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幽王的烽火戲諸侯點燃了東周歷史的進程,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不少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史稱:春秋五霸。 《史記》的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而《荀子•王霸》則提出了另一種看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但是,不管是在《史記》還是在《東周列國志》等書中,楚莊王都是無可爭議的春秋霸主。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長子熊侶即位,是為楚莊王。楚莊王在令尹子孔監督與輔佐下,為先君楚穆王發喪。面對不安定的內部狀態,楚莊王選擇了一種“裝瘋賣傻”的生存狀態,並在關鍵時刻肅清了內部勢力,為今後的霸業奠定了基礎。 而這也帶來了傳頌千古的“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在完成了一次叛亂鎮壓後,龍顏大悅的楚莊王立即要為辛苦的大臣們“開小灶”。當然,君王都比較會享受,宴席不僅要鐘鳴鼎食、觥籌交錯,還需要有美人來伴舞助興。為此,楚莊王把自己的愛妃們都叫出來助興。
整個宴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 大家常說“酒後亂性”的問題恰巧就在這個時候發生,有個人趁黑拉住了一個嬪妃的衣服,想要吃楚莊王寵妃的豆腐。 當然,寵妃也是非常愛惜自己的貞操的,立馬拉斷了那人的帽帶,然後告訴莊王說:“這會兒燈滅了,有人拉扯我的衣服,我扯斷了他帽子上的帶子拿在手上,趕快拿燈來,找出那個斷了帽帶的人。”
但是,政治智慧高超的楚莊王心想:「賞給他們酒喝,使他們醉後失禮,怎麼能為了顯示婦人的名節而使臣子受辱呢?」於是命令大家說:「今天和我共飲,不拉斷帽帶的,不算喝痛快了。
沒曾想到的是,過了七年後,楚莊王向著在楚國、晉國之間左右搖擺的鄭國進軍。在這個時候,手下一位將領主動率領部下先行開路,並且很快掃清了楚莊王的進軍障礙,甚至打到了鄭國的都城。
為此,在照例論功行賞的時候,楚莊王自然要厚厚犒勞這位名叫唐狡的猛將。但是,奇怪的不是,唐狡不僅不接受楚莊王的賞賜,而且主動承認了錯誤:七年前宴會上,非禮您寵妃的人就是我,今天此舉都是為了報答您七年前的不究之恩。
對於楚莊王的絕纓之宴,後代的歷史學家認為:楚莊王有這樣一種襟懷,對於人性的洞察非常深刻,所以他該成為春秋霸主。例如莊子就表示:「君子不為苛察。」用人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計較人才的小節微瑕。想必說的就是楚莊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