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批珍貴的明清宮廷檔案在福建省檔案館展出,背後的故事引人注目
N海都記者 蕭穎
海都訊 康熙是個數學家,方程式中的「元」「次」「根」竟是康熙創造的?他曾被洋人畫成大眼高鼻的老外?乾隆御用大型地圖《坤輿全圖》從何而來?近日,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主辦、福建省檔案館承辦的「錦瑟萬裡虹貫東西-絲綢之路檔案文獻展」開展,一批珍貴的文獻檔案與福州市民見面,其中,國書、條約、奏摺、輿圖、信函等特別引人注目。
酷愛數學的康熙 為何被畫成「老外」?
在福建省檔案館二樓的展覽廳內,幾張紅字算術稿紙引起記者的注意。原來,這是康熙皇帝做算術題時,列的計算數列。
「康熙皇帝興趣廣泛,數學、醫學、幾何、音樂等都有涉獵。」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利用處王金龍副處長介紹,平時清宮的奏摺、條約、信函等文獻較為常見,而皇帝做數學題的稿紙數量不多,十分珍貴。
現在,當中小學生學數學解方程式時,總是會碰到「元」「次」「根(解)」這些概念,但是,很少人知道這些術語是康熙創造的。
根據史料記載,康熙學習數學十分刻苦,也很有天分,曾提出直角三角形的五種解法。他常請南懷仁進宮授課,但南懷仁中文、滿文程度有限,給康熙授課時要將許多精力放在語言的解釋上,十分費力。
一次課堂上,康熙突然想到將未知數翻譯為“元”,最高次數翻譯為“次”,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譯為“根”或“解”: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根(解)」。南懷仁聽罷,驚嘆於康熙的領悟能力和創造力,並激動地擁抱了他。
王金龍介紹,康熙熱愛數學,不僅向西方傳教士學習,也曾多次向中國的算術家請教。梅文鼎是康熙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康熙在南巡途中,曾與梅文鼎三次會面。梅文鼎的兒子、孫子、曾孫都通曉數學,都曾與康熙討論過數學。
康熙與傳教士的互動頗多。在此次展覽上,一幅康熙皇帝畫像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康熙怎麼變成深眼窩、高鼻樑的‘老外’了?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康熙畫像差距很大。”
王金龍解釋,這幅西洋人繪的《康熙皇帝像》是已出版的《清史圖典》中的一幅,「有可能是這樣,西洋畫與中國傳統畫法不一樣,來華的傳教士很多,他們不一定都見過康熙本人,但他們回到本國後,會向君主匯報、描述康熙的模樣,這幅圖可能是這麼來的。
乾隆時期的《坤輿全圖》
是當時中國最新最全的地圖
展廳裡,一幅長近4公尺、高近2公尺的《坤輿全圖》映入眼簾。根據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幅絹本彩繪,是法國傳教士蔣友仁繪製的。這張地圖中,除東西兩半球圖外,四周繪有十餘幅天文圖,蔣友仁為中國人帶來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介紹了開普勒三定律以及歐洲天文學的一些最新進展。這張圖涵蓋了16世紀至18世紀中葉,東西方地理和天文學方面最新成果。
史料記載,蔣友仁幼年就立志到國外傳教,入京時,潛心學習滿漢語言、孔孟經典、哲學、歷史等,他是入宮服務的法國傳教士中最突出的一個。 「乾隆皇帝任之三十年,無事不命其為之。」他也曾參與圓明園若干建築的設計。
據傳,有一回廣東總督進獻乾隆一隻奇異的小鳥,無人能識。蔣友仁為皇帝寫了《異鳥說》,介紹這是只迷人的非洲奇鳥。
王金龍告訴海都記者,乾隆二十五年時,蔣友仁繪製《坤輿全圖》作為50歲壽禮進獻給乾隆,「當時,乾隆就派莊親王允祿去問蔣友仁,說你這個圖和當年康熙爺時期南懷仁的《坤輿全圖》有何不同啊?
後來,蔣友仁將重新測定的新疆伊犁地區補充進地圖,於乾隆三十二年再度進獻。 “這是當時中國最新、最全的世界地圖”,王金龍說,這便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坤輿全圖》的由來。
15萬公斤清宮檔案 差點化為紙漿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的種類豐富,文獻檔案十分珍貴,許多珍品、孤品難得一見。王金龍介紹,這批檔案基本上來自於明清的內閣大庫,也有部分是從民間私人藏品中收集回來的。
「在民國時,明清檔案曾大量流散民間,約8000麻袋、15萬斤的文獻資料差點進了造紙廠,成為紙漿。」王金龍說,學者羅振玉以高價購得部分檔案,後來這部分檔案輾轉歸公,老百姓現在才得以看到珍貴歷史文獻的真容。
王金龍說,“此次展覽預計展3個月,福州市民也能夠盡情閱覽這批珍貴的清宮檔案。”
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