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陶然個人檔案:從演員到編劇,承受孤獨,享受創作

2024-05-20沈陶然

近日,編劇幫專訪了《在一起》編劇沈陶然,她分享了創作經驗的同時,也分享了人生智慧和生活態度。

讓作品成為觀眾的良師益友

沈陶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5歲主演首部北京電影學院膠片電影《小四》,17歲參演電視劇《雪域情》,19歲主演電影《路口》,同年出演喜劇電影《我把溫柔獻給你》,20歲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首屆表演大賽中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如今,除表演外,編劇也是她的強項之一。

沈陶然從小便受父親的影響對文學感興趣,並且文筆出彩,經常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恰巧沈陶然的先生林繼東腦中有個龐大的故事庫,而沈陶然更加具備創作天賦,所以2013年開始沈陶然幫林繼東記錄故事,「從此我踏上了不歸路,到現在也有六年了。

創作《在一起》這部劇花了七、八個月的時間,劇本完成後馬上開拍,直到播出都沒有中斷過,一氣呵成。作為演員,第一次操控整個劇本,沈陶然表示很過癮,“像命運之手。不會被框住,一切皆有可能。”

編劇幫:你想透過這齣戲傳達什麼給觀眾?

沈陶然:真善美、正能量。劇中的林美雅就是正能量、真善美的代表,無論經歷什麼挫折,都樂觀積極保持善良;再比如黎家從爺爺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壯大,完全秉承著一種對社會的責任感,觀眾都說黎家「三觀」太正了,其中小黎叔說出來的那些台詞都是我想去傳遞出來的正能量。

我想讓這部劇成為觀眾心中的良師益友,裡面有許多人生想要解決的問題,或許在裡面都會找到答案。

編劇幫:你說小黎叔的台詞都是你想傳遞的正能量,你怎麼看待台詞在一部劇中的作用,如何讓角色說出你想說的話?

沈陶然:台詞的功能是牽引故事發展,展現人物性格。我比較擅長寫台詞,因為我是學表演的,我寫台詞的技巧是將每個人物演一遍,進入這個人物的內心,去說出他想說的話。

例如黎薇薇告訴林美雅“徐思雨喜歡歐陽”,她們倆追到高爾夫球場,林美雅和歐陽坐在車上的那段談話也是我的感情觀。我認為信任很重要,有時候你給對方信任,對方會回饋給你很多愛。

編劇幫:有觀眾說這部劇“狗血”,創作時想到觀眾會這麼說嗎?

沈陶然:一定會的,觀眾太可愛了。其實我們是想集齊老梗做一個不一樣的東西,裡面有兄妹、車禍、從樓上掉下去、在飛機上拿錯箱子等很多經典情節,但是仔細看的話,《在一起》這些戲沒有一場廢戲。

雖然我們這部劇整體類型是偏輕鬆的,但只是讓觀眾緩解生活壓力還不夠,我們也會直擊社會痛點,用同樣的材料,炒出來一盤不一樣的菜,這對我們也是一個挑戰。

演員轉編劇:適合表演、強化表演

“命運之手讓你做這個了,無力回天”,沈陶然表示做演員轉編劇是自然而然地走了到這一步。

目前,選擇跨界做編劇的演員有很多,對此沈陶然認為,不論是演員還是從事其他職業,只要心裡有想寫的故事,並懷揣衝動和熱情都可以嘗試去寫。 「身為演員,我們可能在創作技巧方面有所欠缺,但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就是我們懂表演。之前劉和平老師的一篇演講稿中講到好劇本就八個字'適於表演、強化表演'。

雖然沈陶然已經為人母,但在戲裡她仍然是行俠仗義單純可愛的黎薇薇,在戲外她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美女編劇、演員。當被問及「如果為自己量身打造一部作品的話,會是什麼角色」時,她表示從來沒有想過為自己量身打造,全是在圍繞角色思考問題,她認為,作品也有一部分是可以教書育人的,就看你傳遞的是什麼。

此外,她也針對演員轉編劇分享了心得和經驗。

編劇幫:你有豐富的表演經驗,這些經驗對你創作劇本有幫助嗎?

沈陶然:有許多偉大的編劇沒有學過表演,但他們也懂。我覺得表演其實是一種心理學,要了解人心、人性,如果你天生有這個敏感度,你的閱歷、對人生的感悟力都達到了,也可以寫出好劇本。

世界上有很多好演員是沒學過表演的,但他們為什麼要演?除了學會觀察以外,也要能表現出來,表現方式也要高級。例如表達悲傷,有人會表演哭,但有人只用一個眼神,觀眾就已經心碎了,這個東西沒有界定,就是天生的審美、感悟力,值得很多人去分析。

編劇幫:從演員到編劇遇到哪些困難?

沈陶然:唯一的困難是需要放棄許多演戲的機會,每天在家裡面對電腦,學習承受孤獨感。 但是當我鑽到劇本裡的時候,我就發現不太孤獨了,劇本裡有那麼多的人物,我會覺得「我太享受了」。我本來也是個比較獨的人,所以我願意寫劇本,這也挺適合我的。

編劇幫:你覺得演員和編劇的使命是什麼?

沈陶然:其實會演戲的演員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名氣,我就把每一場戲演好,「我過癮了」這是最爽的。當你能夠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覺得我沒有對不起我的職業,那一刻你心裡是滿滿的。人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小滿足中獲得幸福感。因為我們還是有理想的人,我們沒有被金錢腐蝕。 我覺得大家應該沉下心來把初心找回來,然後去挖掘生活、生命當中的溫暖的東西,這才是我們這個行業的人的使命感。

以「小而美」的溫暖打破「一夜致富」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沈陶然一心撲在創作上,與製片方和監製黃磊的溝通部分全是由她先生林繼東負責,「這也是我很幸運的一點,我覺得創作者應該被保護起來,因為創作者需要卸掉盔甲和外殼,讓自己像一條鼻涕蟲一樣坐在家裡,創作的時候才能把你心裡最柔軟的東西寫出來。

而與導演的溝通上,夫妻二人非常默契,想法和創意經常不謀而合,創作效率極高,談及此事時,沈陶然毫不吝嗇的表示出她對導演林繼東的欣賞與信任, 「他是個特別好的劇本醫生,不管你遇到什麼解決不了的地方,他馬上就能給你盤活,這一點我真的太佩服他了。 ,但是在買刀的過程中又給他買了一個他愛吃的東西帶回去了,生活就是這樣。

編劇幫:你和林繼東導演這樣的組合會為現場、演員帶來哪些優勢?

沈陶然:到了現場,有時候演員對劇本沒有我們吃得這麼透,導演會直接告訴他一個方向,或者直接告訴他這樣是對的,那樣不對,為什麼不對,馬上讓你知道原因,他是個非常棒的老師、導演。所以我們這個劇組所有的演員都是很安全的,因為有一雙眼睛坐在監視器前指導你表演,你會知道這部戲出來後絕對不會有錯,因為相信,相信他絕對不會有錯。

編劇幫:業內常有演員改劇本,與編劇發生衝突的事情發生。我們都知道演員的表演是在劇本基礎上再創作的行為,而這個過程演員需要有自己理解。但演員隨意修改劇本也可能違背編劇的本意。你怎麼看待演員改劇本的問題?

沈陶然:很多人忽略了導演的存在,導演的任務就是指導演員的表演。觀眾看演員的表演,看的是戲,而戲是劇本給的。 我從來不排斥演員改我的台詞,但前提是這個劇本的成熟度和導演的把控力是什麼樣,導演和演員有沒有吃透劇本,如果演員對角色吃得很透,有更多更好的想法,那絕對歡迎。 《在一起》中有很多小點也是在現場迸發出來的。為作品加分,又能凸顯演員自己獨有的性格特點,何樂而不為呢?

編劇幫:相比較國外編劇在製作中的地位差距,你對中國的編劇有什麼期待?

沈陶然:我覺得編劇的地位會越來越好,大家會意識到劇本可以決定一個劇的好壞,有的人拍電影沒有劇本,那完全是導演的藝術,但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

編劇幫:近一年大家都在創作寫實作品,你怎麼理解寫實主義?

沈陶然:我覺得是生活中的溫暖。現在社會壓力太大,每個人都想著賺快錢,幾乎都有一夜致富的心態,太浮躁了。魔王波旬對釋迦摩尼佛說:「到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地.....”現在就是“末法時代”,很可怕。我們要用正能量打破「一夜致富」這個現象。

人生太短暫了,不能永遠活在嫉妒、猜疑、爾虞我詐中,我想讓觀眾看到林美雅受傷後是怎麼爬起來的,我想把每一個溫暖的小點都走進觀眾心裡。更像是在打一場以一敵百的仗,我把我做的東西放在這兒,可能微光就這麼亮,但是只要能給他們照亮路就行了。

編劇幫:未來兩年您的職涯規劃是怎樣的?

沈陶然:可能一年一部作品。之前存了十幾部作品,都是完整的,想做哪個都可以,這六年我沒有浪費時間,雖然我不是一個高產量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