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搖簡介(膽大包天」王均瑤:中國包機第一人,38歲身家百億卻英年早逝)

2022-12-02王均搖

浙江一直是富商巨賈的誕生地,而王均瑤這個名字則很少有人提及了。

這位商人白手起家,在商界多面發展,創造多個第一,他的一生可謂是極具傳奇色彩。

但天妒英才,王均瑤英年早逝,過世時才38歲。

王均搖

在一窮二白中摸索前行

1966年,王均瑤出生在浙江省的最南端-玉蒼山之南,蒼南郡。他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小漁村,但是他並沒有子承父業成為一個簡簡單單的漁民。

1983年,為了改善生活,王均瑤放棄國中的學業,帶著兩個弟弟外出經商。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他們做過很多小買賣,也賺了不少錢,但在上世紀80年代,交通還不夠發達,電子支付更是影兒都沒有,他們只能背著一袋袋現金擠火車、擠大巴,非常麻煩,甚至不夠安全。

王均搖

當時的王均瑤就想,如果能包下一架飛機就好了,速度快、不擁擠,還不怕沒位子坐。

但那時溫州剛剛開通機場,航線極少,一般人也沒有包機的先例,一切都是異想天開。

不過,王均瑤就是膽大包天,還真把「天」給「開了」。

到了1991年,25歲的王均瑤已經身家上億。

此時的他仍舊生活低調,只給自己買了一輛40多萬的代步車奧迪,卻給自己的“生意”包下了從長沙到溫州的航班,成為了民間包機第一人。

王均搖

這次的包機並不是有錢有勢、大手一揮就可以做到的。

王均瑤膽大內秀,在溫州機場百廢待興的時刻,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與航空公司、空軍進行溝通、對接,終於開通了他們想要的第一條航線。

王均瑤憑藉著多年累積的財富支持,成功承接了溫州機場的包機業務,在1992年建立了民營包機公司,並先後開通了全國各大城市50多條包機航線{ /b}。

交通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脈,隨著溫州航空包機業務的興起,經濟迅速發展,同時又進一步擴大了包機需求,如此良性循環,使得溫州航空業欣欣向榮。

王均搖

但是,王均瑤終究只是個承接商,航空市場被培養起來後,這個勝利的果實卻被航空公司反手給摘走了——他們收回了經營權,轉而自行經營。

這真是「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王均瑤和兩個弟弟都意識到了承包業務不長久,決定自己組建航空公司。

他們敢想就敢做,吉祥航空就是他們實現的另一個理想。

創業促進民生

1993年,王均瑤在「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感召下,把目光投向了乳業經營。

王均搖

在那個時期,人們並沒有喝牛奶的習慣,也買不起進口牛奶。但是缺奶就缺乏鈣,人們的身體素質不容易跟上。

如果能有中國人自己的健康乳製品,那麼「肉蛋奶」中,牛奶普及會更廣,效用會更好。

王均瑤有資本,便投身到乳業的探索和開發中,建立了「均瑤乳業」。

一年後,均瑤乳業在uht超高溫塑瓶長效牛奶的研發中獲得巨大成功。

從此,國人的乳業蒸蒸日上,「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概念也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王均搖

90年代的三峽工程,設計初衷是利國利民,但還需要解決不少遷移群眾的善後工作。

王均瑤積極響應「中國光彩事業」(以民營企業、富商等為主導,將「西方大開發」作為重點進行援助)的號召,投身到扶貧事業中{/b }。

他在三峽附近的宜昌市選址建廠,主攻乳品加工,為當時的遷移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同時,他也激勵推廣“萬戶養牛計畫”,讓“進廠上班”、“放牧養殖”改變當地人民以種地為先的想法,把大批農民從“土地”中解放了出來,讓他們找到新出路,用「進廠」、「養殖」來養家。

王均搖

這份工程極大安撫了因三峽工程而背井離鄉的群眾,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得到了國務院的肯定、支持與嘉獎。

此後,均瑤乳業以「一飛沖天」的勢頭,成為國內最大的民企液態乳生產商

形成華東以無錫為中心、西南以宜昌、當陽為中心、華北以豐潤為中心的四大乳業生產基地,每年可產生20多萬噸乳製品。

為了方便乳製品走向神州大地,王均瑤再出大手筆,組成乳業聯合艦隊,讓均瑤乳業欣欣向榮。

王均搖

1998年,王均瑤進軍溫州計程車業,斥巨資以每輛平均68.8萬元拍買下了近百輛溫州計程車永久經營權證。

大大推動了溫州計程車產業的發展,也為「均瑤集團」再鍍一層金,讓集團之名越傳越遠。

如此一來,他空中有航線,陸上有車行,水里有艦隊,可謂是水陸空一處不落,全面發展!

這樣全方位的交通發展,不僅為均瑤集團帶來無數收益,也為國家經濟發展疏通了脈絡。

王均瑤確實是有大格局的人,「達則兼濟天下」體現得淋漓盡致。

王均搖

我們不需要奸商,也不希望別人全然無私地傾力奉獻,我們需要的是「共贏」。既希望有好心人出手相幫,又祈禱好人一生平安。

而王均瑤就是這樣的大好人。

拓展國際視野

隨著改革開放,國內的民營企業開始蓬勃發展,王均瑤正是得益於這樣的好政策,才能在事業上一往無前。

他深深感激國家的政策扶持,也深知「開放心態、海納百川」的重要性,始終認為,只有將市場擴張到海外,才能為國家創造更大的價值

王均搖

國家也清楚這一點,在積極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而王均瑤有著過人的洞察力與先見之明,早在1999年就為經濟全球化做起了準備。

他離開溫州,在上海浦東康橋買下200多畝土地,將公司總部,包括營運中心、人才中心、資訊中心,全部遷移過來,旨在走向國際化的大舞台。

2002年,王均瑤大手一揮,極具魄力地以3.5億元買下了上海徐家匯肇嘉浜路的一棟爛尾樓——金匯大廈。

經過精心改造之後,一座新時代高端商務辦公室拔地而起,那就是著名的「上海均瑤國際廣場」。

王均搖

短短兩年時間,這棟爛尾樓就已經煥然一新,升值至17億。

無獨有偶,王均瑤帶領均瑤集團,在湖北宜昌投資5億,開工建立第二個「均瑤國際廣場」。

他再度聘請加拿大wzmh建築設計事務所,力求建立一個集酒店、購物中心、劇院於一體的大型商圈。

這座廣場的外形極具地域特色,外觀上能看出三峽峽谷、長江水源和三峽大壩的影子。建成後,這座廣場將成為宜昌第一高樓和地標。

在商界揮斥方遒的同時,王均瑤也不斷地提升自己。

王均搖

他少年時輟學經商,對未能完成學業感到十分遺憾。

如今要與國際接軌,王均瑤需要經常出席各大國際商業盛會、論壇,甚至要去聯合國全球協議論壇上發表演講,此時他深深感受到語言不通帶來的不便。

他不是不肯請翻譯,只是覺得自己侃侃而談,滔滔不絕,想法眾多,到了翻譯那裡,幾句話就給解決了。

這讓王均瑤不太服氣,總覺得靠別人傳話意思表達不到位。

王均搖

於是就一直在抽空攻讀MBA(工商管理碩士),一邊提升自己商業方面的知識理論與眼界格局,一邊透過考研英語提升自己與國際友人交流的水平。

榮譽與責任並肩而擔

王均瑤作為一個商人,從來都是以「義」為先。

他作風正派,為人謙和,真誠坦率,追求的事業與國家民生息息相關,可謂身負“正義”,行事有“道義”。

他不僅在幫助三峽移民的過程中貢獻良多,還積極響應國家西部開發戰略,設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均瑤基金”,捐款1000萬支持援西大學生,保證他們的物質生活,讓他們毫無後顧之憂。

王均搖

鑑於王均瑤人品貴重,貢獻卓越又心系民生,2003年,他被推舉為全國政協第十屆委員。

王均瑤也帶領均瑤集團成立了直屬上海市社會工作黨委的第一家民營企業黨委,在響應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戰略的道路上鞠躬盡瘁,多方奔走,致力於帶動商業同仁共同發展。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王均瑤一生做出了許多決策,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他是個實實在在的良心商人。

但命運待他十分殘酷,2003年,他在最忙碌的時刻被查出來罹患了腸癌。

王均搖

他原本應該停下一切工作,動用一切資源去尋求救治方法的。

但是他沒有,他選擇拖著病體,繼續奮戰在工作第一線。

到了2004年,他生命垂危的時刻,正趕上均瑤集團在收購上市公司。

而他的健康狀況一直高度保密,對外一直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董事長病了”,甚至等到他病逝四天后,才有媒體得到消息,將這聲驚雷送到了眾人的耳邊。

現在看來,王均瑤就是軍心所在,他就像中軍主將,身患重疾,為了迷惑敵人,穩固軍心,他不得不下令封鎖消息,直到油盡燈枯、攻城成功才將真實情形大白於天下。

王均搖

王均瑤臨終前將公司託付給了弟弟王均豪、王均金打理。

兩位弟弟本來可以當甩手掌櫃,畢竟他們光是收租就能安安穩穩過好幾輩子。但是他們選擇繼承亡兄的遺志,繼續挑起集團、商協的重擔,讓均瑤集團繼續壯大,繼續惠及國家和人民。

王均瑤出殯的時候,兄弟倆哭得天昏地暗、搖搖欲墜。

天妒英才啊,王均瑤過世的時候才38歲。

王均瑤堪稱商界奇才,幾個決策下便是飛機神行千里,大廈平地拔起,偌大的集團和商業網絡在他手裡如臂指使。

王均搖

正如三國周郎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櫞灰飛煙滅。清代文豪鄭板橋曾嘆道:“週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才早凋。

離譜的漫天謠言

王均瑤去世之後,有好事之人編造了極其離譜的謠言來抹黑他的家人,甚至否定了他鞠躬盡瘁的心血。

謠言中提到,王均瑤過世後,他的妻子攜款19億改嫁他的司機。

王均搖

這句謠言的潛台詞是,他的妻子早就給他帶了綠帽子,他忙碌終身最終積勞成疾去世,完全是給他人做了嫁衣

甚至還有人編造了一句出自王均瑤司機的話:“以前是我給老闆打工,現在才發現是老闆在給我打工。”

這句謠言實在是會讓人氣活過來。

一時間滿城風雨,謠言越傳越離譜。有些人的獵奇心理得到了滿足,但誰又能體諒體諒無辜的孤兒寡母和早逝的王均瑤呢?

王均搖

他的弟弟王均金不得不站出來澄清了這個毫無依據的謠言,他只在公共平台放了一張照片。

照片中的人正是王均瑤生前的司機,王均豪表示,這位司機現在正在開車。

謠言因此不攻自破。

這樣的謠言被人津津樂道,反而反映出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

一種是自我奮鬥,一步步實現理想,在有實力時心繫國家與民生,兼濟天下。

王均搖

而另一種則是得過且過,等著哪一天天上掉餡餅,彎腰撿漏,立刻就能大富大貴,再回過頭來嘲笑一聲:「你拼死拼活有什麼用?東西不還是白白便宜了我? 」

只能說一聲“燕雀焉知鴻鷂之志?

王均瑤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一生無愧天地,他愛國利民,心系民生,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他的名字,將一代代的以「均瑤集團」「均瑤國際廣場」的形式流傳下去。

王均搖

他的遺志,有兩位兄弟繼承,也有自己的孩子們繼承。

他們繼續跟隨王均瑤的腳步,努力打造更好的“均瑤集團”,熱心參與公益事業,捐錢捐物,關注教育,注重人才培養

一個人的肉體是脆弱的、易碎的,但是精神和品性卻是萬古流芳、永垂不朽的。

參考資料

1.中國知網;「膽大包天」王均瑤:一個時代的符號;章回小說(下半月);2009年09期

2.中國知網;從王均瑤之死看名企浮;繆耘;唐朝;中國牧業通訊;2006年04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