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英
華清宮唐禦湯遺址發現於1982年,在4600平方米發掘區內,清理出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太子湯、尚食湯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同時出土新石器、秦、漢、唐等時期的文物三千餘件。 1990年9月,唐華清宮禦湯遺址博物館向世人開放,這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一處以皇家湯池為主題的專題遺址博物館
驍山,位於西安市臨潼區之南,屬於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因景色秀美,故又稱「繡嶺」。遊客來陝西臨潼,不去兵馬俑是件憾事,不到驪山親近一下溫泉更是一件憾事。從古至今,似乎驍山發生的所有故事,都源自於驪山底下靜流不竭的泉水。
早在六千多年前,姜寨先民就已經在驪山溫泉旁聚集生活。西周末年,週幽王在驪山腳下修建驃宮,所建湯池,因上無尺棟,下無環牆,以樹為籬,以竹為扉,昂首可見星辰,故名曰“星辰湯” 。後秦始皇“砌石起宇”,名之“驪山湯”,漢武帝時將其擴建為離宮別苑。至盛唐,太宗李世民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並親書《溫泉銘》以記之;玄宗李隆基更是“修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宮週築羅城” ,定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徵,又稱作華清池。
作為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禦泉”, 華清池先後深受十七位帝王喜愛。各朝代的皇權富貴、以及百姓喜愛它的原因,除了地理環境之外,莫外乎就是它的溫度:常年恆溫43°。這是人類沐浴的恰好溫度。原來,在地表下一千多公尺處形成的一個橫向斷層帶,裡面的泉水被岩漿灼熱之後,自然儲存在斷層帶內,而恰巧驪山腳下又形成一個縱向的斷裂帶,與橫向斷裂帶正好相接,泉水就這樣自然湧出。而在其湧出的過程中,又與地表下的冷水融匯自然降溫,因此形成恆溫泉水。
溫泉中含有豐富的、具有醫療價值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因其水質屬低礦化、弱鹼性、中等放射性泉水,故又稱矽水、氟水和放射性氡水,不僅適於洗浴,同時對關節炎、皮膚病等都有一定的療效,可謂「自然之經方,天地之元醫」。說起驪山湯浴的藥用價值,民間還流傳一則「秦始皇溫湯褻神女」的故事。
相傳秦始皇在「驃山湯」落成以後,來此遊幸。他宴會百官,看姬妾倩女輕歌曼舞,聽樂師吹簫風箏之餘,就去溫泉入浴。此時,忽見一位裝束清淡素雅的女子正徘徊在溫泉旁。始皇帝被其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容貌搞得神魂顛倒,不能自持,只覺得與此絕世美人相見恨晚。衝動中,竟在眾目睽睽之下,一個箭步衝過去,對美人非禮。美人當即柳眉倒豎、杏眼圓睜,狠狠地沖他啐了一口唾沫。侍衛見狀,急忙上前去捉拿美人。美人毫無懼色,侍衛還未到其跟前,她便跳入溫泉,化為裊裊水嵐杳無蹤跡。
當天晚上,始皇帝趕走所有嬪妃,靜思白天之艷遇,為自己沒有臨幸這位絕世美人而暗自神傷。想著想著,忽覺滿臉腫痛難耐,猶如萬箭穿心,他越想美人,臉就越疼,越疼越想,手觸摸在疼處,只覺膿水流淌,方如夢初醒,知道自己猥褻的美人一定是神女,人間哪裡有那麼美貌的絕代佳人呢?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他傳諭準備供品,文武百官、隨侍嬪妃全部到溫泉旁祭拜神女。始皇帝雙膝跪地,口口聲聲懇求神女恕罪。
這時只聽見泉水江汩響起,那位神女不知何時站在他的面前,他頭也不敢抬,三拜九叩說:「昨日無禮,今特來賠禮請罪,懇請仙女寬恕,乞賜靈丹妙藥,以治癒瘡疾,朕定為您修建神宇,四時享祀。言罷,飄然而去。秦始皇即以溫泉沖洗沐浴,潰爛之處立即結痂,繼而脫落,恢復如初。
雖然是傳說,但驪山溫泉的療效一直為後人稱道。李世民在其《溫泉銘》中即曰:「朕以憂勞積慮,風疾屢嬰,每濯息於斯泉,不移時而獲損。」意思是,我自即位以來操心費神,已經積勞成疾,又患風濕病多年,所以才用泡溫泉的辦法來治病。每次在這裡沐浴後,病情就會有所緩解。他由衷讚嘆:「迎調風以蕩志,鑑靈泉而肅心……滔滔靈水,吐寫標神。古之不舊,今之不新。蠲疴蕩瘵,療俗醫民……偉哉靈穴,凝溫鏡澈。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開元盛世以降,唐玄宗李隆基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賜浴楊貴妃「海棠湯」,與「蓮花湯」相連,其出水口下端就是楊玉環的「海棠湯」。他們的愛情可謂驚動天下。李隆基通音律,楊貴妃能歌善舞,她和徵戰疲憊的皇帝嚮往仙境般無憂無慮的生活,憧憬更為祥和浪漫的理想國度。 《霓裳羽衣曲》就是玄宗對舞者的等待,他等來了楊玉環。楊玉環對《霓裳羽衣舞》親自編排、領舞,演出時的場景,竟如唐玄宗在夢中看到的仙女翩躚起舞一樣……楊玉環就是玄宗的解語花,他們的默契與靈犀全在音樂和舞美之中,他們的音樂和著繡嶺調風,應著潺潺不竭的泉水,譜寫了一曲淒婉動人的「長恨歌」。
滄海桑田。隨著時代的變遷,驪山溫泉更加溫潤而有活力,人人都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將一身疲憊浸泡在泉水里,與秀美的鑷山合而為一,盡情享受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