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最火紅、最具爭議性的女明星是誰?
在眾多風情萬種的美女中廝殺出了一匹黑馬!
我們一夜爆火的頂流「川沙妲己」--玲娜貝兒。
我們的玲娜貝兒
玲娜貝兒是一隻可愛的粉紅色小狐狸。頂著毛茸茸的大耳朵和蓬鬆的尾巴,耳朵別著一朵淡紫色的蘭花,於9月29日正式在上海迪士尼出道。
誰能拒絕一隻毛茸茸的可愛小狐狸呢?
貝兒出道即頂流。
短短幾天登頂無數熱搜,霸榜短視頻,表情包席捲社交app;不管是冬天新換了一套冬季限定皮膚,還是“踩縫紉機”、“擦眼淚”等各種萌萌的小動作,都能引起一番討論。
抖音10億次播放,屢次登上熱榜的“女明星”
玲娜貝兒的服飾、仿妝等衍生品也都抓住了市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但不少網友也因此在網路上見識到了許多奇怪的「玲娜貝兒」▼
奇奇怪怪的仿冒品
不過也總比把「玲娜貝兒」買成另一位全球知名四字娃娃「安娜貝爾」好▼
來自小紅書用戶
很多不關注的人會很奇怪,玲娜貝兒是如何成長為一夜爆紅的女明星?
針對這個問題,當然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什麼女明星? 「行銷咖」吧!
畢竟,即使在“迪士尼宇宙”,玲娜貝兒也不像其它卡通角色,如皮卡丘和艾爾莎公主;擁有相關故事、完整豐富的人物背景,和電影漫畫等“作品”傍身。
她的人設,全都靠扮演者的生動演繹、園區和遊人分享的對玲娜貝兒的印象,以圖片、短片、表情包等形式「病毒式」傳播。因此,難免會造成「她的爆紅全靠資本行銷宣傳」的印象。
不過也有不少人「真香」了!網友說:「一開始以為只是普普通通的玩偶,但後來發現它特別有生命力,不開心的時候,刷到她會感覺很治癒。”
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喜歡玲娜貝兒?她究竟憑什麼這麼火爆呢?除了「行銷」之外,一定還有其他吸引力。今天,小北試著帶大家一同試著探索貝兒爆紅背後的可能性。
01 可愛誘惑:當代人的治癒劑
高顏值是擄獲我們最直接的途徑。
人類天生有對美的偏好,但文化的多樣性會具體建構我們對美的欣賞經驗,簡言之,我們的美感偏好很大程度上是被社會建構而成的。
但可愛不同於美,它是一種讓人疼愛的正面感知。 某種程度而言,它相比美麗而言是更具備穿透性和超越性的。
我可愛嗎(?)
尤其是在當代都市,「可愛」和「萌」簡直是無所不能的通行證,對於這種毫無攻性的、軟軟萌萌的氣質,越來越多人毫無抵抗力。
看看那些萌寵影片的高播放量,就知道我們的心靈,多需要這些萌物來治癒。
可愛感知這個概念就是玲娜貝兒,甚至是大多數迪士尼玩偶設計的核心重點。米歇爾曾說:
“形像想要被親吻,觸摸和聽取,它們想與觀者交換位置。”
圓潤的外觀會讓人感到可愛。 人們在看到人類幼崽時,通常會產生一種共通的情感即天然的可愛感。因此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傾向於對帶有嬰兒外形擬人化特徵的事物感到喜愛。
色彩也是可愛感知設計的重要元素。 嬰兒服裝的顏色如白色、淺粉色都會產生強烈的可愛感知。
迪士尼之前非常受大眾喜愛的星黛露便遵循這個設計邏輯,甚至達菲家族的所有玩偶都是圓圓的頭。但當這些玩偶變成了瓜子臉或錐子臉,一切似乎就變得奇怪了。
同為女明星的星黛露
此外,譬如名創優品的三麗鷗、泡泡瑪特的盲盒娃娃無不遵循著可愛感知,以收穫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泡泡瑪特dimoo系列的盲盒
這也難怪玲娜貝兒水汪汪的大眼睛、圓滾滾的臉蛋、淺粉的皮膚自然地捕捉了無數的少男少女,爭先稱呼貝兒為「女兒」或「好兒兒」。
某「妲己」的美貌
同時可愛也是一種無害的、沒有攻擊性的感知。
可愛玩偶喚醒了我們心中的烏托邦童話世界。人們可以放縱自己沉迷於這溫柔的寧靜氛圍感,有一種被撫慰的安全感。我們得到了她的陪伴。
可愛也是柔軟的,我們似乎能夠在它面前卸下心防,享一刻貪歡。 我們在這一刻都是未曾長大的孩子,天真而任性地享受幼稚,用可愛屬性完成自我身份的強化。
玩偶的表情則是展現玩偶形象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透過玩偶表情所傳達的情緒,會引起人們自發情緒地變化,從而達到一種心靈的共鳴。玩偶表情建構了玩偶通往人們內心的橋樑。
因此玩偶在某種意義上也成為人們寄託情感的載體,這是它作為人造物給予每一個人的溫柔。
玲娜貝兒的開心
玲娜貝兒總是上翹的嘴角讓我們很容易共情,感受到一種開心的情緒在內心發酵。配合她活潑的動作和搖擺的毛茸茸大尾巴,誰又能不愛玲娜貝兒呢?
02 背後的扮演者:
共建我們的故事
如果玲娜貝兒只是掛在牆上的一幅靜態圖畫,她會有當下的火爆流量嗎?毋庸置疑,不會。
就像開頭所說,很多網友都直言,他們本來是對玲娜貝兒的火感到無感和莫名其妙。
但當他們打開小狐狸的互動影片時,就被貝兒的可愛互動擊中靈魂,轉而成為她的新粉絲。 小北也是如此路轉粉的,因此深有同感。
消費主義時代下人們對美感的知覺偏好更傾向於在場性、立體性、互動性,我們不再單單注視二維的靜態畫面,而期待三維立體的空間互動。
我們有更強的自我參與意識,不甘心只是被動地接受已完成的事物。
我是!
不同於先前的迪士尼卡通人物,貝兒沒有豐富的、有相應世界觀建構的故事背景;但反而增添了她的開放性和互動感。
她的身分、她的過去、她的當下都是流動的,留待大眾的參與。
這意味著迪士尼留下了受眾和貝兒互動的空間,雙方在互動中潛移默化影響彼此。
貝兒足夠較為隨心所欲地展現自己,也能夠容納受眾所建構的意義。
你的寶貝突然出現
所以大家都認同,玲娜貝兒如此具有吸引力,扮演者功不可沒。每個看過玲娜貝兒影片的人都會被小狐狸傲嬌可愛的小動作迷住。
她沒有任何架子和包袱,會耐心聆聽每一個和她說話的遊客,並貢獻出精彩絕倫、獨一無二的無實物表演。
頂尖表演藝術家
貝兒會摸著自己的小肚子,在被遊客和飼養員小姐說「應該健身」後就嬌俏地叉腰跺腳;
貝兒會在聽到小姐姐誇她是川沙妲己以及穿著漂亮的小裙裙時候開心地捏著「裙子」轉了個圈;
貝兒也會在看到小姐說要買給她香奈兒小包包和手錶後,摀著嘴笑彎了腰(當然只是畫大餅)。
貝兒「媽媽粉」的養娃心態
這些瞬間,我們感覺玲娜貝兒是鮮活的,有靈魂的。 她軟萌的形象和活潑的動作充滿反差感,豐富的互動手勢感染著每一個來到迪士尼的遊客和網路上的網友。
貝兒的可愛觀察動作
迪士尼也非常會利用它和時代的互動關係,運用公共媒體塑造個體的價值。
數位時代下流量為王,大眾傳播媒體的興盛連結了五湖四海的我們,得以從手機這個小窗口來到千里之外的上海迪士尼和玲娜貝兒隔空互動。
短視頻app的普及也迎合了快時代碎片化的趨勢。 茶餘飯後,下班路上,摸魚間歇,一個1分鐘的玲娜貝兒影片輕易地擊中我們疲憊的內心。
03 迪士尼打造的遊樂園幻夢
迪士尼是造夢的地方。
就如同其他的主題樂園或公園一樣,人們可以短暫地逃離日常生活,忘記外部的一切雞毛蒜皮的煩惱,拋卻生活世界所要扮演的各種身份和角色,進入到這個童話勝地。
在這個與外在「隔絕」的世界,我們都可以是孩子(不等於沒有禮貌的巨嬰),是可以被容許幼稚的王子公主,在這一方小世界中創造自己的小天地。
迪士尼中每位工作人員都應被譽為「造夢表演藝術家」。 玲娜貝兒驚艷四座的無實物表演就來自幕後扮演的三位小姐姐。
遊客們透過她們的細微差異辨認出來這三位可愛的工作人員。她們因為身高差異而各自有了名字:九分褲、七分褲和堆堆褲。
九分褲喜歡交叉抱胸,七分褲喜歡叉腰,堆堆褲非常的活潑,可以一瞬做好多的動作,全身都在搖擺律動。
說了這麼多,當我們再次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麼喜歡玲娜貝兒?
也許我們仍然沒無法得出確切的答案。
小北舉出了很多例子,分析了很多原因,但也許喜歡本身就是無邏輯的事情,是現有語言系統無法描述的感覺。
當然最後的最後,希望大家還是溫柔看待,理性消費,輕鬆傳播,一起短暫地開心一下吧!
{不}-end-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