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孔夫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週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傳》《春秋》六經。孔子過世後,後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親兄長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稱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栗邑(今商丘夏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魯哀公十五年(西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還被剁成肉醬。經過這一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西元前479年4月4日),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責問子貢為何那麼晚來見自己。於是嘆息說泰山將要坍塌了,樑柱將要腐朽折斷了,哲人將要如同草木一樣枯萎腐爛了。孔子流下了眼淚,講到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採納自己的主張。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了。
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楹柱之間。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唯獨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裡。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孔子受到人們的奉祀。
延伸閱讀
- 孔子,墨子,孟子在先秦時期的教育思想
- 孔子和弟子為什麼要以稱讚「春秋五霸」為恥?荀子給了出具體的原因
- 至聖指的是哪位聖人 ?詳解至聖先師孔子生平、貢獻、年表、弟子、後裔
- 春秋是誰寫的史書(孔子作《春秋》成為經典)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誰說的話(孔子週遊列國求仕,歷盡滄桑看盡世間種種!)
- 孔子的簡介事蹟與成就(孔子:從平凡到偉大,從單親農家娃到萬世師表)
- 孔子簡介姓什麼(孔子姓孔?祖籍山東曲阜?)
- 非禮勿視是誰的主張(“非禮”,是什麼意思?看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 韋編三絕說的是誰(孔子讀書勤奮可以用「韋編三絕」來形容,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 有教無類是誰提出的觀點(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教育觀點,在古代社會真能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