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是誰的孩子 ?有一種可能性很大,絕對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

2024-09-20子嬰

趙高弒殺秦二世胡亥後,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

關於子嬰的身份,千百年來,眾說紛紜,通常認為他是秦始皇的孫子、長子扶蘇的兒子。可是,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那麼,子嬰的兒子就是秦始皇的曾孫。秦始皇去世時,不過五十歲,而子嬰在誅殺趙高前,曾與兩個兒子密謀,可見子嬰之子的年齡已經不小,那麼,五十歲的秦始皇,可能有那麼大的曾孫嗎?

這是人們懷疑子嬰身分的重大疑點。

此外,關於子嬰的真實身份,史書記載也語焉不詳。有關秦朝史料的最主要正史《史記》中,居然記載了子嬰的四個身分。

子嬰

身份一: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

依據: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史記秦始皇本紀》)

二世指的是秦二世胡亥,兄子是哥哥的兒子(而且是親哥的兒子,如果是堂哥之子,則是「從兄子」)的意思,胡亥是秦始皇的兒子,胡亥的哥哥的兒子,自然就是秦始皇的孫子。

身份二:秦始皇的兒子

依據:

高立二世兄子嬰。 (《六國年表》)

「兄子嬰」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哥哥子嬰(子嬰是名)”,胡亥是秦始皇的兒子,胡亥的哥哥,自然也是秦始皇的兒子。

子嬰

不過,這種可能性很低。因為胡亥即位後,為掩蓋篡改秦始皇遺詔的秘密,以及防止諸公子爭奪皇位,對自己的兄弟姊妹、秦始皇的子女大肆屠殺。

於是群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鹹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

公子高欲奔,恐收族……請從死,願葬酈山之足。胡亥可其書,賜錢十萬以葬。 (《李斯列傳》)

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捕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公子將閏昆弟三人囚於內宮,議其罪獨後。二世使使令將閩曰:「公子不臣,罪當死,吏致法焉。」(《秦始皇本紀》)

人們通常認為,秦二世已經將秦始皇的子女斬盡殺絕,既然如此,趙高不可能立秦始皇的兒子、胡亥的哥哥為秦王。而且,「兄子嬰」本身也有不同的解釋,除了可以理解成胡亥的哥哥,也可以理解成胡亥哥哥的兒子(兄之子「嬰」)。

身份三:秦始皇的侄兒。

依據:

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李斯列傳》)

「始皇弟子嬰」可以斷句為“始皇弟子,嬰”,也就是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嬰”。秦始皇弟弟的兒子,自然就是秦始皇的姪子。

身份四:秦始皇的弟弟。

史料來源同上,只不過斷句不同——“始皇弟,子嬰”,意思是秦始皇的弟弟子嬰。

但這種可能性可以斷定為零。秦始皇的同姓兄弟,即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子嗣不多,史料記載上不可能出錯。莊襄王只有兩個兒子,除了秦始皇,便是長安君成蟜,而成蟜早在秦始皇即位初年,便因謀反逃離秦國,不可能繼承王位。而且,成蟜也不叫子嬰。

秦始皇除了成蟜,倒是還有兩個弟弟,但他們是嫪毐和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所生,不是王室血脈,根本沒有資格繼承王位。何況他們已經被秦始皇處死。

子嬰

綜上所述,子嬰的身份只有三種,其一是秦始皇的孫子,可能性較大;其二是秦始皇的侄兒,可能性也比較大;其三是秦始皇的兒子,可能性很小。

首先說秦始皇的兒子。

有人認為,子嬰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兒子,因為秦始皇的子女已全部被胡亥誅殺。事實上,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胡亥已經將兄弟姊妹趕盡殺絕,那隻是後人的推斷:胡亥為防止諸公子奪位,連姊妹都殺,又豈會留下兄弟?

但這畢竟只是推斷,未必是事實。智者千慮尚且必有一失,憑什麼胡亥就不能有一「失」?胡亥也是人,雖然天性惡毒,但未必沒有一絲惻隱之心,如果某位公子與胡亥關係極佳,又表現得胸無大志無欲無求,且不與大臣交通,沒有外戚勢力,胡亥放他一馬,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這種可能性非常低。而且,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兒子,胡亥被弒後,趙高擁立他即位,也不符合宗法制度,秦朝很早採取了父死子繼的繼承製度。

子嬰

再說秦始皇的侄兒。

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侄兒,那便只可能是長安君成蟜的兒子。有一種說法,成蟜叛亂逃離秦國後,他的兒子並沒有離開秦國,胡亥死後被趙高擁立為王。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侄兒,那麼,密謀誅殺趙高時,與兩個兒子商議的事,便完全符合情理。

不過,如果子嬰是成蟜的兒子,成蟜叛亂出逃後,以秦始皇果敢狠辣的手段,會放過這個孩子嗎?要知道,秦始皇連自己親弟弟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處死。個人覺得,秦始皇或許不會殺成蟜之子,但廢黜其宗室身分的可能性很高。若是如此,成蟜之子便不可能以宗室身分即位。

此外,這種說法只是人們的猜測,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所以,子嬰是秦始皇侄兒的說法,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最後說秦始皇的孫子。

很多人認為,子嬰是秦始皇孫子的可能性極低,理由前面已經提到,但個人不敢苟同。恰恰相反,在以上四種身分中,我認為子嬰是秦始皇孫子的可能性最大。

首先,子嬰是秦始皇孫子之說,記載於《秦始皇本紀》。

雖然司馬遷在別處記載了子嬰的不同身份,但偏偏把這一說法記載於《秦始皇本紀》,這顯然是有用意的。那就是司馬遷也不是十分清楚子嬰的身份,但認為子嬰是秦始皇孫子的可能性最大,所以記載於《秦始皇本紀》中。

子嬰

其次,如果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在誅殺趙高時,他的兒子能夠參與密謀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秦始皇出生於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逝世於西元前210年,虛歲五十歲。到子嬰密謀誅殺趙高時(前207年),秦始皇已經53歲。古人都比較早熟,也比較早育,53歲的秦始皇,完全可能擁有能夠「參與大事」的曾孫。

我們假設秦始皇、扶蘇和子嬰都是十三歲生兒子,那麼,到密謀誅殺趙高時,子嬰的兒子已經十四歲。在今天,這或許還是個小屁孩,但在秦朝,已經可以參與朝廷大事。君不見,秦國的甘羅,年僅十二歲,便出使趙國,憑奇謀奪取城池十多座,官拜上卿?君不見,漢和帝劉肇清盤外戚竇憲時,也不過年滿十三歲?

既然十二歲的甘羅可以出使趙國,十三歲的漢和帝可以清算竇憲,憑什麼十四歲的子嬰之子,就不可能參與謀劃贛殺趙高?

至於秦始皇、扶蘇、子嬰十三歲有無可能十三歲生兒子,這種可能性也是比較大的,君不見,康熙帝第一個兒子承瑞出生時,他只有十三歲?既然康熙帝可以十三歲生兒子,憑什麼秦始皇不能?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子嬰的真實身分在上述四種身分之中,那麼,我認為子嬰是秦始皇孫子的可能性最大。至於他是不是扶甦的兒子,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