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二代的標籤,既是一種捷徑,也是一種壓力,想超越父母的成就,就要付出比別人還要多的努力。有些星二代在踏入演藝圈那一刻起,就有父母的相伴,恨不得每一部影視作品,都和父母同框,深怕別人不知道他是誰的兒子或女兒,就想著借用父母的名氣,早點在演藝圈出人頭地。
有些星二代乘著父母的東風,在演藝圈享受各種著資源,讓一些沒有背景的演員內心羨慕嫉妒恨。可是經過一連串的操作,拿出來的作品
卻不盡人意,一部分明星子女卻頻頻翻車,他們沒有經歷過從無到有的演技,對角色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有的只是想當然的浮誇表演,然而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因為什麼背景而去為某個人買單。
但有些星二代卻背道而馳,選擇隱藏了自己的身份,自己一點點用實力證明自己,直到有所成就之後,大眾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星二代,是一個輕而易舉就可以成功的人,演員楊玏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
1987年,楊玏降生在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他的父親張楊立新那時是國家二級演員,已經在北京人藝主演了《萬水千山》《日出》《左鄰右舍》等多部話劇。因為父親的關係,他從小就對錶演耳濡目染,來家裡做客的叔叔、阿姨,也都是著名演員,有時候出門打個醬油就能碰見幾個名人,可以說他生在資源堆裡。
在楊玏課業不忙和寒暑假的時候,他都會在舞台附近觀摩,看著台上各種劇目的排練,耳濡目染下就對錶演產生了興趣,在他4歲的時候,就得到了登台的機會。當時北京人藝排演話劇《小井巷》,劇組安排楊玏在劇中飾演一個被拐賣的兒童。為了鼓勵他,就許諾他把巧克力當酬勞,在劇中其他演員的指導下,小小的楊玏將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就這樣他完成了人生當中第一次表演。
上學之後的他,對文藝展現了許多天賦,學校各類文藝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因此也成為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高中畢業後,他進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學習,專業正是他熱愛的戲劇。初到國外的他,心裡卻惦念著家裡,在思念的情緒裡完成了大學課業。
畢業後他馬上就回國了,不只當了演員,還當了副導演,可以說才華洋溢。但對演員來說真正被觀眾認識,才算是真的成功。他相繼主演了《我們的生活比蜜甜》《傳承》《錦鄉緣華麗冒險》《大丈夫》等影視劇。直到他參與電視劇《大丈夫》,才讓大眾知道了有這樣一位演員,他陽光開朗,個性很討人喜歡。但這次的嶄露頭角,並不足以讓觀眾記住他的名字,好在他用自己的實力不斷刷新觀眾對他的認知,從《三十而已》開始,大家就記住了楊玏,一個優秀的演員。
他在演藝圈打拼這麼多年,終於有了名氣之後大眾才發現原來他是個星二代,但他從未提及,更是對他欽佩不已。因為別的星二代,都在靠著父母的名氣在演藝圈闖蕩,但他卻對自己唾手可得的資源視而不見,從無名演員,一點點走到眾人皆知。他的父親也常給他啟示,要經營好自己的事業和個人形象,不要驕傲。所以,別看他現在有了名氣,但他卻沒有引以為傲,反而還像從前那般低調的演戲,認真對待自己的角色,過自己的生活,沒有被名氣左右。
這些來自父親的教誨,演員能成功全都是靠自身努力,但成功之後該怎麼走,許多演員都沒掌握好,也就造成後續的翻車。在父親的囑咐下,他的明白了好演員的標準,才有現在這樣低調拍好戲的他,祝他能持續帶來新的影視作品,帶給大眾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