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馬曉東執意要和結婚二十五年的妻子姚曉娟離婚,最後在兩個孩子的勸說下,雖然婚沒有離成,但是,馬曉東和老伴卻開始了分居生活,如今兩個人已經分開生活了19年,姚曉娟一直跟著女兒生活。
馬曉東之所以要和姚曉娟離婚,事情還得從四十多年前說起,馬曉東出生在北京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母親是一名印刷廠職工,馬曉東有兄弟姐妹三人,馬曉東是家裡老大。
1968年,馬曉東高中畢業,畢業這一年,剛好趕上國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馬曉東和大多數知青一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插隊到了陝北甘泉縣馬東鄉公社姚家嶺生產大隊。
插隊的生活非常艱苦,馬曉東從小到大就沒有幹過農活,來到陝北之後,非常不習慣陝北的生活,知青和老鄉一樣,都是住在窯洞裡,而且知青住的還是舊窯洞,窯洞又破又爛,到了晚上,窯洞裡面耗子到處亂串,晚上睡覺的時候,大家都不敢露頭。
知青第一年有單獨的口糧,伙食還不錯,頓頓都有白面饅頭吃,到了插隊第二年,知青伙食由各生產大隊負責,伙食標準下降了一大截,白面饅頭換成了玉米麵,一年到頭碗裡見不到一塊肉。
巨大的反差,讓很多知青心生抱怨,大家幹活的熱情減了一大半,本來一天到晚,幹活就已經非常累了,而且還吃不好,有幾個知青開始帶頭鬧事,原本大家心裡就有情緒,有人帶頭,知青開始罷工了,要求隊長改善伙食。
其實知青的伙食標準和老鄉比起來已經非常好了,老鄉一年到頭,也捨不得吃幾次白面,只有過年的時候,給孩子蒸幾個饅頭,解解饞,隊長姚建軍並沒有慣著知青,而是餓了知青一天一夜,結果第二天,知青吃起飯來狼吞虎嚥,一個個搶著吃,這次風波就這樣被隊長化解了。
姚建軍女兒姚曉娟專門負責給知青做飯,姚曉娟說話伶俐,很多知青都怕她,唯獨馬曉東敢和姚曉娟對著幹,時間長了,馬曉東和姚曉娟不僅成了好朋友,而且還互生情愫。
知青都知道姚曉娟喜歡馬曉東,只不過馬曉東對姚曉娟忽冷忽熱,一副愛搭娟的樣子,馬曉東越是不理姚曉娟,姚曉娟越是和馬曉東過不去,經常為難馬曉東,打飯的時候,故意不理給馬曉東少打,到了晚上馬曉東常被餓醒。
1976年,知青開始陸陸續續返城了,馬曉東卻遲遲沒有接到返城通知,後來馬曉東才知道,是姚曉娟寫信告了他,說是他亂搞男女關係,其實姚曉娟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教訓馬曉東,另一方面,是為了讓馬曉東留下來和她結婚。
姚曉娟多次表白馬曉東,都被馬曉東拒絕了,馬曉東當時心裡,雖然喜歡姚曉娟,但是,他並沒有和姚曉娟結婚的打算,馬曉東當時一心只想著回城。
到了1977年,馬曉東高考落榜,等不到回城通知的馬曉東,突然決定要和姚曉娟結婚,姚曉娟心裡自然非常願意,岳父馬建軍還特意蓋了新房,作為女兒結婚用的洞房。
結婚的事情,馬曉東並沒有告訴家裡人,等父母知道後,馬曉東已經當了父親,父母知道兒子馬曉東結婚後,就讓馬曉東暫時先留在了陝北,等以後有機會再回城。
馬曉東以留守知青的身份,在一家肉聯廠找了一份工作,1981年,馬曉東女兒出生,一家四口全靠馬曉東一個人養活,馬曉東生活壓力非常大,生活上經常還要靠父母接濟。
之後,馬曉東有一次回城的機會,但是,卻被姚曉娟攔了下來,姚曉娟這樣做,主要是不想離開父親,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姚曉娟不想離開農村。
馬曉東沒有回城,本來想打算讓兩個孩子回城,但是,姚曉娟還是不肯,甚至以死相逼,馬曉東只好作罷,馬曉東此時才意識到,他娶姚曉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此時的他已經有了和姚曉娟離婚的打算。
為了孩子,馬曉東一直沒有向姚曉娟提離婚的事情,一直到了2003年,兩個孩子都成家後,馬曉東才向姚曉娟提出了離婚請求,姚曉娟不同意,在兩個孩子的勸說下,馬曉東最後也沒有離婚,只不過馬曉東對妻子姚曉娟心裡充滿了抱怨。
馬曉東覺得是姚曉娟耽誤了他一輩子,也毀了兩個孩子的前程,如果兩個孩子當年能夠送去北京,現在起碼不會過得如此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