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王旗下有子女15個,同一個媽生的,關係都看不見好。例如大房家,何鴻燊去世當天,小女兒跟二女兒公開翻臉。以往說大房家過得最慘,孩子們卻低調老實。原來不過時候未到。
對比起來,顯得何猷君和何超蓮關係珍貴。一個四房兒子,一個三房女兒,在他們爹地在世的時候,互動很多的。
ins上相約擼貓,互相點贊,一起慶生,一起拍照。去年,何猷君染上私生子傳聞,寫小作文罵造謠者。何超蓮給他按讚。
當然,有個背景資料要了解。拋開大房忽略不計,就剩三房在全家族墊底。腹黑地想,或許是三、四房結盟,共同應對另一位強勁對手二房?
是也是在賭王過世之前了。去世後,何家的關係版圖出現更改,主要是何猷君何超蓮這條線。同父異母姐弟在ins上取關。之後參與賭王法事,港媒寫,「昔日好姐弟全程無交流」。
這天,6月1日,賭王的頭七。同時宣告“好姐弟”到此為止——或者是網友說的,“大家再也不用裝了。”
主要是何猷君「叛變」了。前七前一天,為澄清換微博認證的問題,他貼出一篇小作文。微博認證是這樣,多年來,他的認證寫著,「香港社交名人,賭王何鴻燊四房兒子」。
現在改為,「澳門電競會會長,創夢天地合夥人,深圳威武電競董事長」。改認證在5月28日,賭王過世三天後。敏感時期,何猷君從「兒子」變成「董事長」。
他也解釋了,鍋子在新浪,都是新浪的騷操作。並且有理有據甩出四張聊天記錄作為佐證。錘錘到肉,鐵實。所以你看,網紅錘渣男的做法,連賭王之子都get了。
他做到了父親的教誨,「不能被欺負,被欺負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做好兒子,何猷君沒話說。但為了做好兒子,他一併把父親的其他孩子得罪光了,這個兒子還算不算好?
說來也是他愛寫小作文的毛病。建議奚夢瑤多給老公看宮鬥劇。老百姓都知道的定律,一般話多的,活不過三集,想活到大結局,除了雙商,務必謹慎行事。
何猷君就慘啦,他犯了全天下長舌婦都會犯的錯。一個認證澄清,搞成買一送三,接連澄清了「長孫」「買熱搜」和「不孝順」。這裡警醒廣大衝浪人士,料精彩不過李雨桐、週揚青,慎用小作文。
像何猷君的料,碼了一千多字,但落到吃瓜群眾的眼裡,精彩的,攏共三句。 “財產在我15歲還沒成年就已經分完”,“(何鴻燊)多次出面跟學校溝通,嘗試把小孩硬推進去”。
以及加精這句,「我考上了(劍橋),我爸等了15個小孩才等到。」這道閱讀理解,很難不做成,「前14個小孩裡,有人靠我爸做慈善進名校,只有我,靠我自己考進了名校。
再一結合何鴻燊捐款給牛津的時間,差不多破案了。最大嫌疑人,何超蓮。何超蓮再不會為何猷君的小作文點讚了。
十年前,也就是何猷君說的,「15歲還沒成年」的2010年,賭王家爆發著名的遺產大戰。梁安琪靠得寵,成為那一輪最大贏家。是沒財產再分給何猷君了。因為財產的大頭流入了他媽的錢包。
也不能順理成章地推斷,母親的是孩子的。尤其是梁太這位母親。她在魯豫面前做過排序,「何先生擺第一位,我的小孩擺我後面。」現在何先生離世,順位排下來,還是排不到小孩。
那次節目錄製,卡準了一個精妙的時間。 2018年,何鴻燊傳出病情惡化。不久,梁安琪錄製《魯豫有約》。全方位無死角展示四房的產業,豪宅,兩兒兩女。像一場高奢產品的推廣會。
當中插入兩段畫面值得細品。一段,何超盈介紹97歲的姑媽,靠在姑媽肩上撒嬌,「你是不是最愛我啊?」姑媽是何鴻燊的胞姐,姐弟關係最好。
一段是家庭錄影。何鴻燊挽著何超盈胳膊,演練女兒的婚禮。梁太和兒子們也在。一家人說說笑笑,溫馨感人,與一般家庭並無兩樣。
節目標題叫《梁安琪,我的人生無需解釋》。卻又好似40分鐘裡,每分鐘都是解釋。梁太得寵不是沒有道理。何猷君應該沒有遺傳到母親這一點。
他太愛解釋,而且一本正經,羅裡吧嗦,不遺餘力,恨不得跟每個人都解釋一個透。恨不得每個人都會相信他的解釋,然後跪下唱征服,“哇,何猷君不拿家裡一分錢走到今天,果真牛掰!”
何猷君能被認證為「牛掰的二代」嗎?魯豫問梁太,「你會擔心下一代不靠譜嗎?」梁太迷之微笑,「希望他能靠譜。」算是一種回答。
四房家小孩,要得到母親的點頭真的蠻難。魯豫採訪便撞上一場大戲。梁太帶她參觀何超盈的藝術酒店,何超盈晚到一丟丟,當著節目組和酒店員工,梁太痛罵女兒。
這邊,攝影機在拍,那邊,炸毛的母親喋喋不休。 27歲女兒縮在角落,戰巍巍地換衣服,挨罵。魯豫評價這段,“超盈不容易。我媽這麼不給我面子,我早走了。”
也難怪後來,梁太順嘴說,“這一年她做得很好”,驚訝得何超盈下巴都掉了。她指指鏡頭,「有錄下來嗎?她說我不錯嗎?」不像是做效果,是真的受寵若驚裡帶著一種嘲諷。嘲母親也自嘲。
就會更難以想像,「四房長子」「長孫之父」的何猷君壓力有多大。
他原本是別人家的小孩。至少,看百度百科是這樣。例如小學,連續兩年在「世界數學測驗」邀請賽拿獎。頒獎人正是何鴻燊。這是兒子為數不多的,見到老爸的經歷。
但重點是這個獎,乍聽好猛,把新聞一細讀,裡頭還有一句,「共有360名港生在測試賽中考獲雙優成績。」什麼世界數學比賽能讓360個小學生都拿獎?
而最後能去英國交流的,只有三位小學生。何猷君是其中一位。畢竟是從爸爸手中接過的獎。
沒有質疑何猷君成績的意思。他有三條實績沒嘲。確實考上了MIT,確實花三年就讀完了四年本科,也確實錄取成為MIT金融碩士。因為是憑真本事所以開心得裂了。
一定要手指滿分成績單拍照。一定要在錄取當天,站在MIT的教學大樓頂大喊,「我被錄取了!天才!」雙手指向自己。
嘚瑟什麼,何猷君就會指著什麼。天才總是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習慣。
好比何猷君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熱衷過度美化自我。小時候是受人美化,360個中獎者之一要登新聞表揚。長到13歲,進入校足球隊當隊長,要寫作「校隊第一位華人隊長」。
再長大,成為碩士生,介紹title就會加上,「MIT最年輕金融碩士」。然而他並沒有去讀。像這樣需要他解釋的問題,他又從不做解釋——拿了兩個第一就立刻從《最強大腦》退賽,他都給了說法。
哪怕說法像搞笑來的。
那一兩年,何猷君上遍了內地綜藝。帶娃的,談戀愛的,拼腦力的,競技類的。每露一次臉,必像報菜名似地,報出長長的title。所以需要做好甄別。
例如《最強大腦》,花字寫著,「連續五年獲得英國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是真絕,能五次拿金牌的,只有一個人,叫宋卓群。
但「英國數學奧林匹克」是什麼鬼,知乎回答說,相當於三、四線省份搞的比賽。這種文字遊戲,何猷君從小學到23歲,老把戲了。
也是23歲,何猷君在港交所為Idreamsky上市敲鐘。於是新title誕生了,「港交所史上最年輕的敲鐘者」。那天也是何鴻燊97歲生日。雙喜臨門讓何猷君激動不已。
他陪伴在父親身邊,奉上人生第一本招股書。並附小作文一篇,“上市敲鐘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我們順利完成了上市發布會……爸,我會做你值得驕傲的兒子!”
如果你有一絲覺得,“何猷君成為上市公司老闆了”,注意,套路又來了。
Idreamsky的老闆姓陳,叫陳湘宇。他和騰訊是大股東。往下,持股3.38%的是王思聰。再來是持股1.11%的梁太。何猷君在Idreamsky的職位為首席行銷長。母親持股和兒子任職是否為因果關係不得而知。
但一個行銷官,能敲鐘和拿招股書,跟股東母親怎麼地也沾了些關係。而一個行銷官,能把自己行銷得像白手起家青年企業家,這水平,瑞思拜——能完美hold住不翻車的話,那就真天才了。
天才,進取,好勝,靠自己。這是何猷君為自己策劃的一場大型行銷,行銷目的在,成功撐起賭王之子的完美形象──遺產什麼的,他可能真沒想法。他要的是很多很逼格的title。
贏title,贏第一,是精英教育的靈魂所在。貼滿title的人才配在那個世界暢行無阻。所以何猷君會考要拿A,考名校要把英美名校全考一遍。他及其嚴厲的母親,乃至那個世界,無法接受輸,失敗,不完美。
這樣的何猷君肯定不是敗家子。他甚至繃緊了每一根神經在奮鬥,求認可,做自我證明。像小時候那樣,為了能和父親游泳,逼自己6點就要起床。
不能說他要強與虛榮源自自卑,但起碼不會是天才。他也真的能算聰明,只是那點聰明遠不足以實現他要的完美。從不完美的王思聰都比他吸粉——應該也比他快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