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追蹤」。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時代的先行者,時尚的點燈人。
她一人開創屬於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潮流,成績優異到拿七大女子大學-「瓦瑟學院」的全額獎學金,後來更是擔任該校校董。
她是無數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更是他們眼中叛逆的異類。
放蕩不羈的性格和對感情的態度讓世人為之乍舌。
在薪資超99%國人的工作中,只因個人的一句不喜歡就放棄了萬人垂涎的黃金崗;
不畏世俗的眼光說出了那句「我要睡五個男人才夠本」的驚世豪言。
洪晃
她就是洪晃。
一個從北京走向世界把世界帶回中國,又把中國帶給世界的博人,一個把青春延續一生的奇女子。
家世顯赫,特立獨行
洪晃1961年出生於北京,她的家庭是典型的書香世家。
外祖父章士釗是中國近代了不起的學士,繼父是前外交部長喬冠華,母親章含之曾為毛主席輔導英語,父親洪彥君是北大的副主任。
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出生的洪晃,照理說應該是個知書達禮,款款待人的小家碧玉。
但是現實就是與人們的認知有著魔幻的反差。
在現實中,洪晃是個放蕩不羈,生性自由的女強人。
70年代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仍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大多數的人民仍在與生活飢寒做鬥爭,國內的思想文化遠遠落後於同時代的歐美國家。
但此時,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響,洪晃心中已經有了「世界這麼大,應該去看看」的想法。
今 北外附校
1973年,她與三名同學一起,被原本就讀的北外附校(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作為小留學生,送往紐約紅房子小學;
而後就讀於美國伊莉莎白厄溫高中,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者。
傳統的觀念和自由的火花相碰撞,摩擦出的點點星火點燃了洪晃剛萌芽的思想草原。
看著國外街頭所有人都隨性穿搭,絲毫不顧及周遭人的眼神;
感受著校園裡不論職位、激烈探討學術問題,參與各類活動社團,下課後一群人還跑到海邊曬日光浴、吹海風。
那時候的她發現,原來美和自由是可以「定義」的。
四年後,洪晃回到祖國,繼續進入北外附校學習。
然而,已經享受過自由氛圍的洪晃,根本無法適應中國的教育模式。
只讀了一年書的她,毅然決定放棄高考。
年輕時的洪晃
沒有一絲猶豫,她收拾好東西,背著書包,對著學校的大門揮手說了再見。
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是多少人朝思暮想的身份,可是洪晃卻不屑一顧。
她有自己的雨傘,時代的大雨不論怎樣傾盆都淋不濕她熾熱的心。
更幸運的是,時代同時也在幫助她。
顯然,彼時一塊大學文憑「敲門磚」並沒有如今這麼硬性要求。
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對比國內外的不同聲音,她憑藉自身華麗的留學經歷,入職成為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際台的英文播音員。
經過兩年的工作和學習讓洪晃對世界的好奇心更大,於是她又一次遠赴重洋,到瓦瑟學院進修攻讀國際政治學,並且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該校的全額獎學金。
從瓦瑟學院畢業後的洪晃在中美德三國之間做著不同的工作。
只不過大部分都是與金融貿易相關的產業。
瓦瑟學院
1996年,洪晃入職德國金屬公司,並且以卓越的能力擔任駐華首席代表的職位。
儘管這份工作在別人眼裡是一塊香饃饃,但洪晃卻不這麼認為。
「以德國金屬公司這種外商身分在中國進行買辦產業讓我十分的不爽。」
留下這麼一句話後,她憤然離職。
要知道,在當時的中國經濟還是處於很落後的階段,中國的人均工資也就每月百來塊錢,而洪晃的年薪就是十幾萬美金。
不得不說,洪晃的個性確實十分鮮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但那是因其有底氣,她有能力有見識,在哪裡都能吃飽飯。
而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鷹翔雲雨,披荊斬棘
雖然辭掉了德國金屬公司的工作,但這幾年的工作經驗為洪晃累計了大量經驗。
同時,她也領略了三個國家不同的文化氛圍,為她日後創業埋下了伏筆。
洪晃
1999年,邁向二十一世紀。
那個時間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可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文化需求卻出現了不平衡的狀況。
特別是內地文娛沒有趕上世界潮流的快車,還處於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萌芽階段。
再加上國內與世界對接的路徑稀缺,多數人還沒辦法看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
大家對國外的資訊獲取全是根據央視新聞播報。
而這項資訊差讓在國際高端的洪晃敏銳地捕捉到了。
當時的洪晃任職北京標準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高階主管。
借自己這個職位,她很快便談好海外投資,一齊加入了中國互動媒體集團,開始了她的文藝商路。
中國互動媒體集團是以文化出版為核心的文娛公司,該公司有許多期刊。
在洪晃加入後,《I LOOK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名牌世界樂》這幾大模組更是急速升溫。
但事實上,這些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開始洪晃提出想要創辦雜誌的時候,周圍幾乎都是反對的聲音,沒有幾個人看好她,連她的母親都認為她只是暫時昏了頭。
更何況,她想做的還是時尚板塊的雜誌,難度可想而知。
因為閉塞的資訊環境,沒有多少人對時尚這個主題感興趣,大部分的人對於「美」這個概念還很模糊。
可是洪晃有自己的想法,她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
在團隊人員挑選方面洪晃也有著自己的見解,她捨棄了老牌的寫手編輯,選擇了更具新思潮的大學生。
「時代在變換,中國的潮流需要新一批浪潮來引領。」
對此,洪晃堅定地表明子自己的想法。
有了得力的助手,有了共同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努力。
洪晃
在那一時刻,洪晃團隊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日以繼夜得了解國內外的文化差異,探討期刊的設計方案。
團隊裡的許多大學生都不禁感慨道,這份工作的內容不亞於他們的畢業論文設計。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結果成功證明了洪晃的眼界和能力。
在她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以《I LOOK 世界都市》為首的雜誌聲名鵲起,迅速走紅中國的大江南北,成為了引領中國時尚界的「新浪」。
在2002年成功策劃並舉辦了「卡地亞之夜」活動,「I LOOK & Vivienne Tam」的長城秀活動,在文娛雜誌並不出圈的年代斬獲了月發行量270,000的驚人數據。
而洪晃自然也就獲得了「紅姑時尚界教母」這樣一個雅稱。
與你想像中不一樣的是,洪晃不單單只是中外時尚界的一座橋樑,把國外更新潮的時尚文化引進國內,她更是中國時尚的耕種者。
洪晃
她有著自己的立場,與許多吹捧西方崇洋媚外的商人不一樣,她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本身。
洪晃始終堅定一個想法,引進的西方潮流只是一個啟示,不會讓它主導中國自身潮流文化的發展。
「《I LOOK 世界都市》試圖尋找到一種心得、最好的生活方式,它能夠使我們更有自信,能夠提升民族的使命感。」
洪晃在面對新聞媒體採訪的時候如此說。
後來,發揮市場在資源調配中的決定性作用,洪晃還一鼓作氣投資開辦了一家“文化百貨商店”——“薄荷·糯米·蔥”,也就是後來的BNC。
這家百貨公司主打以中國特色為主的商品,新潮的款式夾雜著濃厚的日常生活氣息。
更值得稱讚的是,該店舖所代銷的商品大都來自在時尚圈裡默默無名的一百多位中國本土設計師。
薄荷·糯米·蔥
洪晃沒有因為設計師個人的名氣而丟掉這個商品本來就該有的價值。
她所看重的,是這些設計師們能不能在他們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的商品上印上新時代的文化烙印。
2004年,洪晃被評為亞洲最著名的四個媒體人之一。
而這四位媒體人中,只有她一人來自中國大陸。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洪晃也是這句話的典型之一。
中國潮流能夠走出國門,她的貢獻不可磨滅。
在2011年,美國的《時代》週刊將洪晃評選為2011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之一。
事業蒸蒸日上,但洪晃的愛情在旁人眼中看來,卻是一波三折…
敢愛敢恨,勇往直前
「愛屬於生活,我屬於自由。」
洪晃的愛情史也大有可談,畢竟能說出「我要睡五個男人才夠本」這種豪言的女生,一看就不一般。
洪晃
洪晃在大三的時候跟一個美國人相戀。
有傳言說洪晃跟這個美國人結婚只是因為想獲得美國綠卡能夠繼續留在美國工作和學習進修;
但也有人說洪晃跟他在一起是因為相愛,甚至為了他違背了家族給洪晃安排的婚姻。
真實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洪晃的性格,我們更願意相信是前者。
畢竟芳華正佳,情竇初開的小女生,一個人旅居異國。
在這種情況下受到愛慕者的關愛很容易傾心於對方。
他們結伴上下課,一起逛街,探討文學,感情快速升溫,步入婚姻。
可在洪晃歸國之後,兩人不得不進行異地生活。
遠隔重洋的思念也許沒能禁得住浪濤的疊疊拍打,筆墨電話也不能完善傳達心中所想。
最後洪晃與丈夫選擇了離婚,她的第一段感情就這樣潦草收場。
正所謂,愛如龍捲過境猛烈驚人,也像六月飛雪浪漫而短暫。
但可能是因為從小父母離異的原因,洪晃並沒有被這段婚姻所擊倒,她還是像從前那樣隨心所欲,天馬行空。
陳凱歌與洪晃
洪晃的第二段感情總被人津津樂道,因為她的第二任丈夫實在太出名了。
洪晃和陳凱歌結緣於陳凱歌導演的那部電影-《黃土地》。
書香世家出生的洪晃自然受到的現代藝術薰陶也不少,從小就會研究字畫、欣賞藝術作品,閱讀中外名著。
那天,她與好友在電影院看了《黃土地》這部電影之後,洪晃心中便對陳凱歌多了一絲仰慕之情。
那是現實與靈魂的摩擦中迸濺的火花。
就像洪晃在中國時尚界做「啟明星」一樣,她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陳凱歌和自己的相似點——中國電影界改革的領軍人物。
雖然不曾見面,但是陳凱歌這三個字就像石子落入湖泊,在洪晃的心海激起了陣陣漣漪。
無巧不成書,命運的交織與編排真的指引兩人邂逅。
在一次聚會時,洪晃遇到了陳凱歌。
陳凱歌
那時得陳凱歌,少年熱血,魅力四射,文雅中帶有一絲痞氣,內斂卻不失些許張狂。
基於一直以來陳凱歌的崇拜,洪晃自己就已經在心裡把陳凱歌的樣子刻畫得無比完美。
此刻見到陳凱歌本人,少女的臉頰就像杯中的紅酒一樣嬌艷動人。
靈魂與外表的雙重共振,讓洪晃的心門也顫顫巍巍。
「搞藝術的人,太時尚了,太厲害了,跟他一比,金錢是多麼的骯髒啊!」
洪晃對陳凱歌才華的傾慕之情溢於言表,她主動聯繫陳凱歌,表達自己的感。
反觀陳凱歌,對於如此優秀的女孩的狂熱追求,他自然不會拒絕。
兩人便順勢確定了關係,陷入熱戀之中。
那段時間,他們總是形影不離,到哪都是手牽手。
後來陳凱歌想去美國深造,洪晃想都沒想,放下事業,陪伴陳凱歌漂洋過海。
也是這個決定,推進了兩人的關係。
當時陳凱歌沒有綠卡,不能在美國久居。
因此,在他申請的獎學金即將來臨期的時候,洪晃直接提出:
「跟我結婚!」
這次野草變成玫瑰,無名指上的戒指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1989年,
在美國領了證之後,洪晃和陳凱歌開始了甜蜜的二人生活。
事實證明洪晃確實沒有看錯陳凱歌的才華。
1993年,陳凱歌因為導演《霸王別姬》一炮而紅,漫天的獎項和誇讚接踵而至。
他終於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大導演。
陳凱歌
後來香港的頒獎禮邀請了陳凱歌和洪晃夫婦,主辦單位租了一輛加長林肯來接他們。
陳凱歌哪裡見過這樣的豪車,登車之後像狼入羊群,雙眼發光地仔細大量著車子的每一處細節,滿臉歡喜地對著洪晃說:
「二妞,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人上人了!」
洪晃對這句話當然是嗤之以鼻的,不要說今天,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她就已經是人上人了。
顯然,洪晃對於物質追求的興趣遠不及對精神追求。
所以當她聽到陳凱歌這樣的言論之後,其心裡那個純澈的藝術家形象轟然倒塌。
原來眼前這個人終究還是一個媚俗之人。
他以前總對她講詩和遠方,可事實上,詩是他的謀生手段,遠方就是他渴望的人上人的世俗生活。
人與人總是從相遇相識到相知,一段感情也必然是從熱戀時的新婚燕爾纏纏綿綿到後來的比家鄰燕熱情不再。
可是這後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相處不厭呢?
洪晃
如此來看,陳凱歌並不是洪晃理想裡的白月光。
後來的各大酒會上,洪晃總能在杯觥交錯的間隙間看見陳凱歌紅潤的臉。
那樣紅潤的臉龐就像是當然洪晃看著陳凱歌的模樣。
不同的是,兩人心中所想完全相反。
男人有錢就變壞,誰說不是呢。
成名後的陳凱歌過著眾星捧月的生活,身邊獻殷勤的人比比皆是,流言蜚語又怎會空穴來風。
當初在拍攝《邊走邊唱》的時候,陳凱歌就和女明星鬧過緋聞,現在大紫大紅之後又會有多少沒有下限的女人蜂擁而至。
而這時候陳凱歌依然沒有做出改變,沒有給到洪晃想要的安全感。
於是,洪晃提出了離婚。
嫁人的時候,老公還是個窮小子,兩袖清風,只有才華和夢想;
而現在,陳凱歌聲名鵲起,前景風光無限。
情理之中,洪晃身邊的人勸她:
「現在離開他又有什麼用呢?陳凱歌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不如將就著過下去。」
洪晃
只能說,他們終究還是不懂洪晃的性格,她做事只看自己的心情。
洪晃不是一個重視金錢的女性,她自己也有能力創造出更多的財力去自己想要的生活。
高傲如洪晃這樣的一個女人,出生豪門,摘星攬月也就是想與不想,跟陳凱歌在一起,只是看重他這個人而已。
但這次,她卻敗在了感情上,知道了原來人還有「嫉妒」這種情感。
「我真想把水怕潑到那些女人的臉上。」
她是真的動了情,卻又無可奈何。
洪晃的教養告訴她,不能這樣做;
同樣地,她的性格也使其明白,自己無法跟這樣的陳凱歌在一起。
然而,不知道是陳凱歌心中有愧還是利益相關又或許感情未斷,他還不想跟洪晃離婚。
對於此,剛強如洪晃,她直接回應:
「如果你不同意我們離婚,那我就給你戴綠帽。」
就這樣,兩人四年的婚姻宣告結束。
陳凱歌
洪晃在數年後在《男子分兩截》中說:
「人分兩截,上半截是涵養,下半截是素質。男人在女人面前,總是先把上半截擺出來,把他的實質藏起來。」
沒多久,她就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終究還是有緣無分。
雖然洪晃的愛情在旁人眼中並不順利,甚至有人會妄自揣摩她的想法,說她一定很後悔和陳凱歌離婚。
但實際上,她的事業並不輸給陳凱歌。
隨著時尚圈的發展,洪晃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而後,她隨性的性格,讓其能夠在社群平台上自由發表觀點,遇到不順心的也毫不留情直接開懟。
張藝謀、馮小剛、王思聰等人都與她有過爭執。
非但這樣,洪晃並不避忌陳凱歌的相關事情。
陳凱歌
電影《無極》上映,遭到廣大網友的吐槽和差評,但是心高氣傲的陳凱歌只覺得是觀眾不懂得欣賞。
有一次,在訪談中柳岩就因為問道電影預期,遭到陳凱歌的怒喝,甚至把一個製作惡搞影片的網友告上法院。
對此洪晃調侃道:
「心眼只有饅頭那麼大。」
人們總說,好的不怕晚,也許真的是這樣。
洪晃終究還是找到了真正的愛人,在她59歲的高齡,曬出了與設計師楊小平的合影;
並在2021年與其喜結連理。
楊小平和洪晃租了一個農場,兩人在這裡過著悠閒的田園生活。
沒有高樓大廈燈紅酒綠,沒有車流如海紙醉金迷,他們依偎在這片小小的自己的天地裡,看著風起雲湧,望雲卷雲舒。
洪晃
就像顧城的詩,「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很多人都洪晃的多段婚姻和直爽的性格不屑一顧,可是放眼看去,只有洪晃真正活出了自己的樣子。
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拘束,瀟灑如意、不羈紅塵。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生活是自由的圍城,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翻不過這兩個壁障,而洪晃卻敢用一生去打破這兩條鎖鏈。
她要鑿開束縛的腳銬,她的人生一馬平川,不能有所阻擋。
愛情是屬於生活的,洪晃是屬於自由的,她有自己的雨傘, 她的世界,從不下雨。
後記
人生的旅程是一條單行道,當你來到十字路口看到紅燈亮起,會選擇原地等待還是跟洪晃一樣換路前行。
當你看到南牆之後,是自認倒霉轉身就走,還是試著去撞一下 ,看看牆後的風光。
愛情是難以尋找的桃花源,無數人為之瘋狂迷戀最終卻無功而返。
可是親愛的讀者,你要知道你是自己世界的王子和公主,所以不要留戀虛幻的烏托邦,不順路就換個方向,你會找到自己的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