜀記》。

這一任,雖能養家糊口,但終究是不得志,甚至是有被放逐、遺忘、憐憫的感覺。

木蘭花·立春日作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

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唐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1171年,任職期滿的陸游,求官於左丞相虞允文,以養活一家老小10多口人。隨後被安排到南鄭王炎處,做乾辦公事,應該就是軍事參謀兼律法主管吧。

與金人對峙陣前,讓陸遊再次熱血澎湃,所有的熱情都被點燃,連詩歌也都拔高了一個境界。

陸游草擬了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這段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讓人津津樂道的事,一次陸遊前往大散關一帶巡視,路過鳳州時遇到了一隻猛虎。

陸遊

一直練武的本能,讓他反應神速,下馬、拔劍、刺出,一氣呵成,猛虎應聲倒地。

殺了猛虎後的陸游,詩興大發,賦詩:

懷昔

昔者戍梁益,巰飯鞍馬間。

一日歲欲暮,揚鞭臨散關。

增冰塞渭水,飛雪暗岐山。

悵望釣璜公,英概如可還。

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

至今傳軍中,尚媿壯士顏。

豈知墮老境,槁木蒙霜菅。

澤國氣侯晚,仲冬雪猶慳。

曩事空夢想,擁褐自笑孱。

胡星未霣地,大弓何時彎?

可惜壯志難酬,朝廷中再次發生重大人事變革,宰相虞允文被免職,主和派再次佔據主流。

《平戎策》被朝廷否決,主戰派王炎被調走,陸游剛剛撫平的心,再次被刺傷。但這8個月的軍旅生涯,讓他終身難忘。

1172年,陸游被任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

在這裡,陸游二次打虎,蓋過武松。時傳北山(即秦嶺)有虎出沒傷人,陸游率30士兵前去為民除害。

陸遊徑直衝向惡虎,扭槍猛刺,詩雲:奮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蒼崖血如注

也許兩隻惡虎都被陸遊當做了金兵,讓他能夠直抒胸臆,酣暢淋漓,但現實卻又是一地雞毛

劍門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173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經虞允文舉薦,改調嘉州通判。

1174年,虞允文病逝,陸遊又調回蜀州通判。

3月,陸游大膽上書,建議出師北伐,收復失地,未被採納。 8月,作詩抨擊南宋養兵不用、苟且偷安。

蜀州大閱

曉束戎衣一悵然,五年奔走遍窮邊。

平生亭障休兵日,慘澹風雲閱武天。

戍隴舊遊真一夢,渡遼奇事付他年。

劉琨晚抱聞雞恨,安得英雄共著鞭!

10月,又被派到榮州代理州事,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官,陸游作詩:

登塔

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閒遊。

壯哉千尺塔,攝衣上上頭。

眼力老未減,足疾新有瘳。

幸茲濟勝具,俯仰隘九州。

雪山西北橫,大江東南流。

畫棟雲氣湧,鐵鐸風聲遒。

旅懷忽惻愴,涕下不能收。

十年辭象魏,萬里懷松楸。

仰視去天咫,絕叫當聞不?

帝閽守虎豹,此計終悠悠。

長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

猶當出作李西平,手梟逆賊清舊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髮種種來無情。

成都古寺臥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螿鳴?

興來買盡市橋酒,大車磊落堆長瓶;

哀絲豪竹助劇飲,如鉅野受黃河傾。

平時一滴不入口,意氣頓使千人驚。

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

何當凱旋宴將士,三更雪壓飛狐城!

理想很豐滿: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為國雪恥,恢復中原。

現實很骨感:生活拮据,官海沉浮,落寞悵然,報國無門。

陸遊

1175年,陸遊為範成大的參議官,後來因主和派說他「頹放」、「狂放”,被免官。

做為回應,陸游自號“放翁”。

1176年,陸遊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觀,一個虛職,以「祠祿」維持一家生活。

1177年,陸游送回京的范成大時,痴心不改,懇請他勸皇帝“先取關中次河北”、“ 早為神州清虜塵”。

此間的陸遊,經歷人生起起落落,從江南水鄉到西北風情,寄情詩歌,篇篇佳作,一頓輸出。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客居蜀地9年,讓陸遊逐漸適應並愛上了這個麻麻辣辣的地方,準備就在此終老,然在此事與願違。

陸遊

1178年,陸游的詩名日益鼎盛,孝宗再次召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但對這些官職,陸遊是不滿意的,多次想辭官歸故裡。

1179年,剛剛在江西賑災完畢的陸游奉詔回京,遭攻擊“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陸游頓感心灰意懶,於是辭官重回山陰。

雪後苦寒行饒撫道中有感

殘雪暮還結,朔風晴更寒。

重裘猶粟膚,連酌無驛顏。

指直不可握,終日縮袖間。

十年走萬裡,何適不艱難。

附火財須臾,攬轡復慨嘆。

恨不以此勞,為國戍玉關。

湧動的,仍是一腔熱血;不忘的,仍是恢復中原。

1186年,賦閒5年的陸游被再次啟用,做嚴州知州,任上陸游“重賜蠲放,廣行賑恤”,百姓極其愛戴。期間,陸游整理舊作,命名為《劍南詩稿》。

1188年,陸游升為軍器少監,掌管兵器製造與修繕,返京為官。

1189年,孝宗禪位於光宗趙惇,陸游再次上疏治理國家、完成北伐的系統意見。

1190年,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再提“恢復中原”,被主和派群起而攻之,被以“嘲詠風月”為名罷官。憤怒不已的陸遊將自己的住宅命為“風月軒”,展現他最後一點倔強

陸遊

1192年,當年屠虎的陸游,已是一位67歲的老人,擼貓取樂,後人稱他是自古第一貓奴。

一日,狂風捲著暴雨驟然而落,激起詩人感慨。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202年,賦閒13年後,再次被詔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不久兼任秘書監。

1203年,國史編撰完成,寧宗升陸游為寶章閣待制,79歲的陸游遂以此致仕。

1203年,時任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的辛棄疾拜訪陸游,二人促膝長談,共話國事。

陸遊

1204年,辛棄疾奉召入朝,陸遊作詩送別,勉勵他為國效命,早日實現復國大計。

1207年,宋金簽訂“嘉定和議”,北伐再次失敗,聽聞此消息,陸游悲痛萬分。

晚年的陸遊詩書貓為伴,但終不能抹平心中抱負難以施展的痛。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一生留下9,000多首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流傳詩歌最多的詩人,同時也是用詩歌表達愛國思想最多的詩人,他覺得中國應該是統一的:

感憤

今皇神武是周宣,誰賦南徵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歷數,兩河百郡宋山川。

諸公尚守和親策,志士虛捐少壯年!

京洛雪消春又動,永昌陵上草芊芊。

他日日期盼擊敗金人,恢復中原:

胡無人

須如蝟毛磔,面如紫石稜。

丈夫出門無萬裡,風雲之會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奪城夜蹋黃河冰。

鐵衣度磧雨颯颯,戰鼓上隴雷憑憑。

三更窮虜送降款,天明積甲如丘陵。

中華初識汗血馬,東夷再貢霜毛鷹。

群陰伏,太陽升;胡無人,宋中興。

丈夫報主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燈。

痛陳朝廷偏安一隅,苟安享樂: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1209年,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已臥床不起。

1210年1月26日,愛國詩人陸遊帶著一生未盡的夢想與世長辭,享年85歲。 愛國心,仍未衰,陸遊留下絕筆: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