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歡讀莊子的書,覺得他是一個既有智慧又有幽默的人。他的書裡充滿了奇思妙想,讓人讀了既有所得,又有所樂。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他的思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一種超脫的哲學,一種自由的精神。
莊子的智慧就在於他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和態度。他不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主宰或者奴隸,而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一部分,和世界和諧共存。他不把世界看作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把世界看作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和世界隨機應變。他不把自己和世界用一個絕對的標准或者價值來衡量,而把自己和世界用一個相對和多元的視角來觀察。他說過:“吾所謂大鳥者,非謂大於鷂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莊子·逍遙遊》)這裡他用一種誇張和反諷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事物大小和遠近的相對性和多樣性的認識。我想起了林語堂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不知道什麼是真理,我只知道什麼是美好。”這裡他用一種謙虛和誠懇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真理和美好的相對性和多元性的認識。
莊子的智慧還在於他對自己和世界的適應和順從。他不試圖改變或者控制自己或者世界,而試圖了解或者享受自己或者世界。他不擔心或者抗拒自己或者世界的發展或者變化,而欣賞或者利用自己或者世界的發展或者變化。他不追求或者貪戀自己或者世界的名利或者歡樂,而放棄或者超越自己或者世界的名利或者歡樂。他說過:“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週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這裡他用一種奇幻和詩意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事物變化和無常的適應和接受。我想起了林語堂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不知道什麼是命運,我只知道什麼是快樂。”這裡他用一種輕鬆和樂觀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事物命運和快樂的適應和接受。
莊子的智慧更在於他對自己和世界的超越和放下。他不以為自己或世界有什麼絕對或永恆的意義或價值,而以為自己或世界沒有什麼絕對或永恆的意義或價值。他不參與或介入自己或世界的爭論或紛擾,而觀察或笑看自己或世界的爭論或紛擾。他不執著或求取自己或世界的任何東西,而放鬆或放棄自己或世界的任何東西。他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讓我想起那句話:「我不知道什麼是成功,我只知道什麼是幸福。」這裡他用一種平和和滿足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事物成功和幸福的超越和放下。
莊子的智慧與幽默是一種對自己和世界的一種看法和態度,一種適應和順從,一種超越和放下。這種智慧與幽默讓我們能夠在這個複雜和變化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清明和平靜的心靈,享受一種自由和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