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蘿蔔頭資料簡介(不到一歲入獄,8歲被特務活活刺死,一生不知糖是何物)

2022-10-02李碧濤

李碧濤


2020年的九月,江蘇省邳州的小蘿蔔頭紀念館,迎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老人家叫做李碧濤,是航太部退休的高級工程師。

這場路途遙遙的顛簸之行,始終是李碧濤的心心念念;她知道: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而這次的探望,或許便是與弟弟小蘿蔔頭的告別了!

年邁的李碧濤,在子女的細心扶下,慢慢走進小蘿蔔頭的雕像。

當她蒼老的手掌輕輕覆蓋在那冰涼的銅像上時,這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再也忍不住內心的哀痛,像是遺憾、又像是自責般,她哽咽著:

「70年了,我永遠沒有忘了你們,你們要活著也80歲了…」

「我老了,85歲了,來不了了,再見了,我這輩子最後一次來了,再見了…」

算起來:李碧濤老人,如今已是小蘿蔔頭遭遇的唯一見證人了。

她曾於1947年被逮捕並關進白公館,與「小蘿蔔頭」在牢房度過了近一年的時間。

那是她人生最痛苦的回憶,她記得陰暗潮濕的牢房,記得發黴發臭的米飯,記得面黃肌瘦的小蘿蔔頭,更記得他天真好奇地提問:

“姐姐,外邊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大人都說糖好吃,糖是什麼味道的?」

70年的時光,沖淡了許多回憶;可小蘿蔔頭的這些問題,卻像細密的針尖般扎在李碧濤的心裡,每每想起,便是哽咽失聲的哀痛。

她記得自己與小蘿蔔頭的約定:

“姐姐向你保證,等我們出去以後,一定給你買好吃的水果糖。”

因為這個約定,她一直等啊,等到物是人非、時代改天換地,等到垂垂老矣、時光所剩無幾;可是那個天真無邪、勇敢樂觀的小蘿蔔頭卻再也回不來了。

「要是你活著,也得80歲了…」

在那座沉重而冰冷的銅像前,李碧濤再次哽咽失聲。

這麼多年,她始終不敢回想那個噩耗:

1949年,宋綺雲夫婦,與年僅8歲的小蘿蔔頭,在重慶戴公祠被殘忍殺害。

噩耗傳來時,離新中國成立只有24天;8歲的小蘿蔔頭,成為了共和國、乃至全世界最小的烈士。

李碧濤

小蘿蔔頭照片

小蘿蔔頭本名叫做宋振中,1941年出生在江蘇邳州,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他的父母都是從事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母親徐林俠從事婦女救國會的工作,父親宋綺雲擔任楊虎城將軍的秘書;結婚13年間,夫妻兩人輾轉江蘇、陝西,是最親密的伴侶,也是並肩作戰的同志。

1941年,宋綺雲、徐林俠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僅有8個月大的幼子宋振中,也被帶進了監獄。

被逮捕後的宋綺雲和徐林俠,先後囚禁於重慶白公館、渣滓洞和貴州息烽集中營。

白公館女牢環境極為惡劣,這裡的牢房狹窄矮小,常年陰暗潮濕、根本看不到陽光。

在牢門不遠的地方,放置著一個大便缸;被關在這裡的人,每天都聞著刺鼻的臭味吃飯、入睡。

只有8個月大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長大,所遭受的磨難可想而知。

被關在這裡的人們,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用黴米糠和爛白菜幫子煮成的臭水湯,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小振中長到七八歲時,個頭卻只有四五歲孩子那麼高,成了一個大頭卻細身子、面黃肌瘦的孩子,難友們都疼愛地叫他「小蘿蔔頭」。

作為一個年幼的孩子,小蘿蔔頭不僅沒有充足的營養,甚至連個像樣的衣服也沒有。

他身上穿的,是媽媽改小的囚服;可即便麵黃肌瘦,小蘿蔔頭的眼睛卻總是發著光,那是對未來的希望之光,這光給了無數人力量。

學會走路以後,他常在監獄裡來回走動,有時看到獄友難過,他還會主動跑去給她們一個擁抱,這樣的樂觀開朗也感染了監獄裡的每一個人。

李碧濤

老電影素材

1947年10月,正在重慶讀初一的李碧濤,也因為獄中父母的關係,被逮捕進白公館監獄。

剛進監獄時,李碧濤只穿了一件連身裙,連換洗的衣服也沒有。

當她倍感害怕時,那個“腦袋很大、眼睛很有神”的小蘿蔔頭,輕輕安慰道:“姐姐,你來了不要難過啊。”

同時被捕的黃顯聲將軍,透過自己的社會關係,給發育不良的小蘿蔔頭找了一些魚肝油;可「小蘿蔔頭」卻把魚肝油送給了剛入獄的李碧濤,只因為擔心這個姐姐,吃不慣牢獄摻雜著石子與老鼠屎的米飯。

這麼善良體貼的孩子,卻要困在不天日的牢房中;那間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女牢,不僅陰暗潮濕,更是終年不見陽光;唯一能見到天的地方,是牢門上方那不足一尺寬的小窗口。

因為沒見過外邊的世界,小蘿蔔頭總讓媽媽抱他到這個小窗口。

在這裡,他能看到樓梯的欄桿,白公館的院子和高牆上的鐵絲網;有時候,也能看到天空中飛來飛去的小麻雀。

李碧濤

也因為沒見過外面的世界,他總是追問被捕入獄的李碧濤:

“姐姐,上學是怎麼回事?水果糖真得好吃嗎?”

“自由是什麼樣的,外面的世界也有鐵絲網嗎?你去過公園嗎?那裡有沒有特務?”

每每被問道這些,李碧濤就耐心地給小蘿蔔頭還原教室場景:

「上課、下課時同學們會給先生鞠躬,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就坐在板凳上聽課。”

對於李碧濤描繪的一切,小蘿蔔頭都覺得很新奇。

這番好奇與嚮往,讓他充滿期待地說:

「我要長兩個翅膀多好,就可以飛出去上學了。」

這樣的感嘆,卻讓李碧濤愈加心酸。

小蘿蔔頭從來沒有吃過糖,對於李碧濤說的糖果、麵包充滿了好奇。

有一次,一個看守對他說:“你叫我阿姨,我給你吃糖!”

小蘿蔔頭看見那塊糖非常想吃,可是想了想,還是把手放了下來,而後憤怒說道:“不,你叫‘看守’,你是特務!”

因為身在監獄,小蘿蔔頭很早就學會明辨是非善惡了。

他知道:關押他們的特務是壞人,因為他們常打人、折磨人;他還知道:被關押的共產黨都是好人,他們是因為幫助窮人而被關押的。

但即便懂事聰明,但他終究是個孩子,有自己的渴望和好奇心。

拒絕女看守後,小蘿蔔頭回到牢房,哭著對媽媽說:“糖是什麼?是什麼滋味?”

為了安撫孩子,徐林俠只能用手指沾了點窗台上放的鹽,然後放在小蘿蔔頭的嘴裡說:

“孩子,這個就是糖的味道!”

這個懂事乖巧的孩子,直到被殺害前,仍以為這才是真正的糖。

李碧濤

宋綺雲夫婦

因為小蘿蔔頭是跟著母親徐林俠在女牢中長大;所以直到四五歲,還沒見過關在男牢中的父親。

懂事以後,他便纏著母親找爸爸,徐林俠只好在男牢放風時抱著他從鐵欄門往下看。

當宋綺雲在放風時走近女牢時,母親便告訴小蘿蔔頭:向我們這裡走過來的是你爸爸。

因為太想抱抱爸爸,有一次看到爸爸出來後,小蘿蔔頭不顧一切往外衝;這個舉動被特務發現後,遭到了一頓毒打。

此後的小蘿蔔頭,也更加憎恨特務了。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小蘿蔔頭也到了上學的年紀。

父親宋綺雲與同牢房的難友一起商量,為「小蘿蔔頭」爭取讀書的機會。

但當監獄長週養浩聽了這項要求,卻當場哈哈大笑:

“這裡是秘密監獄,任何犯人都不准跨出大門一步!”

此時,幾個特務也嚷嚷:“一個犯人還想上學,別做夢了!”

面對特務的拒絕,監獄裡的黨組織經過研究後決定:以絕食和罷工方式,換取小蘿蔔頭上學的權力;同時也以這種方式,改善同志們的伙食。

最開始,眾人選擇絕食,特務們並沒有當一回事;可隨著日子的推移,特務們才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

為了讓人們妥協,他們甚至送來了香噴噴的紅燒肉。

但結果卻是:沒有一個戰士繳械投降。

這番齊心協力的抗爭,也終於換來了特務們的低頭服輸。

經過決定後,被關的革命同志車耀先、羅世文等人擔任他的老師。

當得知小蘿蔔頭可以上學的消息後,整個監獄都沸騰了。

難友們紛紛表示:願意當小蘿蔔頭的老師。

在這個臨時組成的「監獄學校」中,羅世文、車耀先、孫壺東輪流給小蘿蔔頭上課。

得知孩子能夠讀書,宋綺雲夫婦更是無比開心。

父親撿回了一根樹枝,在地上磨成一支筆;母親徐林俠則撕下棉衣裡的棉花,用火燒焦後兌上水作為墨汁,將一件囚衣裁剪了,拼湊成一件新衣,又用小布頭千縫百衲縫了一個小書包。拿到這個小書包後,小蘿蔔頭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

李碧濤

語文老師羅世文教給了小蘿蔔頭許多寶貴的知識,這讓自幼長在牢房的他,第一次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

只是遺憾:小蘿蔔頭還來不及聆聽更多教誨時,他的老師和車耀先等便先後被特務殺害了。得知他們被殺害的消息後,媽媽緊緊抱住他,叮嚀道:

“森森(小蘿蔔頭小名),這是國民黨欠我們的血海深仇,你長大了一定要報仇!”

聽到媽媽的話後,當時年僅5歲多的小蘿蔔攥緊了小拳頭,在心裡記下了這筆血債。

羅世文等被殺害後,原東北軍長官黃顯聲將軍擔任了小蘿蔔頭的老師。

比起羅世文等人,黃將軍身上有一種不怒自威的將軍氣魄,所以特務們也都懼怕他。

李碧濤

黃顯聲

所以,小蘿蔔頭上課時,也不再有特務跟著,他獲得了些可貴的自由。

黃顯聲將軍除了教小蘿蔔頭文和算術,還教他武術和俄語。到了1948年新年,小蘿蔔頭又有了很大進步——他能背誦和默寫30多首古代詩詞和難友們在監獄裡的詩作,像葉挺將軍的《囚歌》,陳然寫的《我的自白書》,他不但能背誦,還能跟大家講解。

為了獎勵小蘿蔔頭,黃顯聲將軍將隨身攜帶的半截鉛筆頭,送給了他;得到這支鉛筆,小蘿蔔頭十分愛惜,平時寫作業,都是先用樹枝在地上練習,然後再用鉛筆工工整整謄寫在草紙上。

隨著小蘿蔔頭獲得“自由”,同志們也開始讓小蘿蔔頭傳遞“情報”。

一旦黨組織或哪位獄友有消息,小蘿蔔頭的老師黃顯聲將軍都會將消息簡單地編排,然後再交給小蘿蔔頭;在環境艱苦的監獄內,這些紙條的內容給同志們帶來了巨大的力量,而這背後的功臣就是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8個月被捕入獄,直到8歲被害,他一心嚮往的都是自由。

李碧濤

話劇人物

據說,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只見過外面的世界一次。

母親徐林俠飽受酷刑和折磨,雙腿浮腫嚴重,已經無法正常走路。

漫長申請後,小蘿蔔頭有了陪母親看病的機會。

前往醫院時,年幼的小蘿蔔頭看到一家人正在辦喪事,便問媽媽那口大棺材是做什麼用的,母親難過地說:“那是棺材,人一進去就徹底自由了!”

自由兩個字,被小蘿蔔頭深深記在了心裡。

以至於他剛回到監獄,就對獄中的叔叔阿姨們說:“只要進了棺材就可以自由了,你們想辦法去找找。”

聽到這句話,在場之人無不失聲哽咽。

這個年幼的孩子,從始至終一直努力尋找自由,找出生命的曙光。

因為對外界的嚮往,他還和獄友姊姊李碧濤約定:

「等出去後,一定要去姐姐上學的地方看看;還要買許多五顏六色的水果糖。”

李碧濤

話劇素材

可是這一天,他終究沒有等到。

1949年,解放戰爭節勝利,國民黨反動統治已經風雨飄搖。

對於秘密關押的“政治犯”,蔣介石下達了斬草除根的命令。

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宋綺雲和徐林俠表現得很鎮定。

但對於小蘿蔔頭的結局,徐林俠是無法接受的;向來堅強的她,終究是忍不住開頭求他們:

「我們和你們勢不兩立,可孩子是無罪的,他還是個孩子啊;你們把他放了吧,哪怕是讓他出去討飯呢…」

面對徐林俠的哀求,產生動搖之心的特務楊欽典,掐在小蘿蔔頭脖子上的雙手放鬆了力度;可沒想到這個動作被同時執行任務的特工楊進興發現,喪心病狂的楊進興,直接用刺刀刺向小蘿蔔頭的脊梁骨處…

犧牲時,小蘿蔔頭還不滿9歲;那天距離新中國成立只剩24天。

特務們執行完屠殺任務後,為了毀屍熄跡,他們殘忍地在地面澆灌了水泥。之後,他們還用清水沖洗了地面。

直到重慶解放,人們終於找到了楊虎城父子、宋綺雲夫婦和小蘿蔔頭等人的遺骸埋葬地點。

當小蘿蔔頭的遺體被挖出時,在場之人無不淚目:

因為小蘿蔔頭的手裡,還死死握著黃將軍給他的半截鉛筆…

李碧濤

這是個不到9歲的孩子啊,他一生沒見過外面的世界,從來不知道糖果的滋味,甚至沒有擁有過自己的鞋子和衣服…

可即便命運殘忍,可他始終堅守著內心的善良,用溫暖安撫著飽受折磨的獄友們,也用聰慧和警覺,保護著奄奄一息的傷員們。

他不知道什麼是講台,不知道什麼是鋼筆,甚​​至不知道課本是什麼樣子;直至生命盡頭,他依舊雙手緊緊攥著那半截鉛筆,這個對他來說無比珍貴的禮物,便讓他捨了命般的珍惜與守護著。

這是小蘿蔔頭的故事,更是那個時代觸目驚心的傷疤。

多年後,李碧濤講述小蘿蔔頭的故事後,淚流滿面的她,哽咽說:

「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那場悲壯泣血的惡夢!」

是啊,歷史浩蕩、歲月悠長,可終究有些故事、有些面孔,值得我們一生銘記、緬懷。

如今,「小蘿蔔頭」的事蹟早已家喻戶曉,他遇難的歌樂山松林坡變成了紅色教育基地,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和小蘿蔔頭的雕像就立在那裡;而故鄉江蘇邳州更是有了他的紀念館。

李碧濤

這個純真可愛的孩子,終於帶了自己渴望的紅色領巾,看到了嚮往已久的綠野青山。

時光慢慢老去,他是長不大的孩子,更是讓無數人淚目的最小烈士。

雖然他的人生只有短短的八年,但他的事蹟和勇敢,卻將永久流傳…

{不}————end————{/不}

其他推薦-

朱德女兒:14歲被囚納粹集中營,為生存裝啞4年,至死不原諒母親

1938年,武漢農家一童養媳獲救,被帶到延安才知:父親是劉少奇

作者:初拾

從風雲人物的傳奇經驗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源網絡,侵權立刪!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不妨點個讚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