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國春秋時期歷史的讀者應該知道:楚莊王是當時稱霸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他的成功雖然離不開自身的聰明才智、勵志圖治,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楚莊王擁有賢德的夫人。本文將結合易經《家人卦》六二爻的解讀,來證實這一觀點,題目如下:
樊姬畫像
楚莊王為何能夠稱霸,其中原因之一,是他有一位賢德的夫人嗎?
一、良苦用心勸王,不要誤入歧途
在楚國稱霸之前,楚莊王十分喜歡打獵。樊姬看在眼裡,急在心。因為她深知身為一國之君,常常喜歡打獵,就會因玩物喪志而荒於國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勸阻楚莊王,可是楚莊王始終不聽,依然喜歡打獵。
實在沒有辦法,於是樊姬就不吃禽獸肉。她的意志和行動最終感化楚莊王,使楚莊王覺悟過來,並改過自新。楚莊王從此不再惦記打獵之事,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國家政事上,而且處理國事也變得越來越勤奮和謹慎。
身為封建時代的君王,擁有許多嬪妃也是平常之事,楚莊王當然也不例外。這件事在眼光深遠的樊姬看來,卻不是小事一樁,因為她明白,一個君王若是沉迷於女色之中,那是十分危險的事情,甚至很容易因此而導致亡國。
樊姬概述圖
為了避免楚莊王誤入歧途,樊姬就親自負責從各地尋訪美女。當然,能被樊姬所選中的美女,都是品行容貌俱佳的女子,而不是那種只有外表,沒有品德修養之人。樊姬的這番舉動,不僅從根本上杜絕了楚莊王身邊的隱患,同時也深深感動楚莊王,使他對夫人樊姬更加尊敬。
二、解讀易經《家人卦》六二爻
樊姬之所以有上述舉動,是她深刻理解易理的表現,為何這麼說呢?先請看易經《家人卦》的六二爻:「無攸遂,在中饋,貞吉。」其中的「無攸遂」是指不可隨心所欲。 「在中饋」指管伙食以及謙洗縫補之事。這一爻本來意思為:家庭主婦只管做飯等家務事,就吉祥。
此爻是封建禮儀中對家庭婦女的限制,而樊姬目光獨居,敢於打破封建思想,她想到為楚莊王把好道德關,防止他走彎路,讓丈夫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才是更重要的家務事,請看她下面的進一步表現:
《家人卦》六二爻辭及解讀
三、樊姬進言勝中饋,協助楚莊王稱霸
後來,楚莊王能夠平息亂事,任用賢能,對人民也有所嘉惠,且治國治軍有方。他曾經發動伐陸渾之戎之戰,用兵在周都遠郊窺伺,有吞週之意。在鄴之戰,楚軍大敗晉軍,最終成為中原霸主的一個原因,是他有一位賢德的夫人樊姬。
除了上述樊姬的突出表現而外,她特別提醒楚莊王註意選拔賢才:有一天,楚莊王同令尹討論國事,到晚上才退朝回宮。樊姬迎上去,問道:「今天朝廷有什麼要緊事嗎?這麼晚才退朝,您不累不餓嗎?」莊王高興地說:「我聽了忠賢的言論,簡直就忘了疲勞又飢餓。天黑了。
樊姬捂著嘴,輕輕笑道:“照我看,虞邱未必是忠賢之臣。”楚莊王驚訝地看著夫人:“你怎麼知道虞邱不是忠賢之臣呢?”樊姬說:“我在宮中跟隨大王已十一年了。管理膳食、浣洗、居室,盡力使大王過得開心。宮中美貌女子,梁、鄭的美女,我都進獻於大王。我難道不想專享大王的寵愛嗎?我是不敢以個人的私願而遮掩了眾女子的美貌。
樊姬劇照
現在虞邱與大王議論政事,一談就是到天黑,卻沒有聽說他曾向大王推薦過一位賢能之士。一個人的才智是有限的,而楚國有無數的賢才。虞邱當令尹好幾年,不見進薦賢才,斥退不肖之人,他想以他一個人的才智,遮蔽了無數的賢才,他怎麼稱得上是忠賢之臣呢?」楚莊王瞪大了眼睛,望著樊姬,很贊同她的話。
第二天早朝,楚莊王向虞邱轉告了樊姬的話。虞邱連忙退席,躬身致歉說:“我沒有想到這點。我馬上照夫人的意見辦。”於是,虞邱遍訪群臣,要大家推舉賢能之士,給楚莊王推薦了孫叔敖。楚莊王拜孫叔敖為令尹。孫叔敖受命以後,訂立軍事制度,井井有條;興修水利,灌田萬頃,民眾都稱頌他。
孫叔敖就這樣輔佐楚莊王稱霸中原數年。難怪後來有人說,楚莊王稱霸,樊姬也立了大功。這就是樊姬進言勝中饋,協助楚莊王稱霸的故事,也充分說明:楚莊王能夠稱霸的原因之一,是他有一位賢德的夫人樊姬。
樊姬書籍介紹
四、故事及《家人卦》六二爻的啟示
“樊姬進言勝中饋”的歷史故事,以及易經《家人卦》六二爻給我們的人生啟示是:
雖然六二爻辭強調的是婦女留在家庭廚房裡。但隨著時代的前進,這一爻辭的局限性需要予以變通。樊姬的故事就表明:婦女不僅能主家政,主中饋,而且也能同男子一樣參政。樊姬不是在任用賢能上比大臣虞邱更要高明嗎!
總之,當我們回顧楚莊王稱霸中原的歷程時,不應該忘記那位默默付出、賢良淑德的樊姬。正是有了她的支持和協助,楚莊王才能夠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的存在不僅為楚莊王的霸業增添了光彩,也為我們今天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
楚莊王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