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相愛交相利,論墨子思想對於先秦時期統治者的影響

2024-12-30墨子

墨子

前言

墨子是中國古代一位非常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的中國人,對後世中國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這兩千多年裡,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在這一思想中並沒有什麼改變。儘管兩千多年過去了,這一思想仍然沒有過時,仍然具有深刻的價值。我們今天學習墨子的思想,就是要從他的思想中吸取智慧

墨子

「兼相愛,交相利」是墨子思想中最為核心、精華部分,在此基礎上也提出了「非攻」、「尚同」等重要思想。

這些思想,可以說是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一種價值觀念,對於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墨子思想的產生背景

墨子出身於宋國貴族,他是宋國大夫子的兒子。因他有知識,且富有實踐精神,所以墨子被稱為“墨者”

墨子從小就學習兵法和機械製造,並到民間做過許多艱苦的勞動。他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政治思想軍事思想,成為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傑出人物。

墨子

在戰國時期,墨家學派在各諸侯國中都有很大的影響。孟子曾說:

“墨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不察也”(《孟子·公孫醜上》)

也說明了墨子學派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墨子思想與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現實問題有著密切關聯。例如:

(1)當時生產力發展水準低下,特別是在生產工具方面,只能手工製造一些簡單工具和器械,缺乏大型機械。因此墨子認為“農工商賈皆有技”(《墨子·節用篇》),把工農業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歸結為“農工商賈”不發達,是因為“君子不器” (《墨子·節葬篇》)。

墨子

(2)在當時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的情況下,百姓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都不滿意,普遍要求社會穩定{/b }、政治清明、主張平等、尊重個人權利。

但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和生產工具落後、技術水平較低等原因,他們無法直接參與生產實踐中的各種具體活動,因此墨子把自己對社會問題的觀察和認識歸結為對當時社會問題的總結,從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3)墨家學派還把兼愛、節用、尚賢等作為自己追求理想社會標準和目標。

墨子

墨子思想的基本特徵

墨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實用性和全面性,是當時社會一種進步的思想。墨家學派思想內容極其豐富,但在當時卻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是一個分散的思想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兼愛觀念。

墨子兼愛思想是一種哲學的世界觀,他主張“非攻”、“兼相愛”,反對攻伐別人和攻打別國。

他說:「君子之於人也,聞其過則稱之以善;聞其賢則舉之以善;

意思是說,君子對於別人的缺點,能夠當面指出來指出他的錯誤,即使別人不聽從;如果有人對他有好的地方可以舉出來表揚,對他有不好的地方要加以改正,這也是一種「聞其過則稱為善」的態度。

墨子

2、天志、明鬼理論。

墨子認為「天志」、「明鬼」是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天志就是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發生作用時所形成的規律;

明鬼就是認識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法則;而兼愛則是一種政治思想。墨子認為天志、明鬼與兼愛三者之間存在著辯證關係:

一方面天志、明鬼與兼愛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另一方面天志是天志在自然方面的體現,其作用在於使自然發展成為合乎規律的運動;而明鬼則是在天志指引下所做的心理準備工作;

兼愛則是天志在人類方面表現出來的正面作用。

墨子

3、尚同思想。

墨子提出“尚賢”和“尚同”觀念,認為人首先要崇尚品德,“天下之不貴聖人者莫如仁、義、禮、智”。

墨子思想的主要內容

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相愛,交相利,它包括三個基本面向:

一是“非攻”。

“非攻”是墨子兼愛的集中體現。所謂非攻,就是反對一切侵略戰爭和武力干涉。它是一種和平主義思想,主張“天下之無攻守衛者”(《墨子·非攻上》).

主張通過以“義”來維護和平與正義。墨子認為戰爭是人民的災難,他主張用和平方式去解決戰爭問題。

墨子

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在反對以武力為後盾的侵略戰爭的同時,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互相友愛和謙讓;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時,應該互相幫助和關心。

墨子以「兼相愛」為指導思想來反對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提倡以德化民;要求人們互相尊重、互相愛護。

墨子的「非攻」思想與老子的「無為而治」、孔子的「仁政」思想有共同之處,即主張實行「德禮之治」(《墨子尚賢中》)和「以德治民」(《墨子尚同中》)。

墨子

二是“天志”、“明鬼”。

墨子十分重視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指導作用,認為人和自然是相互連結、互相促進的關係。

他主張要以天為最高權威。他認為人只有認識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社會,也才能更好地愛護自然、尊重社會。

天志就是指老天爺對於人類社會生活的指導作用。

墨子提出了天對人類社會生活的三種指導作用:一是明鬼,即為人類指出吉兇禍福等現象,使人們及時防範和躲避;二是節用,即透過對各種物質資料(特別是土地)的合理使用,達到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的目的;三是節葬和非樂,即要求人們節約喪葬費用。

墨子

墨子把“明鬼”和“節用”看作是實現“節葬”和“非樂”的重要途徑,即節約喪葬費用,禁止厚葬,反對樂而不節。

三是“尚同”,即建立以倫理道德為基礎的統一的社會秩序。

墨子認為天有意志,而意志可以達到人們的共同願望,所以要把天下事物都看成是具有共同願望、具有相同標準的。

墨子指出,天的意志就是普遍地存在於天下萬物之中的道德律,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循的倫理規範和準則。

因此,墨子所提出的“尚同”思想也是建立在“天之道”基礎之上的,即建立在天之道與人之道統一和諧、相互制約的基礎上。

墨子

墨子不僅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提出了要求;而且對國與國之間關係也提出了要求;不僅要求建立在倫理道德基礎上的統一社會秩序,也要建立在「天志」基礎上形成和確立統一社會秩序。

墨子反對那些以武力侵犯別國領土、掠奪別國財富、破壞別國穩定安定的國家政策。他主張用和平方式來解決國家間交往中的矛盾與糾紛,反對使用武力來侵犯別國領土和人民;

主張建立一個平等友愛和睦相處的統一國家,反對一切戰爭。

墨子

墨子認為「天」與「人」是不分彼此、不可分割、互相制約的關係。他指出:

「天與人相參也,天不可以離人而獨立也。天在上,地在下;天之所愛曰義,地之所惡曰利;……故聖人與天通。」(《墨子尚賢上》)

墨子所說“天”與“人”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指具體事物。在他看來,具體事物中往往蘊含著普遍倫理道德關係。

墨子思想對統治者的意義

墨子的兼愛思想對統治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對於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對於維護封建社會秩序,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墨子

在封建統治時期,統治者以儒家學說為基本理論基礎,奉行“仁義”“禮樂”這些儒家經典,以提倡“孝”為基本價值理念,對廣大人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從秦朝開始實行法家的嚴刑峻法制度,同時通過維護中央集權統治,進行軍事侵略和擴張,以武力實現統一。

在這樣一個思想和製度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封建社會中,統治者都是以法家思想為基本理論基礎進行統治的。

而墨家學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主張為兼愛學說。兼愛學說所提出的兼相愛交相利、非攻兼利的觀點是符合當時封建統治需要,也是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

墨子

當時實行儒家學說統治下的人們思想道德已經腐朽沒落到了極點。統治者用儒家學說來進行統治已經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發展需要了。

法家思想強調法制和秩序,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中起到積極作用,但法家過於強調個人利益、權利、等級和秩序等封建制度所需要的東西是不可取的。

在法家思想中也有不少主張兼愛思想的言論,但法家認為在維護封建制度、鞏固封建統治上沒有效果。

墨子

墨家學派提出了兼愛思想。通過兼愛、非攻、兼利三個方面來論證兼愛思想,提出了一些有益於統治階級治國理政和社會安定和諧的主張和措施。

墨家學派中認為在人們之間要和睦相愛、相親相愛;要彼此幫助;要團結一致;在國與國之間要講究仁義禮樂。

墨子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價值

墨子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十分巨大,對中國古代和現代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不僅對中國政治產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都有重要影響。

墨子

政治方面,墨子學說在先秦時期就具有非常深刻的社會政治意義。墨子所倡導的“尚賢”、“尚同”等思想,提出了一套以兼愛為核心的政治主張,其意義非常重大。

後世歷代王朝都在建立君臣、上下、君民之間的等級關係上下功夫,這是非常符合當時歷史發展需要的,但由於過分強調等級觀念,導致了社會矛盾加劇,最終釀成了歷朝的“黃巾起義”

墨子所提倡的兼愛、尚同等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中值得研究與借鏡的一部分。

墨子

經濟方面,墨子「非樂」、「節用」和「節葬」等主張,對於後世封建統治者有很大啟示。例如唐代統治者實行的「租庸調製」就是非常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一種政策措施。

但是這種政策制度後來被一些有識之士所批判,他們認為租庸調是對農民過重的剝削,應該恢復井田制。這種思想在明代還非常盛行。

但到了清代,由於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不重視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使得農業生產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準下降、社會矛盾加深。

軍事方面,墨子“尚同”、“非攻”等思想和主張被後來統治者所借鑒,對建立一支強大而又團結有力的軍隊有一定啟示作用。

在科技方面,墨子及其後學與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都有密切關係。墨子創建了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工程——墨家學派的科技著作《墨經》

墨子

筆者觀點

筆者認為,墨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體系完整,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而且對後世影響深遠。

但由於《墨子》一書是以問答體寫成,難免有不嚴謹的地方。

例如他認為天與人之間有著非常特殊的關係。這就導致墨子將人與天進行了截然分開,在他看來天是無私的,而人卻有情有欲;而且墨子認為天志為大,所以不能由天來統治人。

這就使墨子在天志與人欲之間存在著矛盾。而且墨子認為這種天志是由鬼神來執行的。這就是他對天志和人欲的一種混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