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文娛×新京報動新聞聯合出品
在變幻無常的世界裡,不變的東西總是顯得特別珍貴。去年綜藝《乘風破浪3》的舞台上,「睫毛彎彎、眼睛圓圓」的王心凌憑藉著一份保持十多年不變的甜美擊中觀眾的內心,回憶與想像交織而成的喜愛凝聚成甜蜜的風暴,直送她成為了年度總冠軍。
很多人好奇,這份甜美為何能保這麼久?但對王心凌而言,甜美是她與生俱來的一部分,保持這份自我只會更自在,從來不會感到任何的困難和困擾。她坦言從進入演藝圈到現在,自己的心態少有變化。
不會因外界改變自己,內心卻仍會不斷地自我進化。在出道20週年之際回望過去的演藝生涯,王心凌甚至從專輯封面的眼神就能看到20多歲時的自己和40歲時的不同——20歲的眼神是最單純直接的,現在則多了一重成熟和溫柔;她看到自己把青春獻給了工作,換來了今天的王心凌,也看到自己在30歲後放慢了腳步,很多事情不再像一頭猛獸那樣去爭。 “不過我的個性也猛獸不起來,以前可能更像是一隻很兇的貓,現在爪牙收起來了,也磨得更平了。”
王心凌說從進入演藝圈到現在,心態少有變化。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甜美」標籤
甜美不是“傻白甜”,卻是我與生俱來的
王心凌從小就清楚自己的外表是甜美範兒的──圓圓的眼睛、圓圓的鼻頭、彎彎的睫毛,就算偶爾打扮得很酷,也總感覺差那麼一點兒,「我的酷也還是甜美中帶點兒酷」。但真正意識到這種與生俱來的甜美是一種很受大眾喜愛和追捧的魅力,是在她2003年作為歌手出道、推出第一張專輯《Cyndi Begin》之後。 《Cyndi Begin》收錄了《灰姑娘的眼淚》在內的10首歌曲,《當你》是位列第四的主打歌。
王心凌首張個人專輯《Cyndi Begin》。
當年唱片公司習慣打造旗下的歌手,二十出頭還是個新人的王心凌也只是懵懵懂得聽從公司的安排。 《當你》MV裡,她穿上了高中時期的製服,在導演黃中平的鏡頭下呈現了最自然的模樣。整張專輯裡,偏偏這支MV發行後獲得了最好的回饋。 「我那時高中畢業才兩三年,那支MV裡的樣子比較接近真實的我。我發現,原來自己最本真的樣子反而是更容易被大家喜歡的。」因此,在第二張專輯《愛你》(2004)的MV裡,她延續了青春甜美的製服造型。
18年後《乘風破浪3》的初舞台上,一身製服的王心凌再度唱起《愛你》,激活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這股甜蜜風暴把她當年的經典歌曲和主演的偶像劇重新推上了熱搜榜,也因此誕生了一個網路熱詞「心凌男孩」(喜歡王心凌的男性歌迷,多為80、90後)。而令王心凌印象深刻的不只“心凌男孩”,還有“心凌女孩”。她說起以前開演唱會近距離見到很多歌迷,這次又看到了已經成家立業的他們、更幽默更生活的他們。 「有的『心凌女孩』幾年前是帶著男朋友來的,後來變成帶老公來,然後帶著第一個小孩來,現在帶了第二個小孩來……感覺我真的陪著她們一路成長、成家。
在《乘風破浪3》的舞台上,穿上製服的王心凌重現經典歌曲《愛你》。 圖片來自該節目官微
王心凌的歌曲陪伴了歌迷的青春,她也感謝歌迷一路陪自己走過青春。 「因為我出道比較早,差不多20歲左右,其實我跟歌迷更像是互相陪伴成長的關係。」回顧自己的青春,她還記得剛出道那會兒,年輕人都喜歡去唱K、蹦迪,偶爾放縱跟朋友玩到天亮才回家,而她從來沒有體驗過這樣的「放縱」。 「我只有拍MV拍到天亮才回家的經歷。所以我的青春,20歲以後都給了工作,給了我的歌迷朋友們。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付出,才有了現在的王心凌。
作為藝人,能夠讓觀眾記住其特質、貼上某種“標籤”,無疑是一種成功。可每當變幻時,「標籤」往往會成為一種限制。對王心凌而言,「甜美」就是她出道以來最顯著的標籤,沒有受限的困惑,因為她發自內心地認同甜美是自己與生俱來的一部分。 「但甜美並不是一定要『傻白甜』,它也可以是溫柔而堅定的一種模樣。」真正令她困擾的是大眾不時會對她抱有轉型的期待:「'你是不是應該轉個型? 你是不是應該換個什麼樣子?從進演藝圈到現在,心態變化不大。
唱歌VS演戲
比起演戲更愛唱歌,舞台上最從容自在
大眾眼中的王心凌是個歌手,但實際上她最初接觸表演還是在成為歌手之前。高中在華岡藝校學舞台劇時,趕上張作騸導演來為《車正在追》(2000年)選角,她由此獲得了第一次出演電視劇的機會。三年後,以歌手身份出道,她又陸續出演了不少當紅偶像劇,「那是偶像劇很輝煌的一段時間,我有幸參與了好幾部。」其中,她在《微笑PASTA》裡扮演的「烏龜妹」成曉詩至今被網友津津樂道,有評論說那是她的本色出演。她笑著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沒有一個角色會跟自己完全相像,但如果和差不多同時期的《天國的嫁衣》《桃花小妹》中的角色比起來,成曉詩的確更接近當時的自己。 “她陽光積極,總是充滿希望,從不氣餒。笑一笑,就沒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有時候我也是這樣的。”
王心凌和張棟樑合作台劇《微笑PASTA》。
王心凌在《乘風破浪3》掀起「回憶殺」之後,《微笑PASTA》和該劇男主角張棟梁也被帶上了熱搜榜,驚動了沉寂已久的張棟梁發文「謝謝大家想念」。 《乘風破浪3》之後,他倆在一檔真人秀綜藝裡得以重聚,王心凌說起這件事語調裡都帶著笑意:「棟樑啊,前陣子碰到他,反而覺得我們兩個人長大之後更近了。 「當年拍戲是周一拍週六就要播,大家都在忙碌高壓的狀態裡,除了背(劇)本來就是在拍戲,累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他沒照顧我,我也沒照顧他,哈哈。
這次重逢,王心凌笑著形容大家相處的感覺跟小時候不一樣了。一起錄綜藝時,王心凌是經歷《乘風破浪3》洗禮的,張棟梁卻是人生第一次參加真人秀,難免緊張。 「我就跟他說:『不用怕,有我在!』他頓時覺得我給了他很多安全感。雖然我看著是個嬌弱需要照顧的女生,但我現在長大了,有肩膀可以讓他靠,哈哈哈……不過他就還是那個笑起來讓人感到陽光溫暖的大男孩,後面在錄製過程中他跟我說已經慢慢放鬆了。
與張棟樑的重聚也讓許多網友意識到,王心凌已經很多年沒有演戲了。她也坦言,近些年的確把工作重心放在歌手的身份上,「如果突然要我去演戲,可能還會有點緊張。現在也就偶爾拍MV過過戲癮。」她說,演戲和唱歌都是自己喜歡的表演方式,但她從小就受媽媽的影響更喜歡唱歌一些,也偏愛舞台上的表演多一些。 「我覺得舞台上的我是最從容自在的,加上近幾年我一直在做專輯的規劃,也沒有遇到合適的劇本。之前有偶像劇的劇本來找,我覺得不是那麼合適,就沒接。
王心凌說她一直不排斥演偶像劇,有合適的劇本還是會嘗試的。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王心凌不排斥演偶像劇,她認為偶像劇有它存在的意義,能讓大家放鬆心情、看到希望。而一些比較寫實的劇,會引發人心中的共鳴與思考。她平常想放鬆的時候就刷偶像劇,有大塊時間的時候就看寫實的劇。被問到現階段什麼樣的偶像劇可以打動她出演,她認為是那種用偶像劇手法拍熟女故事的作品。 “像韓劇《酒鬼都市女人們》那樣的就蠻有趣的,也很輕鬆,三個女生都是熟女,有時候一起小酌一下,發生一些好玩的事。”
性格源自於經歷
從小就當“小媽媽”,也樂於照顧別人
《乘風破浪3》的姐姐們給王心凌起了個綽號叫“老媽子隊長”,源於她在節目裡愛操心,願意主動為集體做很多事。聽記者提起這個綽號,她扮出了一臉不開心狀,但說了兩句就破功——「我覺得不貼切,但她們覺得貼切。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有了這個外號。其實是我純粹不想承認,哈哈……對,我確實常問大家時間什麼的,因為每個藝人都有各自的工作,線下可能會安排別的事情,把大家的時間整合起來練舞是蠻重要的。們,我們來怎樣怎樣'。
她也說過下次一定改進,讓自己放鬆一點。可據一起參加綜藝的姊姊們反映,她只是嘴上說要放鬆、要擺爛,實際上一有事情就很自然上手做了起來。她也只好感慨:「沒辦法,這是我的個性。」因為早在唱歌演戲兩不誤的十多年前,她就是這樣的性格,會關注和照顧身邊同事的需求。曾經因為每天自己開旅行車把團隊載到片場讓同組的演員大吃一驚。 「當時我的車最大嘛,我們就分工開。早上我開去片場,晚上助理開車把大家載回來,大家互相扶持、互相照顧。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需要照顧的時候,被照顧的時候會感覺很溫暖。 但我並不是只能接受照顧的人,我也可以照顧別人。
和姊姊們在一起時,王心凌總是喜歡照顧別人(左起:鍾欣潼、張天愛、王心凌、蔡卓妍、徐夢桃、吳謹言)。 圖片來自該節目官微
她分析自己這樣的性格跟從小的經驗有關。 「大家可能覺得我從小被照顧得很好,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在單親家庭長大,就算父母還沒離異的時候他倆也都要工作,我常常要照顧小五歲的弟弟。等到他們離異後,我就變成了'小媽媽'。聚會時她很喜歡為大家點菜,如果是親人或朋友聚會,她一定記得誰喜歡吃什麼,誰不吃什麼,合理安排菜餚的種類和數量。 「我還蠻傳統的,覺得大家聚在一起吃飯的感覺很好。但我不喜歡點一堆,最後吃不完。所以我點菜都會試圖抓一個合理的分量,大家每次都光盤,我就很開心。
父母離異後她跟著媽媽生活,母女關係一直很親密,後來走上歌手之路也是受了媽媽的影響。 「我媽媽非常會唱歌,家裡有很多她唱歌獲得的獎杯,都是第一名,沒有第二名。我覺得我天生的節奏感是遺傳自她的,從小喜歡唱歌跳舞也是受她的影響。 「媽媽比王心凌大21歲,但她形容從小跟媽媽的互動就像朋友一樣,有什麼話都願意跟對方講,當然最後做決策的一定是她那位「獅子座的媽媽」。等到工作以後,她變得像「小媽媽」一樣喜歡分享自己的想法。到了現在,反而是媽媽更依賴她,發生什麼事都需要她冷靜地去跟媽媽分析並安撫她。 “我媽聽完就會覺得:’嗯,對,那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出道20年
貓咪收起了爪牙,但對音樂的熱愛沒變
從2003年的《Cyndi Begin》算起,今年是王心凌出道20週年。這是她非常重視的時間節點,早早就計劃推出自己的20週年新專輯,去年就已經開始為新專輯收歌了。 「畢竟出道20週年,相當於滿20歲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長大成人的年紀,是很重要的一年。所以我接下來一定會全心投入新專輯的製作,不過具體的發佈時間還是先講遠一點的吧,不然我的歌迷會一直追著我。 ,因為不管怎樣都是從自己本身出發的。
2023年是王心凌出道20週年,她也希望在這個特別的年份裡,帶給歌迷一些驚喜。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站在出道20週年和人生不惑的關口回望演藝生涯,王心凌覺得音樂對自己的意義從來沒有改變過。 「音樂就是我生活中很自然的一件事,就像喝水一般自然。睡前要聽音樂、起床要聽音樂、化妝要聽音樂,剛剛一路走過來想著拍照有點兒音樂好像也可以,所以剛才也放了音樂……它就是這麼自然地存在於我的生活中,從我小時候到現在都一樣。也沒有改變,都是有商有量,很少獨斷專行。 「從收歌開始我就參與討論和製作,拍板也是大家一起拍板。不會說:『我不管,我就要這首歌!』開玩笑的時候可能會,但最終都會從理性的角度做決定。 」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增加,她也清楚地看到在不變之中也蘊含了自己人生態度的進化——工作上剛入行的時候主要就是聽從公司的安排,現在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會參與更多的討論。甚至她現在回看自己20多歲時的專輯封面,能一眼分辨出那時的眼神跟40歲時是不一樣的。 “20多歲的眼神就是最單純、最直接的,現在多了一層成熟、溫柔。”
以前她會給自己設定具體的奮鬥目標,會希望自己發展得像某個明星一樣,30歲以後看開了很多。 「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不努力、就可以隨便了。以我的性格我一定會盡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是現在對於結果比較順其自然了。」她也承認,這樣的轉變與唱片業大環境的變化有關。她30歲左右剛好經歷了唱片業向數位時代的轉向,不再像早期那樣高密度地發片了,因此可以整體放慢一些腳步。
「放慢腳步之後,我就有時間和空間去平衡我的工作跟生活,還有家人、朋友。放慢腳步之後,對於很多事情我還是會努力去做,希望拿到好的成績,但不會像猛獸那樣去爭了。 「猛獸不起來,可能更像是一隻很兇的貓吧。那隻貓咪也蠻少露出爪牙的,現在爪牙收起來了,也磨得更平了。」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攝影 鄭新洽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