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作為我國培養空天飛行人才的搖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的前身-東北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遷址到長春市。至今,空軍航空大學已累計培養飛行員14萬餘人,包括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楊利偉、劉洋等航太英雄。
作為名副其實航空城,長春是許多空天飛行員的第二個家。
而吉林省,更是走出過許多“天之驕子”,為中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
楊利偉1987年畢業於長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太員,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這個第一次決不僅僅屬於我,它屬於我們共同奮鬥的航太人,屬於每一位炎黃子孫,它屬於我們深愛的祖國,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甚至屬於全人類。」楊利偉這樣說。
中國首位女性太空人:劉洋
劉洋1997年畢業於鄭州市第十一中學,後參軍,以超過當年地方重點院校錄取線31分的高分考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成為一名女飛行員。
2012年6月16日至29日,劉洋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成為中國首位參加載人航天飛行的女航天員,被授予“英雄航天員”稱號。
我國首批太空人:潘佔春
潘佔春1966年10月出生,是吉林省吉林市人。歷任飛行員、中隊長,安全飛行855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8年1月5日,從1500多名優秀空軍飛行員中百里挑一、精心選拔的14人,匯聚北京航太城,成為中國首批航太員。潘佔春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生!”
2014年,因為超過黃金飛行期,潘佔春再也沒有機會為祖國出征太空,但他仍像當年毫不猶豫參加選拔一樣,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退出現役航天員隊伍。
「吉林一號」衛星總設計師:陳茂勝
37歲的陳茂勝是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號」高分03衛星系列總師,主要從事衛星整體設計研製工作。
陳茂勝2012年參加工作,身為商業航太領域的高新技術人員,他帶領團隊依照低成本、低重量、低功耗、高指標的目標,展開「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的科技攻關,突破了「星載一體化」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這些年,他帶領團隊探索衛星的大量生產。目前,長光衛星的脈動生產線已經生產了53顆高分03衛星,其中43顆已發射升空並在軌道上運行。
陳茂勝告訴記者,多年與衛星相伴,每次衛星發射升空時都感覺像送自己的孩子遠行,有期盼也有不捨。
匆匆十載,陳茂勝透過「吉林一號」衛星項目,為我國商業航太的快速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剛
翟志剛,1966年10月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畢業於空軍長春飛行學院。
2003年9月,翟志剛入選神舟五號飛行任務備援航太員。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 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並擔任指令長,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太英雄」榮譽稱號,並獲「航太功勳獎章」。 2013年1月,入選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備份太空人。 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並擔任指令長。
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中,翟志剛擔任飛船指令長,是第一位出艙活動的中國人。
第一位在軌100天的中國太空人:聶海勝
聶海勝1983年6月於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入伍。 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太員。
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擔任指令長。 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擔任指令長。 2021年6月,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擔任指令長。 6月17日18時48分,航太員聶海勝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太空站。 8月20日,太空人聶海勝第二次出艙活動圓滿成功。
2021年6月17日起,聶海勝執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到9月6日,聶海勝成為首位在軌100天的中國太空人。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聶海勝頒發「一級航太功勳獎章」。
空軍航空大學培育出「天之驕子」還有「八一勳章」得主景海鵬、海空衛士王偉、英雄太空人費俊龍、王亞平、劉伯明等大批享譽華夏的傑出人物。
長春,是空天飛行員的第二故鄉名不虛傳。
吉林,也正是他們夢想起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