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2024-12-22鰲拜

鰲拜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鰲拜祖父索爾果為蘇完部落的首領,於1583年,還是萬曆皇帝執政時期,率部投靠了清太祖。此時努爾哈赤尚未完成建州女真部落的統一,而整個女真部落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可見,索爾果極具長遠眼光,選上了努爾哈赤這個“潛力股”,給整體家族一個更好施展的平台。

鰲拜(1610年—1669年),出生於滿洲望族瓜爾佳氏,是“上三旗”的鑲黃旗人。他歷經了天聰、順治和康熙三朝,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對滿清入關並統治中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鰲拜

出生於武將世家的鰲拜自幼就延習了滿人的一貫傳統,精於騎射並崇尚武力,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並屢建奇功,被親賜了“巴圖魯”的封號。

早年隨皇太極立汗馬功勞。後輔順治帝,順治駕崩,遺詔命鰲拜為四大佐臣之一,輔佐8歲的小康熙。康熙八年,鰲拜因專權被拘禁,後死於幽所。

鰲拜

戰功卓著的鰲拜。

1、皮島之戰。 1637年,鰲拜立軍令狀請戰皮島(今朝鮮椵島),攻克明軍戰立下頭功,並晉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勇士)。

2、 松錦會戰。錦州☞明軍關外的軍事防禦體系,明清生死攸關之戰,最後鰲拜衝鋒陷陣,五戰五捷。此戰後大明再沒雄起,皇太極大喜,後,鰲拜升為護軍統領。

3.打垮李自成。 1644年李退守西安,鰲拜進攻西安大順軍,後轉戰河南、湖北大小13戰。隔年李自成被害,大順軍瓦解。

4、滅掉張獻忠。搞掉李自成,順治帝三年,鰲拜又一次先鋒出戰張獻忠,掃滅大西軍,並肅清殘餘勢力。再次首功。

一個忠誠的鰲拜

在古代社會,所謂“忠誠”,就是忠於自己的主人,一心為主人謀福利,從不背叛主人。鰲拜就是這樣的人。

滿清當時雖然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但是由於實行八旗制度,早期又採用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因此勢力集團眾多。當皇太極來不及確定皇位繼承人就去世後,忠誠於皇太極的鰲拜,為了讓皇位繼續在皇太極這一脈上延續,聯合索尼等人,堅決地和多爾袞抗衡,最後終於鬥敗多爾袞,讓皇位傳給了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順治皇帝)。而且在整個順治朝,鰲拜對順治一直忠心耿耿,所以,順治去世時,才把鰲拜選為年幼康熙的輔政大臣。

鰲拜

要說鰲拜要篡權,那肯定不是如此,康熙和其祖母對其殺蘇克薩哈,控制遏必隆,估計都是樂觀其成,而他們也很清楚鰲拜不構成對皇權的傷害,所以最後抓鰲拜居然只是一些少年。事實上,鰲拜也只想做一個權臣,控制大局,從來沒想過篡權,因為他的實力還不夠,剛開國,尚有相當數量的愛清覺羅氏掌握軍權,這不是鰲拜所能控制的。

鰲拜

鰲拜其實根本沒有給康熙帶來致命的壓迫,但因為清朝皇權至高無上,鰲拜踩過了不應該踩的線,所以康熙就一定要製裁鰲拜,特別是鰲拜在違背了康熙的意願殺了幾個大臣後。

不過即便是康熙擒拿了鰲拜,康熙也沒有敢對鰲拜下死手,而鰲拜被抓住後,他的「台詞」還是他為皇太極流過血,他為大清立過功,身上的傷疤,全都是為了愛新覺羅而留的,聽到這些話,沒人敢動鰲拜,康熙也不敢。

鰲拜

所以嚴格來講,康熙和鰲拜的矛盾,並沒有後世人所複述的那麼大,鰲拜最後是在牢中被關死,不算是被康熙殺死,而康熙,也善待了鰲拜的後人,康熙其實後來也算是在「彌補」他對待鰲拜的方法。

整體上,鰲拜功勳卓著,功遠大於過,對兩代先皇忠心耿耿,他是功勳+權臣而非奸臣。這是康熙沒殺鰲拜的檯面原因。真相或不全如此,畢竟長大的康熙不想有人擋路。在鰲拜沒選擇激流勇退時,就注定了命運。鰲拜後人並沒多慘,後來康熙平反,尤其是雍正恢復了鰲拜名譽,並追封至高榮譽「超武公」(岳飛同封號),都很能說明問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