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追隨二哥去的戲碼在現實中上演了。
就在飾演關公的陸樹銘過世24天后,
11月24日晚,「猛張飛」李靖飛病逝。
陸樹銘和李靖飛的先後故去,
不得不讓人感慨,冥冥之中或許真有某種感應吧。
回頭去看李靖飛的一生,
不少觀眾可能才驀然發現,除了多年來的「張飛」標籤,
實際上對他本人知之甚少。
諷刺的地方還在於,在某些介紹裡,
甚至將李靖飛稱為「飾演張飛的特型演員」。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對他演技的肯定。
但實際上,張飛是個兩千年前的古人,
誰又知道他究竟長什麼樣子呢。
反倒是李靖飛自己,隨著身分被定型為張飛,
戲路事實上也被鎖定了。
以至於《三國演義》播出28年,
他飾演的其他角色非常少。
對一個演員來說,無論從事業或生活來看,
都失去太多了。
如今,李靖飛已去。
他的人生因為張飛,被分成了前後兩部分。
在飾演張飛之前,李靖飛是話劇場裡毫不知名的青年演員。
20歲的年紀,一米七八的個頭,
當年在河北省話劇院,也沒什麼好名。
身高不算低,可在演出影視劇角色之前,
他一度還顯得非常瘦弱。
那時舞台上的戲份不多,縱使有自己的角色,
也只是龍套,露一下臉和背影。
有名有姓的角色,在10年的舞台生涯中只有四、五個。
例如《老八路與小哥們》中的趙冬山。
又比如《紅鼻子》裡的田大力。
李靖飛是有戲就上,從不挑揀揀揀。
重要的是,他捨得為角色付出。
話劇《紅鼻子》裡的田大力,劇情設定是個雜技演員。
李靖飛的個頭是不低,
但二十多歲的年紀,瘦瘦弱弱地看起來像根幹麵條。
為了讓身體壯實起來,排演前他開始鍛鍊。
先從舉啞鈴練起,慢慢地連石礅都能舉起來。
除了鍛鍊身體,他還增加了飯量不惜增肥。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成效顯而易見。
登上舞台的李靖飛不但膀大腰圓,
而且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況下,
能徒手舉起四個人,轉上好幾圈。
到了八十年代末,李靖飛終於有機會從舞台走上了螢幕。
《燕趙悲歌》中的武明理,《賭王》中的老歪。
這些都是李靖飛在30歲之前的角色。
雖然出鏡了,可惜戲份不多,
留給他發揮和表現的空間並不大。
這一時期的李靖飛,
依舊是劇院裡每月拿著固定薪資的小演員。
直到導演王赤桃在隨後找到了他。
那是1989年前後。
長春電影製片廠要籌拍一部反映鐵人王進喜的短劇。
劇中設定了一個叫黃豹的角色,是王進喜的徒弟。
當王赤桃第一次見到李靖飛時,
便自顧自地對他上下打量起來。
導演已經從他的身上,看到了黃豹的影子。
只是王赤桃馬上就說了一句:
“你看起來有點胖,得減肥。”
王進喜和黃豹是石油工人,
再加上發現大慶油田是物質匱乏時期,
所以演員的形象應該是稍微精瘦但充滿力量。
當王赤桃確定把黃豹的角色給李靖飛時,
他又得馬上減肥了。
李靖飛像之前一樣,又開始了身體鍛鍊。
他喜歡打籃球,幾乎天天都要在球場揮汗如雨。
一番拼命的運動後,又餓著肚子控制飲食。
他的體重很快就減了15公斤。
當再次站在王赤桃面前時,
導演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當正式開拍,所有演員都趕走了東北。
劇中有很多勞動常面的鏡頭。
當年播出後不少觀眾還以為,
那是劇組剪輯的真實舊資料片子。
李靖飛後來表示,當時所有的鏡頭都是親自拍攝的。
他自己可能都沒想到,拍攝過程是如此的辛苦。
劇中勞動方面,有石油工人用身體攪拌水泥漿的場景。
雖然是穿著棉衣跳進池子裡的,
但是天氣寒冷,人的身體根本受不了。
因此在開拍之前,片場隨時準備了燒酒。
等到李靖飛他們拍好被從池子裡拉上來,
整個身體都是僵硬毫無感覺的。
他哆嗦的手連酒瓶都拿不穩。
除了天寒地凍,片場的吃戲同樣使得演員難以下嚥。
有一場戲,是李靖飛飾演的黃豹,和其他工人在野地吃飯。
漫天狂風裹挾著沙塵卷地而來。
等李靖飛端起一碗麵條,上面一層都是沙子。
劇中就是為了表現石油工人的艱苦,以及勞累後的飢餓感。
於是他用筷子撈起麵條,
連同沙土毫不猶豫地吸進了嘴裡。
勞動的辛苦和生活的辛苦,
並沒有妨礙李靖飛對人物情感上更細膩的刻畫。
他飾演的黃豹是個農民出身的石油工人。
身上既有憨厚耿直的一面,
但同時也有自私執拗的小農散漫心理。
由於油田生活艱苦,
黃豹有了心上人青杏後,
便萌生了想帶著青杏遠走高飛的心思。
但當黃豹真正逃跑後,
他心裡整天想的都是鑽井隊和師傅王進喜。
知錯的黃豹後來又返回了油田。
黃豹和師傅的重逢場面,就成了這部戲的重中之重。
那是一組中間不停歇的長鏡頭。
黃豹作為一個犯了錯誤的粗野漢子,
李靖飛在表演上,既要表現出他的羞愧和對師傅的不捨,
同時在感情的表達上又要拿捏到位。
表現過頭了,會顯得跟他粗野漢子的身份格格不入。
若是表現不足,又不能突顯角色的情感和個性。
還好李靖飛在這段戲中,對角色心理和性格把控的都很精準。
一跑、一喊、顫動的雙唇以及羞慚的眼神,
都隨著鏡頭的緩緩拉動而完美的呈現了出來。
電視劇《鐵人》是在1990年播出的。
播出後該劇獲得了東北風電視文藝獎。
李靖飛憑藉著黃豹這個角色,也獲得了優秀配角獎。
這也是他從藝13年來,獲得的第一個獎項。
就在李靖飛出演黃豹後,
他聽到了中央台正在籌拍《三國演義》的消息。
當時李靖飛還沒有獲得那個配角獎,
所以他才毛遂自薦去試鏡,
而且,李靖飛從一開始對準的角色就是張飛。
他從小就熟讀《三國演義》,他非常喜歡張飛這個角色。
作為一名工作了十多年的話劇演員,
李靖飛很清楚,把歷史人物搬上電視劇演繹很難把控。
三國戲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傳統的戲曲中。
但舞台劇的表現方式和電視劇完全不一樣。
可另一方面作為歷史人物,
演員在表現的時候,又不能用現代的方式隨意展示。
一句話,既要有生活感,但又要具備歷史的凝重,
同時也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氣質。
想清楚了這些,李靖飛覺得自己能勝任張飛這個角色。
但他也只是在新聞裡看到了籌拍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他從新聞中知道導演和主創人員是誰。
問題是導演和主創人員都不知道他是誰。
就在毫無頭緒之際,李靖飛很快又聽到了一個小道消息:
三國的主創人員年底要在北影選角。
於是在1990年的冬天,他從石家莊搭火車去了北京。
他不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在這裡連一個熟人都沒有。
好在當時選角是面向全社會的,
李靖飛隨後倒也毫不費力的就報上名了。
但看了相關的情況介紹後,他心裡又開始突突起來了。
原來,在他參加之前,已經舉行了五、六輪的選擇。
關鍵是這裡頭一大半演員都是已經有了成就的。
有的演員甚至都已經是大腕了。
李靖飛再看自己,他突然有點自形慚穢。
緊接著,張飛角色選取的詳細情況他也知曉。
除他之外,另外兩位演員分別是張辛元與何偉。
張辛元先前在電視劇《諸葛亮》中已經扮演過一回張飛。
何偉則曾演出當時知名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面對兩個“勁敵”,李靖飛都想打退堂鼓。
但他後來又轉念一想,如果真的臨陣脫逃,
那便什麼機會都沒有了。
就這樣,在忐忑不安中,他迎來了試鏡的日子。
多年後李靖飛還記得,
當他走進去的時候,從導演到編劇再到歷史顧問,
滿屋裡都是主創人員。
自我介紹後,沒人認識他。
只有主創蔡曉晴說了句:飾演黃豹的那個,有點印象。
接下來就是試戲了,怎麼辦呢?
李靖飛是毛遂自薦,根本不是導演找來的。
既不了解情況,更不知道劇本是什麼。
王扶林身為總導演,想了一下後,就讓他隨便演一段張飛的戲。
李靖飛稍加思索便想到了三顧茅廬。
畢竟這段戲各種戲曲都有過表現,還算熟悉。
於是,他即刻瞎編了幾句符合張飛莽撞個性的台詞。
一邊說著,一邊還用手勢和踱步,
來表現諸葛亮避而不見,張飛焦躁的心情。
表演的結尾,他還加了一個捋鬍鬚的手勢。
即興表演一氣呵成,不過王扶林和其他主創什麼都沒說。
接著,丟下李靖飛一個人在屋裡發呆,
他們全部跑到另外一個房間去「開會」了。
閉門會一商量就十幾分鐘,李靖飛在外屋都等得口乾舌燥了。
正當他在胡思亂想之際,
誰知一眾人出來就對他說:再來一段。
沒辦法,他們是導演,來一段就來一段吧。
李靖飛隨即又表演了一段三兄弟失散後,
張飛和二哥關羽在古城相會的場面。
他一邊念著有詞,一邊對著面前不存在的關羽跪拜,
情緒烘托到高潮,他竟然來了激情,
眼角跟著泛起了淚光。
這次還未等李靖飛表演結束,
整個屋子裡突然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雖然演完後一眾主創又開了會,
雖然王扶林並沒有當面告訴李靖飛結果,
但是那熱烈的掌聲已經說明了一切。
何況李靖飛臨走前王扶林還刻意叮嚀他:
暫時不要接別的戲。
所有的一切都烘托到位了。
於是在當年的除夕夜,
李靖飛收到了一個大大的新年禮包。
長途電話裡,他聽到自己被定下來了的好消息。
隨著張飛角色的確定,
李靖飛人生的後半段正式開啟。
此時他還沒有意識到,這部戲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場面的恢弘自不必說,
單單是外景,就輾轉全國多地拍攝。
導演的高要求,主創們一絲不苟,
演員在表演上就得十二分的賣力氣。
關鍵是很多徵戰場面都是在野外拍攝的,
如此一來就不像拍現代戲,演員們的後勤生活能得到保障。
於是,便有了劉關張三兄弟一起去偷玉米的爆笑場面。
多年後,一眾主創聚首回憶起當初的拍攝點滴,
自然都是感慨萬分。
也正是歷時幾年的付出,才成就了一部經典。
當年在拍攝完畢後,
李靖飛曾用「太鍛鍊和考驗演員了」來形容這段飾演張飛的經歷。
參演完《三國演義》,李靖飛隨後的影視劇出演屈指可數。
他和飾演劉備的孫彥軍,飾演關羽的陸樹銘,
曾在電視劇《孫武》中再相聚。
從那之後,三個人再沒有其他合作的機會。
李靖飛自己,除了2004年在熱門影集《血色浪漫》中飾演了小混混錘子,
其他幾個僅有的角色,幾乎沒有給觀眾留下任何印象。
不得不說,張飛形象太過於光芒萬丈,
以至於遮蔽了李靖飛面前所有可選的其他角色。
就算他出演了,多數觀眾還是會自動代入到張飛。
其實不光是他自己,包括孫彥軍和陸樹銘,
由於劉備和關羽塑造的太過深入人心,
他們兩人這麼多年來和李靖飛一樣,
也沒有再演過其他有影響力的角色。
李靖飛生活低調,這麼多年來,
幾乎沒有對他的任何公開採訪和報道。
他曾經有過一段婚姻,後來和妻子離婚後,他獨自把女兒李堯垚養大。
李堯垚曾曬過和爸爸的合影,從照片上看,當時的李靖飛看上去面龐圓潤,神采奕奕。
患病前少有的一次公開現身,
是在邯鄲參加一場公益電影的放映活動。
再後來三國主創人員聚首,
李靖飛已經是坐著輪椅現身了。
當時他患有腦血管疾病,說話不利索,生活也已不能自理。
陸樹銘在得知李靖飛的情況後,還曾盡力幫助他。
但實際上,他們兩兄弟晚年的生活,
都不像其他演員那麼光鮮亮麗。
如今,65歲的李靖飛也走了。
有人說他是追二哥去了。
也有人覺得,本來他的身體就不好,
而陸樹銘的剛離世,對他造成了一定的刺激。
李靖飛過世後,孫彥軍在網路上發了一張早年的合照悼念三弟。
關張先後離世,只剩劉備一人。
現實和文藝,脈絡不同,但情感相通。
當年《三國演義》在四川拍攝的時候,
時任四川社科院院長譚洛非,
還專門寫了一首詩給李靖飛。
都道張桓侯,暴烈萬人雄,
粗中原有細,愛才立奇功。
這首五言絕句,
就是對李靖飛塑造張飛形象的最好讚美。
斯人已逝,張翼德一路好走。
文|711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