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在彌留之際留下這首激烈的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作為紹興名門出身的貴公子,他從小就有驚人的天賦,讀過的書過目不忘,對詩歌有著天生的敏銳感。這樣的身世才華,如果在太平年代,或許會是個風流一世的悠閒才子。但陸遊身逢北宋滅亡之際,國家的不幸與家庭的流離失所給他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記。
1153年,陸游進京參加鎖廳考試,得了第一,本來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結果秦檜這個大奸臣因為陸游的名次比自己的孫子高而生氣。第二年的禮部考試,秦檜指使考官不得錄用陸游。一直到秦檜死去,陸游才嶄露頭角。
此時的陸游並不知道此後的仕途有多麼的艱難。不久,他被調到京師任赦令所刪定官,宋高宗酷愛珍稀玩物,陸游多次直言進諫皇帝不要玩物喪志,引起宋高宗的重視,還提拔他做了大理寺司職,讓陸游渾身充滿幹勁。
好景不長,宋孝宗即位,耿直的陸游還是對朝政直言進諫,引起皇帝的不滿,連著將陸游罷官。心灰意冷的他也曾經想過上田園生活,不再管世事,但是內心卻非常迷茫,自己那一顆愛國之心仍然是那樣的火熱,使他無法安心。
機會再一次向陸游招手,任四川最高軍事統帥的王炎來信,召陸游去南鄭共同商討抗金大業。陸游接到來信,立馬來到南鄭。在南鄭的那些日子裡,是陸游一生中唯一一次親臨抗金前線,也是陸游一生中最接近夢想的時刻。他寫下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可就在王炎與陸游一起把商量的對策,制定成計劃上報朝廷,皇帝卻否決了《平戎策》,出師北伐的計劃毀於一旦。陸游心灰意冷,只能整天借酒消愁。主和勢力詆毀他,可他始終放不下對國家的擔憂。
1189年光宗皇帝的繼位讓陸遊又看到了希望,他再次上書提意見,建議「減輕賦詩、懲貪抑豪、繕修兵備、搜拔人才」結果又被主和派彈劾,陸遊再次被罷官,這回,陸遊終於絕望了,回到了老家山陰。
陸游八十歲,辛棄疾的到來讓他遇到了知音,他再次打開心扉,兩人把酒暢談,哀嘆國家時局。辛棄疾見陸游住宅簡陋,提出幫助他改善居住環境,都被陸游拒絕。當辛棄疾受命入朝時,陸游依然寫詩相送,詩歌仍舊是那樣的豪邁,他鼓勵好友為國效力,早日實現復國,自己不能實現的願望,希望別人能代替他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