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死因: 呂蒙是被關羽的亡魂索命嗎?被孫權毒殺?到底是怎麼死的?

2024-09-24呂蒙

呂蒙,字子明,東吳名將,曾經白衣渡江,擒殺關羽,立下不朽的功勳。然而,他在功成名就之後,卻不久便英年早逝,死因一直是三國史上的一個謎團。有人說他是被關羽的亡魂索命,有人說他是被孫權毒殺,也有人說他是積勞成疾而死。究竟哪一種說法最為可信呢?本文將根據《三國志》等史料,分析呂蒙的真實死因。

呂蒙

亡魂索命?

首先,我們來看看《三國演義》中的描述。羅貫中在小說中寫道,呂蒙在擒殺關羽後,孫權設宴慶功。呂蒙接過孫權賜酒時,突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小怪,急救時,只見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孫權大驚小怪,慌忙率大小將士跪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眾將見之,無不恐懼。

呂蒙

這種寫法顯然是為了突顯關羽的英雄氣概和忠誠精神,即使死後也要報仇。但是這種說法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和常理。首先,《三國志》等正史並沒有記載呂蒙死於關羽亡魂索命的情節。其次,如果真的是關羽亡魂索命,那為什麼只索了呂蒙一個人的命?其他參與擒殺關羽的將士就沒有罪過嗎?再一次,如果真的是關羽亡魂索命,那為什麼要等到慶功宴上才發作?難道關羽不想早點報仇嗎?最後,如果真的是關羽亡魂索命,那為什麼要讓呂蒙模仿自己的樣子和語氣?關羽不想讓人知道是他報仇嗎?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中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毒殺呂蒙?

呂蒙

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流傳。有人認為孫權因為擔心劉備報復或嫉妒呂蒙功高蓋主而暗中下毒殺害了呂蒙。這種說法看似有些道理,但也站不住腳。首先,《三國志》等正史也沒有記載孫權毒殺呂蒙的劇情。其次,孫權對呂蒙的器重和信任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經說過“吾與子明,不相負也”,並且在呂蒙病重時親自探望,甚至哭得昏厥過去。再一次,呂蒙的死因是因為患了瘧疾,這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不像是毒藥所致。最後,呂蒙死後,孫權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且追贈他為大司馬、荊州牧等高官,也為他建立了廬陵侯祠,以示紀念。這些都說明孫權對呂蒙是真心敬重和懷念的,而不是心懷惡意和殺機的。

我們可以認為孫權毒殺呂蒙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只是一種無稽之談。孫權和呂蒙之間是一種忠臣良君的關係,他們共同為東吳的興盛和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呂蒙

積勞成疾?

最後一個猜測是積勞成疾而死。我們將進一步探討,以及呂蒙在三國時期的歷史地位與影響。呂蒙是東吳的名將,曾參與赤壁之戰、荊州之戰等多次重要的戰役,為東吳的擴張和防禦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不僅勇敢善戰,博學多才,精通兵法、文學、音樂等領域。他曾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句話表達了他對自己不斷學習和進步的態度和信心。

呂蒙

呂蒙最後一次出征是在西元220年,他率領東吳軍隊攻打魏國的合肥。這場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呂蒙在戰鬥中身先士卒,不惜冒著箭雨衝鋒陷陣,結果被敵軍射中多處,傷勢十分嚴重。他回到了建業(今南京),向孫權報告了戰果,並請求退休。孫權十分感動和惋惜,親自為他治療,並賜給他許多財物和榮譽。孫權也說:「卿若有何不測,朕亦不復樂生於天下。」可見孫權對呂蒙的器重和友愛。

呂蒙

然而,呂蒙的傷勢已無法挽回,他於西元220年9月逝世,享年42歲。孫權聞訊悲痛欲絕,親自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追封他為「忠武侯」。孫權也下令將呂蒙的遺書《遺誡》刻在石碑上,以示後人敬仰。 《遺誡》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感情的文言文,其中有許多名句和箴言,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呂蒙之死並非孫權所為,而是因為積勞成疾而死。他在東吳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被後人稱為「白衣渡江」的英雄。他的事蹟和遺言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和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