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演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在春秋時期當拿第一

2024-11-05楚莊王

楚莊王

春秋五霸中楚莊王,和其他霸主相比,應該是個不折不扣的「偽裝」、「隱藏」的高手,和春秋時期的另一位雄主——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有的一談。

楚莊王

{還2}01.

話說公元前613年,楚莊王侶繼位。他的父親是楚穆王,就是逼迫死前吃熊掌的楚成王的這個人。

楚莊王接過了楚穆王的楚國一大攤子。公元前626年,楚成王自縊身亡,楚穆王繼位後,不斷向周邊用兵,攻滅江國、六國、蓼國、攻伐陳國,楚國的國力充實起來。他在位十二年後死了。這個楚莊王一即位,不像以往的君主那樣上任便意氣風髮指點江山、大刀闊斧施政改革。他的舉動令朝野上下大跌眼鏡。

《史記》記載:

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國曰:“有敢諫者死無赦!”

意思是說,楚莊王即位三年,不頒布任何施政綱領和號令,沒日沒夜地享樂。也對國人發布命令說:「有哪位膽敢進諫的,處死絕不赦免!」

這可好,朝中上下像一盤散沙,不管大小事情,統統不管不問,只醉心於吃喝玩樂。一些老臣心痛不已,想著這樣下去楚國可真要被這個沒有長進的君王上敗掉,但迫於莊王先前有令,誰進諫誰死。誰都不好自討沒趣事。

{還2}02.

偏偏有一個叫伍舉的人,他不怕死,非要入宮向王進諫。那天,或許是楚莊王的心情頗好,竟然破例讓他入宮,他也想看看這個不怕死的人能口吐什麼蓮花。

伍舉入殿,他隔老遠就看到莊王左邊抱著鄭姬,右邊抱著越好,散漫地坐在鐘鼓之間,哪有一點君王的樣子?

伍舉不慌不忙,對莊王說:「我想向君上進陳隱語。」莊王巴不得他快點說完好繼續玩樂,便準了他。

接下來,便是流傳千年的經典對白:

舉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蠻不鳴,是何鳥也?”

莊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

譯成白話就是:

伍舉說:“有隻鳥待在高山上,不飛也不叫,是一隻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將沖天;三年不叫,一叫必定驚人啊。伍舉啊你可以退了,我知道你的意思。」

伍舉聽從命令退下,但他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因為從莊王的回答中,他解讀到自己的君上就是那隻不飛不叫的鳥,眼下的君上,應該是在演戲,演一出只有君上自己能懂的大戲。

接下來的幾個月,楚莊王越發不像話,更淫亂,朝綱也越來越壞。朝中大小臣子拉幫結派,正直的臣子被小人排擠,得勢的奸佞不可一世。

{還2}03.

大夫蘇從再也看不下去了,即便是死,也要向莊王進諫。他抱著必死的心入宮。

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

意思是:

莊王問:「你不曾聽到我的命令嗎?」

蘇從回答道:“如果能犧牲我的生命而能使國君感悟,這是我的願望啊。”

令蘇從意外的是,莊王不但沒有殺他,還讓他退下去,並說了一句從古至今上級領導通常慣用的一句話:“我知道了!”

這個蘇從也不是笨人,立即明白了自己的主子原來一直在演戲。

{還2}04.

是的,楚莊王一直都在演戲。

身為一個剛繼位的年輕人,自己的政治根基太淺,朝中的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若敖氏家族手裡,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自己若輕舉枉動,一定會敗得一踏糊塗。

低調隱忍、暗中觀察,他就是要在臣子麵前裝出自己就是一個只知享樂、一無是處、毫無作為的人,讓朝中臣子們盡情地露出各自己的真實面目,誰是有野心掌控朝局之人,誰是貪權重利的奸佞,又有哪些像伍舉、蘇從一樣能冒死一心為國的忠義之士?

透過三年的暗中觀察,莊王摸得一清二楚。

於是,莊王停止享樂,開始回到正常的軌道。他任命伍舉和蘇從負責政事,強力清理朝政,殺掉了幾百人,也起用了幾百人。國人上下為之喜悅。

在隨後幾年,他一舉滅了若敖氏,真正開始了他爭霸春秋的宏圖偉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