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手生擒叛徒,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年輕時有多牛?

2024-12-06辛棄疾

我們都知道,宋代是文人的天下,整個朝代一直都是文強武弱。但他卻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就是在文壇上大名鼎鼎的辛棄疾。殊不知,辛棄疾年輕時武功高超,自己就能拉起一支2000多人的抗金起義軍隊伍,手刃叛變的起義軍將領,更讓人震驚的是,他23歲時曾在金兵的大營里赤手生擒叛徒平安回宋,你說他年輕時牛不牛?

辛棄疾(一)辛棄疾簡介

出生於武術世家,父親早逝,從小跟著祖父辛贊長大。他天生聰慧,少時師從名師劉瞻,因此打下堅實的國學基礎。但他感興趣的卻不是詩詞歌賦,而是武藝搏擊。因自帶武術基因,少年時便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我們學過他的詞曲:裡面的」醉裡挑燈看劍“,”金戈鐵馬“等都是他自己真實的經歷。

辛棄疾

(二)辛棄疾手刃叛變的起義軍將領義端

金兵入侵南宋,沿途一路燒殺搶奪,民不聊生。當時湧出了許多抗金武裝運動。其中人數最多,聲勢最大的是首領耿京創建的太平軍。辛棄疾深懷民族仇恨,知道憑自己拉起的2000多人隊伍寡不敵眾,於是帶著自己的隊伍加入太平軍。其他的小眾隊伍也陸續投奔太平軍,太平軍實力大增,一度壯大到25萬人。

辛棄疾

辛棄疾積極為太平軍網羅人才,說服自己的舊相識義端和尚帶領手下1000多人加入太平軍。但知識分子義端認為統帥耿京是個農民沒文化,心裡看不起耿京,兩人矛盾重重。一天,義端無故失踪,辛棄疾掌管的義軍大營也不翼而飛。耿京斷定辛棄疾和義端是一伙的,兩人狼狽為奸,於是大怒,下令殺了辛棄疾。辛棄疾為人仗義,在起義軍裡口碑不錯,很多將領為他求情。辛棄疾請求耿京給他3天時間抓回義端,討回印信,耿京同意了。

辛棄疾

辛棄疾仔細分析了一下,知道義端拿著印信投奔金軍去了,便快馬加鞭往金兵營方向趕,果然在半路上追上義端並質問他為何盜取印信叛變,一番理論後義端嘗試求情保命,辛棄疾氣憤之極沒給他任何機會。在義端想要騎馬逃跑時,辛棄疾胯下駿馬一躍而起,順勢拔劍前刺正中義端後心,義端一劍斃命。辛棄疾砍掉義端人頭回起義軍復命。透過義端這件事,耿京知道辛棄疾不僅衷心耿耿,而且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於是軍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給他處理。

辛棄疾

(三)辛棄疾最光輝的壯舉,赤手生擒叛徒張安國

儘管手刃義端,但辛棄疾深知,僅憑起義軍的力量難與金軍抗衡,便建議耿京攜20多萬人的隊伍投奔國家,耿京被他的慷慨陳詞所打動,召集手下的將領商議此事,大家統一意見決定歸宋。於是耿京派賈瑞和辛棄疾攜帶9名隨從往江南方向趕,諫見宋高宗。宋高宗聽到20萬多大軍歸附,非常高興,慷慨地為太平軍將領加官晉爵。得知這個結果,賈瑞和辛棄疾特別興奮,顧不得休息馬不停蹄往回趕,想把這個好消息早點告訴起義軍。

辛棄疾

令辛棄疾沒想到的是,在他離開不到1個月的時間,起義軍那邊竟然天翻地覆,已經不復存在。原來,在金政府高官厚祿利益引誘之下,起義軍人心渙散,走得走,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太平軍將領張安國等,為了貪圖私利,邀功請賞,合謀殺害了耿京,叛變投敵。辛棄疾不禁痛心疾首,義憤填膺,他不知沒有了起義軍隊和將領,如何向朝廷復命!

辛棄疾

辛棄疾心裡憤憤不平,一心想報仇雪恨。他向海州首將藉了50位英勇之士到金兵營鋤奸。這是 一個異常危險的舉動,當時張安國已經被金國·任命為濟州知府,濟州是金國重鎮,金國在那裡駐有重兵把守。辛棄疾沒有畏懼,他和王世隆等率領50鐵騎,趁夜色快馬加鞭趕往濟州。張安國做夢也想不到,辛棄疾到金兵營找他,是來報仇雪恨的!當時他正在設宴,聽到手下通報辛棄疾求見,還以為辛棄疾走投無路投奔他呢。

辛棄疾

濟州的士兵大多是耿京的部下,對辛棄疾毫無防備。還沒等張安國打招呼,一把冷劍便架在了張安國脖子之上。只見辛棄疾動作俐落,右手拿著劍,左手將張安國輕輕提起,向身後一扔,吩咐騎兵把他綁了。眨眼之間,張安國就被縛在馬。成為俘虜。等濟州士兵反應過來,張安國已經束手就擒。辛棄疾回去的路上歷經艱險,把張安國交給朝廷審判。宋高宗下令將張安國斬首並示眾3日,以儆效尤。

辛棄疾

辛棄疾僅帶領50騎兵深入5萬敵軍中輕鬆縛取其主帥,這在當時和後世都堪稱傳奇。當時他年僅23歲。可見他年紀輕輕就才華橫溢,文武雙全,不僅是我們熟知的文學巨匠,也是一位衷心耿耿的愛國將士,一位金戈鐵馬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