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人物簡介(安徽窮小子,從央視辭職創業,3個月賺1828萬,如今身家30億元)

2023-01-03羅振宇

在創業圈,著名的羅胖有三個,他是最奇葩的那一個。

頂著央視的光環,卻到處跟人說「我屁也不是」。

明明是辭職賺了快錢,卻勸人說“我們都應該U盤化生存。”

公開說過堅決不賺廣告的錢,又年年在跨年盛會為各大廣告月台吆喝。

明明是妥妥的讀書人,卻四處求認證:“我沒有什麼學問,我就是個商人。”

更奇葩的是,這個高大胖的男人,竟然圈粉幾百萬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的三高人群,而且70%以上都是男性。

比奇葩更奇葩的,還有他的追求:「要做一個鼠目寸光的人,我沒有情懷。

對得起買自己東西的人,就是我最大的情懷。 」

這個羅胖,就是羅振宇,一個剛猛的奇葩商人。

羅振宇

(羅振宇)

10年前,他靠著一檔單人說書影片走紅網 一年吸引600多萬人置頂關注。

10年後,他的公司年營收超5億元,估值100億,他個人的身家已超30億人民幣。

有人說,他是行動網路時代的創新黑馬。

他對產業最大的貢獻,就是將一個新興的產業,變成了一個可以看得見的產業。

有人說,他就是這個網紅時代的大忽悠兼大騙子。

因為他,焦慮不安成了這個時代最賺錢的商品。

孰是孰非?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呢?

羅振宇

羅振宇,是當下這個時代最富有的自媒體首富,也是最具爭議的知識網紅。

人人都在評論羅振宇,但人人又不真知羅振宇。

真實的羅振宇具體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參悟他的人生經歷,將最具體的真相探個究竟。

羅振宇

羅振宇

被迫閱讀的青春時光

羅振宇的青春,一直都在彆扭地跟「愛讀書」三個字較勁。

他出生於1973年1月11日,安徽蕪湖的工人家庭。

父親是舊時代的讀書人,吃盡時代動盪的苦。

最後借改革開放的春風,才成為工廠工人。

母親的經歷也相當相似。

因而,他們夫妻特別相信「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的力量。

羅振宇小時候,最常從父母那裡聽到的話:

“你看,那個人不讀書,現在做乞丐。你要不好好讀書,將來也和他一樣。”

「你要好好讀書,只要你考上大學,逃離蕪湖這個鬼地方,就算我們母子倆這輩子永不相見,都沒關係。”

父母這種近乎威脅的教育方式,他非常不喜歡,但沒有更好的選擇。

他不懂人為什麼不能當乞丐,也不清楚蕪湖到底是個什麼鬼地方。

但他打心眼裡不想當乞丐,更不想一輩子都再也見不著媽媽。

因此,他鉚足了勁,與童年的本性南轅北轍:玩命地讀書。

羅振宇

讀小學時,有一年兒童節,學校舉辦活動。

依照規定,老師為班上的每位同學安排活動項目。

輪到羅振宇時,黑板上就剩下一個最不受歡迎的項目:去市立圖書館讀書。

因為沒得選,羅振宇只能硬著頭皮,去市立圖書館,老老實實地讀了一下午書。

隔天上課,在老師不明就裡的表揚中,他背上了「愛閱讀」的人設標籤。

初三時,一位數學老師來家裡家訪。

和父母閒聊孩子學習狀況時,老師隨口對羅振宇爸爸說了一句:這孩子熱愛閱讀,將來應該去當記者。

懵懂的羅振宇趕緊追問:為什麼?

老師說:“當記者的話,可以背著相機,到各地採訪新聞,順路走遍全國。”

這句聽起來一點都不專業的回答,卻讓記者這個職業,從此在羅振宇的心裡紮根了:

將來長大了,他一定要當新聞記者。

雖然熱愛閱讀這件事不太真。

羅振宇

1990年,不滿17歲的羅振宇考上了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

終於跳出了蕪湖那個鬼地方的喜悅,稀釋了他對父母的怨恨。

羅振宇一個人背著行囊,坐著綠皮火車,來到了500公里外的武漢上學。

大二時,舍友從圖書館偷來一本哲學大部頭,借給羅振宇看。

他好奇地問舍友:“你一個手腳一向乾淨的人,為啥忽然偷書來看呢。”

舍友指著書,神秘地對他說:“你不知道,這本書把人和人生寫得實在太好看了。”

這本書,就是大哲學家威爾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

羅振宇

讀書求學十幾年,羅振宇從沒有發自內心地享受過讀書快樂,此時卻被舍友洋溢在臉上的快樂感染了。

不就是本書嘛,讀讀有那麼快樂嗎?

他將信將疑地拿起那本厚厚的大部頭,開始讀,這一讀還真的出現了奇蹟:

羅振宇不僅發自內心地把一整本書讀進了腦子裡,還狂熱地愛上了閱讀。

不只如此,他還學到了一個本事:如何從一本書裡讀到真正的知識。

這個本事,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職業生涯。

羅振宇

羅振宇

喜憂參半的研究生歲月

1992年,即將大學畢業的羅振宇,遇見了人生的第一個貴人:胡智峰。

那一年,胡智峰到華中理工大學做學術交流,羅振宇前去聽他的學術講座。

聽完講座,羅振宇想當記者的小宇宙,被胡智峰徹底激發。

講座結束後,羅振宇給胡智峰提了很多問題,也表達了許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知。

這令胡智峰非常讚嘆,極力遊說羅振宇報考北廣的研究生。

面對去北京讀書的誘惑,羅振宇動心了。

1993年,讀大四時,羅振宇兩手準備:一邊考研,一邊找工作。

結果一心二用,理想的工作沒找著,考研筆試成績也不順利:

專業課成績非常突出,總分也上分數線了,但單科政治成績差2分及格。

而當時的考試研究要求是:總分上線,單一科目必須及格。

2分之差,羅徵宇考研上岸,幾乎無望。

羅振宇

但喜愛他的胡智峰沒有因此放棄。

複試階段,胡智峰以專業課成績突出為由,給羅振宇發了破格複試通知。

憑藉著複試的優秀答辯,羅振宇最終考研上岸。

1993年八月,他如願接到北廣(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到北廣報到時,從蕪湖出發的火車,凌晨五點多就到了北京西站。

因為太早,公車還沒出發,捨不得去打10塊起步的「面的」。

羅振宇背著背包,拖著行李箱,一口氣走到了距離火車站7裡多遠的朝陽門橋。

站在橋上,看著一點一點發亮的天空,和周圍樓宇中一扇一扇亮起的窗戶。

羅振宇五味雜陳​​的問了自己兩個問題:

「這川流不息的車流中,將來哪輛車會是你的?」

「你有沒有可能在這個城市擁有哪怕一盞燈?」

羅振宇

帶著求學亦謀生的初心,羅振宇在北廣開始了研究生生涯。

一次偶然機會,他聽說如果能拿到「三台」獎學金,就有很大機會進入央視。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羅振宇把這個消息牢牢地記在了心裡,並打聽清楚了「三台」獎學金的具體情況:

三台(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依照評審規則,在北廣評選表現最優秀的學生,然後發放一定數量的獎學金。

而評選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發表論文狀況。

為了拿到這個獎學金,羅振宇拿出了看家本領——瘋狂讀書,然後玩了命地寫論文、發論文。

三年研究生,他一共發表18篇論文。

而當時的統一標準是:研究生三年,發表3篇或3篇以上論文即可畢業。

事與願違的是,儘管如此高產,儘管也有幸被評選過,但羅振宇還是沒有叩開央視的大門。

1997年,羅振宇研究生畢業。

經導師推薦,他去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當老師,有幸成為了於丹的同事。

這一年,羅振宇24歲。

他迎來了自己落腳北京後,最為艱難的謀生生涯。

羅振宇

羅振宇

重建三觀的職場生涯

進入北師大工作後,身為新老師,羅振宇本來還很慶幸,畢竟是在北京城有份工作了。

但很快,現實接連給了他兩悶棍。

第一步是住宿。

研究生剛畢業,非北京戶口沒有自己的房子,羅振宇只能住到學校分配的教師公寓。

入住第一晚,睡到半夜時,羅振宇被一聲淒厲地喊叫驚醒。

事後得知,原來是樓裡一個同事,夜裡睡覺時耳朵裡爬進了一隻蟑螂。

同事的驚恐和喊叫,讓羅振宇在那一夜知道了什麼叫絕望。

第二步是工資。

有體制內的編制,享有所有鐵飯碗的待遇。

本來這是件足以用來吹牛和自豪的事,但第一個月的工資發下來後,羅振宇傻眼了。

600元。

身為一個打小就能吃也好吃的高大胖子,這點錢即使天天吃食堂,天天勒緊手臂不花錢,那也不夠哇!

1997年,600元一個月的薪資,讓羅振宇深刻地知道了什麼叫更絕望:

當老師實在太窮了,連自己都養不活。

羅振宇

為了多賺點錢,羅振宇開始動腦子,到處找兼職。

他的文筆很好,口才也好,加上情商比較高,會來事兒。

這些性格上的優點,給他的兼職生活幫了不少忙。

獲得央視外包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初,央視開始大力擴張,各種人才極度缺乏。

為此,許多暫時找不到專人負責的工作外包。

接到撰稿工作的羅振宇,因此常出現在央視的各種節目錄製現場,與主持人等溝通。

後來,他又接到了策劃的部分工作。

做了三個月之後,羅振宇發現,自己零零碎碎做兼職的收入,加起來已經成倍於北師大的工資收入了。

這讓他開始動起了辭職去央視闖蕩的念頭。

羅振宇

貧寒的現實殘酷,人性的自私更殘酷。

第一件是住宿。

有一次,羅振宇接到一個央視劇組的活。

為了確保稿件質量,羅振宇可以住在劇組宿舍。

因此,除了正常回來代課,羅振宇有好幾個月都住在外面。

完成這份工作後,羅振宇回到宿舍。

結果,同宿舍的捨友在他不在期間,將自己的女友接來同居,宿舍儼然已被佈置成了居家過日子的婚房。

舍友告訴羅振宇,自己也實在是別無他法了才這樣做的,讓羅振宇自己想辦法另尋他處。

大家都是窮人家的孩子,氣憤歸氣憤,辦法還得想。

若不是實在沒法子,舍友也不會強佔自己的舖位。

貧寒的現實殘酷,人性的自私更殘酷。

想通這一點之後,羅振宇收拾行李,頭也不回地搬出了北師大宿舍。

羅振宇

第二件,是央視招工。

2000年年初,一位很欣賞羅振宇的央視節目策劃人,找到了羅振宇,問他願不願意加入自己正在籌建的新節目。

入組節目,是羅振宇一直夢寐以求的機會,但此時他也有自己的顧慮。

自己在北師大工作三年,還是個老師,而與他同期畢業進入央視的同學,已經在展露才華了。

若正式加入節目組,意味著進入央視當臨時工,臨時工有錢賺,但沒編製。

展現才華和編制,至少得有一個機會給我吧?

因此,在答應策劃人邀請前,羅振宇提了一個條件:讓他當節目主編。

在央視,還沒有臨時工當主編的先例,但幸運的是,這位策劃人很惜才。

幾番努力爭取後,他如願地把羅振宇挖到了自己的麾下。

這一年,羅振宇27歲。

他正式成為央視史上第一位臨時工主編。

羅振宇

羅振宇

光環加身的高光時期

2000年的央視非常缺人,特別是能寫能說還能策劃的人才,羅振宇剛好屬於這一類。

而羅振宇,也敏感精明,他拼盡一切可能,到處尋找機會。

一次偶然的機會,《百家講壇》首集節目錄製在即,主講嘉賓於丹卻意外扭傷了腳。

經過打聽,節目組獲知了一個極重要的消息:

羅振宇是於丹的前同事,也曾是個辦公室的戰友。

於是羅振宇接到一個任務,每天背著丹來央視錄製節目。

連續一整期背著丹上央視錄製節目的經歷,讓「羅胖」在央視開始被人熟知,他的機會也來了。

2000年3.15晚會的總撰稿人,就是其中最高光的一個。

他分量十足又措辭得當的文字稿,經主持人之口,在節目播出後,晚會獲得空前高漲的收視率。

羅振宇的才華,終於被看見。

此後,連續兩年他都是3.15晚會的總撰稿人。

3•15讓羅振宇在央視站穩腳跟,越來越多的節目策劃人找上了他。

羅振宇

2004年,羅振宇在一個王牌節目裡得到一個重要的機會:當製片人。

這也是羅振宇在央視得到的最重要的機會。

但此時,該節目已是巔峰階段,羅振宇的加入,無論怎麼做,都不可避免要走下坡。

為此,羅振宇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態:

拋開所有雜念,把這個節目當成學習鍛鍊自己的機會。

當製片人要統籌召開大量的策劃會,聯繫各領域內最頂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各類高級官員,與他們暢談各行業領域內的發展及問題。

這個過程,沒有讓節目在巔峰繼續出圈,卻意外地打開了羅振宇看世界的邊界視角。

羅振宇

思想的開悟,令羅振宇異常的狂喜。

他因此開始在節目中爭取露臉的機會:做最後的總結性評論。

因為堅持和有心的設計,這個機會從2分鐘,一再延長。

3分鐘、4分鐘、5分鐘、8分鐘。

藉由露臉和延長的時間,羅徵宇完成了一次被觀眾記住的旅程:

2006年,有越來越多的觀眾發現並感受到了羅胖評論的精彩,以至於後來,許多觀眾看節目就是為了看最後的羅胖評論。

這個經歷,讓羅振宇感知一件事:

你在做哪個節目可能不重要,是不是你主持才重要。

於是,羅振宇有了一個無比強烈的慾望: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的那張胖臉出現在節目裡。

但不幸的是,因為表現得太強烈了,羅振宇的內心被頂頭上司看穿了。

很快,他接到了崗位調動通知。

羅振宇

羅振宇

特立獨行的賺快錢機會

2008年,羅振宇被無端拿下製片人崗後,調去另一個剛辦起來的小節目去做副製片。

從王牌到幼小,節目等級的直線下降,意味著什麼,職場人都清楚。

接到通知的羅振宇,感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但自己到底哪裡得罪了上司呢?領導諱莫如深。

羅振宇沒辦法說服自己就這樣接受調崗,更沒辦法接受被無端羞辱的現實。

一怒之下,他從央視辭了職。

這一年,羅振宇35歲,他在央視的薪資收入,是10000多元。

羅振宇

在獲知兒子從央視離職後,父母憂心忡忡地問他兩個問題:

“你從央視離開,在別的地方一個月能賺到10000塊嗎?”

“以後怎麼辦?”

羅振宇也很恐慌。

人到中年,無房無車,又失業了,未來怎麼辦?靠啥維生?

痛定思痛之後,他在自己身上找到兩樣東西:

在北師大和央視工作過的光環,和一腦子的學識。

彼時的北京,各類教育訓練機構林立。

只要被錄用,講課是一種收入相對較高的賺錢方式。

經歷的光環,這次幫了羅振宇。

一番應徵之後,羅振宇收到了8個相關機構的offer。

羅振宇

其中,一家最不起眼的新創機構吸引了羅振宇:當主持人,可以露臉。

雞賊的羅振宇決定去這家,但去之前,他向負責人提了4個苛刻的條件:

不轉檔案,不帶團隊,不接受考核,不接受其他任務。

為了招攬到他,對方接受了他的條件。

於是,羅振宇成了主持人,他把胖臉露在鏡頭前的願望,也因此實現。

後來,隨著該機構的發展擴張。

頂著一張胖臉的羅振宇,名氣越來越大,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

據說,最高峰時,羅振宇露臉一天,收入可達10萬之巨。

立志多年,沒當上記者,卻當上了露臉的主持人,而且來去自由,賺錢可觀。

憋屈多年,羅振宇終於揚眉吐氣:他很快在北京買了房,成了北京有房族。

日後,他為這段特立獨行的經歷,總結了一個新名詞:U盤化生存。

而且,不遺餘力地到處宣揚。

甚至還吹牛地宣稱,自己這輩子就保持這個狀態了,不打工,不搞公司。

但兩年後,他很快打臉自己。

羅振宇

成為打臉自己的奇葩商人

2010年,羅振宇在馬化騰公司組織的活動上,認識了《創業家》雜誌的主編申音。

在對方的鼓動下,羅振宇敏銳地覺察到,對方或許是自己人生的另一個機會。

於是,他就露臉做影片一事,與申音進行了深入的暢談,最後達成一致目標:一起做一檔自己的視訊脫口秀節目。

2012年初,因為微信的上線,新媒體開始流行。

羅振宇賣掉了自己北京的房子,和申音一起,創業出道:

申音負責運營,羅振宇自己負責出鏡事宜。

12月21日,第一期節目在影音平台上線播出。

這一天本來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羅振宇就時取材,將第一期節目的主題定為:

末日啟示,向死而生。

此前,還沒有人敢這樣做節目。

這個出其不意的創意主題,上線後獲得了超好的迴響:

24小時被擊出百萬播放量,羅振宇一夜爆火出圈:成為網紅。

幾個月後,這段影片的播放量,成功突破1億。

羅振宇

首戰告捷,羅振宇緊接著推出了自己的個人G眾號。

然後,在上面推出每天一60秒的語音推送。

前者每週一更,後者一天一更。

兩者共同運作一年後,羅振宇收穫了兩個成果:

一是,600多萬粉絲置頂關注、瘋狂追逐。

二是,資本市場的800萬投資。

2013年8月,羅振宇推出「史上最無理」的付費會員制:

200元、1200元兩個檔級的會員,其中5000個親情會員200元,500個鐵桿會員1200元。

訊息發出後,僅6小時,這些會員被全部售罄。

半天時間,羅振宇的第一桶金順利進帳:160萬元。

粉絲的狂熱,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嚐到甜頭的羅振宇,野心被一夜餵大。

2014年5月,羅振宇帶著影音節目出走,與合夥人申音正式分道揚鑣。

同年,他另立山頭,招攬人才,重組團隊,註冊公司,以打臉自己之勢,走上商人之路。

這一年,羅振宇41歲。

羅振宇

不到半小時,這些票被搶光。

其一,是雞毛信社群。

2014年,公司註冊成立之初,羅振宇以雞毛信方式發出號召:

召喚有愛的粉絲到某餐廳吃霸王餐,並宣稱幸運的話,有機會看到羅胖親臨現場。

雞毛信件發出後,一位叫周天祥的網友,成功邀請到4位北京的網友一起參加活動。

事後,工作不順的周天祥,成功找到新工作。

其二,U盤化生存。

這本來是個觀點,但有一期關於80後的節目播出後,一位鐵桿網友真的辭掉了自己的工作,欲U盤化自由生存。

他給羅振宇留言說:“羅胖,我聽了你的節目後,特別有感觸。我已經辭掉了我的工作,現在你告訴我,我當個什麼U盤去?”

這件事被炒上網路熱搜後,曾引起許多爭議,至於後來怎樣了,就不得而知了。

羅振宇

其三,為大禮包活動。

前兩個活動之後,羅振宇做了一批圖書大禮包,定價499元,裡面裝的是讀者完全不知道的6本書,和3件神秘禮物。

禮包上線後,限量搶購。

結果8000個禮包,90分鐘售罄。

其後,羅振宇如法炮製,又銷售了月餅、茶葉等商品,都很快被賣光。

羅振宇因此名聲大噪,公司發展也有如烈火烹油,繁花似錦。

這一年年底,光是與外部機構合作賣書,羅振宇的營收就超過了1億元。

喜歡他的粉絲,對他推薦的圖書,幾乎照單全買。

2015年10月,羅振宇拿到了B輪融資,公司市值被估到13.2億,成為自媒體領域,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這一年年底,他開創性地推出一個驚人的壯舉:

在水立方舉辦中國首個知識跨年演講會,並且吹牛承諾,要一直堅持舉辦20年。

羅振宇

羅振宇

被爭議最激烈的自媒體首富

2015年年底,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如期舉行。

4000張880元的門票,上線幾小時就被搶光。

4小時4000人的現場,和視訊直播同步進行,羅振宇全程獨講,數百萬人同步收看。

演講結束後,羅振宇推出兩顆彩蛋:

99張定價4萬元的20年聯票,和300張定價3萬6千元的19年聯票。

不到半小時,這些票被搶光。

從公佈時間到全部兌現,3個月羅振宇進帳1828萬。

粉絲的超乎尋常的狂熱追捧,驚呆了羅振宇,也為他引來了合作。

演講會結束後,羅振宇推出自己的APP,並招募到一群知識菁英,開始在上面賣課賺錢。

其中,光是定價199元的經濟學課,5年就賣出55萬多份。

羅振宇

2016年,各大衛視爭相舉辦跨年晚會時,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在某衛視同頻播出。

這次合作,使合作方以驚人的收視業績,拿下同時段全國第一的寶座。

一戰封神,羅振宇迎來創業後最高光的時期。

他成為資本市場熱追的對象,同年年底順利拿到資本市場的巨額C輪融資。

但命運的天秤從來是平衡的,高光背面,即陰影。

2017年,一篇題為《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在網路被瘋狂傳播。

各種爭議的聲音,在網路快速蔓延。

或謾罵、或詆毀、或封殺、或反駁、或力挺,或支持。

無論熟不熟悉,大家都各抒己見,誰也不服誰。

最後,羅振宇被推上輿論的漩渦中心,被說急了,他乾脆懶得辯解,直接引用他人原話表達態度:

羅振宇

但這場躺槍的爭論,多少還是為羅振宇帶來了些許思考。

他不再做各種商業實驗活動,而是轉頭思考公司的閉環獲利方向和模式。

為了找到有價值的獲利方向,羅振宇大刀闊斧地為自己的公司做減法:

他先是以2200萬的高價賣掉了papi醬及其廣告資源。

接著,又陸續原價賣掉了10個已經投資的項目。

減法做完,羅振宇公司的核心業務,只剩下了三項:影片、公號和APP。

而這三項最最核心的業務,只有一個:羅振宇的讀書服務及週邊。

一番作業完成後,羅振宇找到了自己經營的閉環:

閱讀——賣書——演講——週邊知識服務。

憑藉這一閉環,2017年下半年,羅振宇如願拿到D輪融資.

公司市值預估高達80億,個人身家也達30億。

羅振宇成功躋身自媒體富豪榜。

羅振宇

2018年,憑藉新的業務模式,羅振宇公司註冊用戶超過2500萬.

其中月活350多萬,年營收超過2億元。

2019年,羅振宇開始將公司業務,向上下游延伸。

同年年底,他發布招股書,欲將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遺憾的是,2021年,這項上市計劃,在接受輔導後,被中止。

至於為什麼被中止,輿論就不得而知了。

羅振宇

羅振宇

我的思考與分享

從創業出道開始,作為一個自媒體人.

無論是發布影片、推播公號60秒語音,或是開發上市其他產品,羅振宇幾乎一直都是在爭議之中。

愛他的網友是真愛,恨他的網友也是真恨。

愛恨交織間,羅振宇最大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自己不斷打臉自己。

他說過不辦公司,後來辦了;

說過不賺廣告的錢,後來在跨年演講中年年為廣告商月台。

他號召大家要U盤化生存,一輩子不打工,轉頭不斷擴大公司,招攬他人為自己工作。

他以自己賣房為例,鼓勵大家租房子生活;幾年後又用炒股的龐大收益,買回賣掉的房子。

二是,誇大焦慮,宣揚淘汰論。

在他的演講和視訊節目中,有很多講社會和時代如何快速變化的內容,更有不學習就要被快速淘汰的許多論調。

這些言論,被反對他的人認為,就是在蓄意製造知識恐慌。

而人們付費聽課或買單購書,實際上市羅振宇玩弄行銷的結果。

羅振宇

三是,誤導他人。

投資papi醬後,又拍賣撤資;

鼓勵人們買書讀書,轉頭又在公開場合戲謔買書的讀者。

不打招呼就把別人的原創文章往自己家搬,被發現揭穿後才道歉賠償…

這些爭議,為商人羅振宇招致無數的罵名,甚至是詛咒。

身為一個讀書人,有時真的為他的這些言而不信的行徑而不恥。

但身為一個理性的人,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羅振宇做讀書產品還是極認真極用心的。

每天一條60秒語音,他做了7年,仍在堅持。

每天一條音頻推薦,他已堅持到1251期,仍在繼續。

每週一期視訊脫口秀,他也做了7年,至今已經累積到近370條。

吹牛要做20年的跨年知識演講,也已走過7年之癢。

僅這幾條,任何一個人拿來任何一條複製,真的看不見都能堅持下來。

而他,把幾條同時撐到了7年,365天全年無休,而且還在繼續堅持。

無論外界對他的爭議有多麼尖銳,批評指責有大量。

身為一個創業者,拋開別的不論,至少羅振宇死磕產品的精神還是值得被尊敬的。

畢竟,對使用者認真負責,是個創業者最基本的素養,這項他始終沒失去。

羅振宇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

這兩句話被傳承了幾十年,但真正相信它的人,有多少?無人知曉。

羅振宇的成功在於,他從書本中找到了獲得知識的根本方法,然後種種機緣巧合,這些方法被他開發利用到了極致。

如此而已。

其實細心的話,你會發現,今天的羅振宇骨子裡還是個讀書人。

創業將他撕碎,市場又讓他擰巴。

但憑本事合法賺錢,使他最終找到了人生的底氣。

平心而論,創業本身就是要去賺錢的.

這與是否是讀書人,其實根本無關。

羅振宇

追根究底,羅振宇所有的商業哲學,都來自《哲學的故事》。

那本大部頭,開了他的心智,也開了他奇葩剛猛的商業慧根:

只要不違法,錢比臉貴多了.

為了賺錢,臉,要不要根本不重要。

哲學家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棵會思考的蘆葦。”

創業十年,羅振宇一直都在以各種方式,淋漓盡致地變現書中的一句話:

「這個世界既不與我們為敵,也不與我們為友,它只是我們手中的原料。」

閱讀只是換錢的原料,極致地利用它,極致地變現致富,獲得知識定義權,才是他的野心。

而這,其實也可以成為任何人的野心,只要正確行動。

作者:朱小暢&一點新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