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重耳,字聃,又字伯陽,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曲仁里(今河南鹿邑縣)人。作為《太平廣記-神仙傳》濃墨重彩介紹的第一個神仙,老子的出身及功德都不同凡響。
老子天生貴相,面色黃白,眉毛很美,額頭寬廣,大眼長耳,方口厚唇,兩根鼻骨,三個耳孔。當前流傳的老子畫像只能描繪其相貌之一二。
老子畫像
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尊之為始祖,唐太宗自認李氏皇族為老子後人,此後,唐高宗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子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太上老君了。
據傳老子所創的道術有煉金術、釀酒術,服之均可成仙;另有行氣煉形、消災抓鬼、壓勝之術等道法,流傳下來修道書籍930卷,符書70卷,這些都是後世道家的經典道具,也是現今修仙小說的重要修行體系之一。
01 李姓由來
老子為天地之精魄,本就是神仙。至於老子為何姓李,有許多不同說法。
傳聞一,他母親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懷孕,因為流星顯靈於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李。
傳聞二,其母懷孕七十二年,剖開左腋生下老子,出生即白髮白須,所以取名老子。
傳聞三,老子無父,隨母姓李。
傳聞四,老子出生於李樹之下,落地能言,指著李樹說:”就用它做我的姓吧。”
02 老子是神仙還是凡人?
傳言,老子的本尊生於開天闢地之前,起源於無始,又名太上,為萬道之先。老子在上三皇(指天皇元始天尊,地皇靈寶天尊,人皇道德天尊)時是玄中法師,下三皇時是金闕帝君,伏羲氏時是郁華子,神農氏時是九靈老子,祝融時是廣壽子,黃帝時是廣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帝嚳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如此這般,共81個化身,老子只是其化身之一,甚至有人說釋迦牟尼亦為老子的化身。
對此,晉代的道教思想家葛洪(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有不同看法,他曾說:“自開天闢地以來就有道術,修煉道術的人從無間斷,數不勝數。從伏羲以來,到夏、商、週,每代都有道家名人,為何總是只提老子這一位呢?老子只是得了道家精髓之人,卻非神仙異類。”
又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週守藏室之史也”,守藏史是周藏書室之史。同時,老子亦有直系後代傳於世,可見老子確是凡人,至於老子是否為神仙的化身則不得而知了。
老子是道家最優秀人物,某些沒見識的道士試圖將其神化,以誘使後人一心向道,卻不知如此神化,普通人就更沒信心學習道術了。若老子只是凡人得道成仙,人們可通過學道而成仙,若老子生而為神,凡人又如何向神仙學習呢?
03 老子字“老聃”的由來
據說,老子西出函谷關時,守函谷關的令尹喜向老子請教道術。老子很驚訝,吐出舌頭來半天沒收回去(“聃”有“伸舌狀”的含義),從此老子有了“老聃”的稱號。
老子多次改名,「老聃」是其名之一。根據道家說法,每個人一生會有幾次厄運,到厄運時,可透過改名字以順應元氣變化,達到改變運氣、延年度厄的效果。這是道家流傳千年的做法,現代社會也流行改名換運的方法。
根據記載,老子在周朝活了300多年,一生中多次眾災會合,老子活的時間久,改名次數也多。
04 孔子向老子問
老子和孔子是同一時期的人,老子比孔子大20多歲。據說孔子曾想向老子請教“禮”,於是先派學生子貢去拜見老子。老子對子貢說:「如果孔丘想向我請教學習,要先跟在我身邊隨侍三年。」後來孔子果然去拜見了老子。
某次孔子在讀書,老子問其讀的什麼書。
孔子說:“在讀《周易》,聖人都在讀。”
老子說:”這本書的要義是什麼?”
孔子說:”是仁義。”
老子說:「如今仁義大行其道,蠱惑人心,和擾人安眠的蚊蟲無異。鴻鷂本就雪白,不必每日洗浴,烏鴉本就漆黑,不用每天染墨。天自高,地自厚,日月自光芒,星辰自有序,修道就是順應人的自然天性,自然而然就可得道。
孔子說:”我研究六藝,講解先王治國之道,宣傳周公、召公的事蹟,拜會了七十多個國君,但都不採用我治國之法。說服別人實在太難!”
老子說:” 六藝是先王時代的成果,你所修習的,都是先王時代留下的印跡,如同鞋子踩下的鞋印一般,鞋印和鞋底又有什麼不同?你宣揚的先王理念和現在治國理念又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呢”
孔子從老子那裡回來,三天沒有說話。
子貢很奇怪地問他怎麼了,孔子說:」我遇見人的思維像鳥一樣飛翔,用似箭般的尖銳論點可製服它。如果對方的思維似麋鹿靈活奔跑,則用獵犬般的敏捷思路可追逐制服它。像魚一樣自在嬉戲於湖海,用釣鉤般的思維可捕捉。我張口結舌,神思不屬,不知其身在何處。
04 尹喜得道與《道德經》由來
老子將要西出函谷關,而登崑崙山。守關的關令名叫尹喜,他透過占卜知道會有神仙從此經過,就清掃道路相迎,果然老子來了。
老子在中原從未傳授過道術,他知道尹喜命定將得道,就在此停留下來。
老子騎牛出
徐甲從少年時起受僱於老子,約定每天工資100錢,老子一共欠了徐甲工資720萬錢。徐甲見老子要出關遠行,向老子討要工資未果,就請人寫狀子要告老子。寫狀子的人沒想到徐甲已受僱於老子200多年了,只知若索回拖欠工資,徐甲將成為大富翁,想把女兒嫁給徐甲。徐甲看見女子貌美,非常高興接受了。
尹喜收到狀子很吃驚,就面見老子說了此事。
老子找到徐甲,說:「你很久之前就應該死掉的。我當初官小家貧,無人可用,所以僱用了你。僱用你時,將『太玄清生符』給你,你才能活到現在,而你卻要告我。
說罷,使道術讓徐甲張開嘴,太玄清生符被吐出,符上的硃砂字跡如新,而徐甲卻變成了枯骨。
尹喜見狀,跪下磕頭為徐甲求情,願替老子償還其欠徐甲的工資,求老子繞過徐甲。見尹喜求情懇切且誠意十足,老子將太玄清生符扔向徐甲,徐甲立刻復活了。尹喜替老子償還了徐甲的工資,讓他離開了。
徐甲離開後,尹喜以弟子的身份恭敬侍奉老子,老子就將長生之道傳授給了他。尹喜又請求進一步教導,老子再口述五千字,他認真聽後,回去趕緊記錄下來,這就是傳世經典《道德經》。
後來,尹喜按照老子教導的方法修行,也得道成仙了。
老子曾說:「使道可獻人,則人莫不獻之其君;使道而可進人,則人莫不進之其親矣;使道可告人,則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傳人,人莫不傳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道不可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