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我的人間理想,是演好每一個蔡曉光

2023-03-05王陽

王陽

我唯一確信的是:我很努力,並且用我的真誠詮釋了蔡曉光這個角色。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從蔡曉光的身上感受到陽光的一面,但我希望大家看到結尾,回頭看這些人物有苦有甜的命運時,可以會心一笑,帶著從角色身上感受到的無形力量,去面對明天。

我會盡量去接一些不同類型的角色,這是我的初衷。即使會有一些同質化角色,但只要觀眾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一點點不同,我就可以對自己說「王陽,你還在努力演戲,你還是一個相對合格的演員」。


“幾世修得蔡曉光”,成為年代戲《人世間》播出期間的流行語。

在《人世間》中,蔡曉光是可以讓人感受到溫暖美好的角色。他八面玲瓏,世故而不庸俗,可以搞定所有人對他的請求;他摯愛週蓉(宋佳 飾),可以幫她去追尋自己的愛人,也可以包容週蓉的一切,保護她的天真爛漫。

王陽

讓人驚訝的是,王陽上一個出圈的角色,是《叛逆者》中的頭號大反派「拽王」陳默群。正反兩極,卻能令觀眾不跳戲,足見演員功力之紮實。

追溯到2007年《雪在燒》的司青,王陽十五年間的演戲軌跡,更像是一級又一級的台階,在平台蓄力,又穩穩地步上每一級。

韌者篤行,韌則行遠。到達「人間理想蔡曉光」的這個台階,他走了很多年。

以下為王陽的自述。

如果沒發那則訊息,可能就錯過了蔡曉光

如果我沒有鼓起勇氣給李路導演發那條訊息,可能就不會有現在的蔡曉光。

去年的1月27號,我很清楚地記著這一天。李路導演聯絡到了我,約我在北京見一面。他對我在某部電視劇作品中的影片片段印像很深刻。

我很喜歡李路導演的戲,毫不猶豫地赴約了。其實在前年的10月份,雷佳音(飾 周秉昆)就跟我提到過,李路導演有一部叫做《人世間》的好作品,裡面有一個叫蔡曉光的角色感覺很適合我。

但當時我沒有想太多,因為我沒有想到,最後真的能有幸參與這個計畫裡面,和這麼優秀的主創班底合作。

王陽

李路導演工作的地方,有整整三面牆貼滿了角色照片,每個角色下面都貼了三個人選。

蔡曉光被貼在第一排,看起來是個很重要的位置。我偷偷瞥了一眼,我並不在牆上任何一個備選下面,但每個人選都是非常有實力的演員。李路導演跟我深聊了一個多小時,他對作品的熱情和真誠感染到了我。

我當時就想,無論導演要我演誰,我都願意。因為能跟這些優秀的同儕合作,實在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說心裡話,我的心態是很矛盾的,能不能演,我心裡也沒底,卻也很期待自己能夠參演。

王陽

回到家之後,我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應該再跟導演表示一下我想參與的態度和決心。我給導演發了一條微信,簡短但誠懇:我不確定蔡曉光的人選是不是牆上三個備選中的一個,如果您還沒有決定,您不妨考慮一下我;我知道每個人都能演出不一樣的感覺,但是我相信透過我的詮釋,這個角色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光彩。

就這樣,到了2月9日,原定開機的前一天,李路導演最後定下了我演蔡曉光。

我特別開心,慶幸自己爭取了與這部作品的緣分。

王陽

2月中旬,我拿到了前十幾集的劇本,整部戲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氣呵成。其實,背景是七、八十年代的戲我只演過一部,就是跟蔣勤勤對手的《田姐辣妹》。但即使前十幾集蔡曉光戲份不多,依然不減我對這齣戲的熱情,因為劇本的質感實在太好了。

劇本里蔡曉光的出場戲,令我印象特別深刻。戲裡秉昆來找他,想讓他為自己在拖拉機製造廠安排工作,他卻勸秉昆去醬油廠,還說了一句扎秉昆心的話:「你是建築工人的兒子,實惠比體面重要。

王陽

第11-19集的劇本裡,蔡曉光沒有出現過。角色出現的頻次越少,形象越理想化,我覺得越不好演。曉光就像一條斷了線的風箏,時不時出來一下,又很快消失。我必須要在他不出現的集數、空間裡去做好一些填充,把這根線牢牢地拉回來,這對我來說是種挑戰。

在劇本陸續出來的過程中,我跟李路導演、宋佳都有探討過,蔡曉光這個角色相較於其他角色會略有些理想。所以除了最初跟李路導演溝通想法時給蔡曉光定下了「通透豁達」這個標籤之外,我又給他加上了一個基調:陽光。

蔡曉光打趣週蓉的那句“海參女王下凡了”,是我即興加的。我也沒有提前跟宋佳對過詞,就是想看看她的真實反應。出來後效果很好,會讓認真追劇的觀眾覺得很有趣,也算對劇中幾年前「週蓉要海參」這件深入人心的事有個呼應。

王陽

其實全劇整體而言,每個人物的命運都挺苦的,而且都有比較大的坎坷。對蔡曉光來說,由於父親的原因自己受苦那段是低谷,但他也在透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機會,改變境遇。

蔡曉光去求秉昆找秉義幫忙,是我進組後的第一場戲。當時我演得比劇裡還要頹頹,導演說,我不必那麼頹。

我覺得對蔡曉光來說,這是很難以啟齒的事。不到萬不得已,他一定不會走這一步。後來他跟週蓉坐在劇場裡,說“我要像你一樣追求內心的高潔,現在不可能有​​著名的導演蔡曉光”,那就是他的切身感受。

我盡量每一場戲出來,讓人一看到曉光就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感染著每一個跟他接觸的人。例如周蓉的女兒玥玥(胡連馨 飾)參加高考的當天,我給她做了一個油條加倆雞蛋,祝她能考100分。

王陽

我也不覺得蔡曉光在工廠落魄的那一段,有違人物的整體基調。一個人有順境,就一定會有逆境。

導演開玩笑說,曉光能為大家解決問題,好像開了掛。但曉光是人不是神,所以他前面一定要經歷一些挫折坎坷,後面他活得很通透,他講出一些話,比如“你就是典型的吃得了生活上的苦,吃不了精神上的苦」時,才會更有說服力。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從蔡曉光身上感受到陽光的一面,但我希望大家看到結尾,回過頭看這些人物有苦有甜的命運時,可以會心一笑,帶著從角色身上感受到的無形力量,去面對明天。

王陽

網路上都說「曉光只應天上有,人間處處馮化成」。但從我個人來講,無論是作為親歷者來詮釋這個角色,還是作為觀眾來看這部戲,我都覺得蔡曉光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定存在的。我從來沒失去過對蔡曉光這個人物的信念感。

週蓉是蔡曉光的「海參女王」;每當週蓉和馮化成(成泰燊 飾)吵架時,蔡曉光又化身和事佬,還可以當馮化成的「知心弟弟」。

我覺得曉光這點很可愛,從曉光的理解裡,他是真心期待週蓉和馮化成過得好。因為只有周蓉幸福了,我相信曉光才會更幸福。這是我在塑造曉光這個角色,尤其是他跟周蓉對戲時,心裡一直堅守的原則。所以於他而言,週蓉是不是跟他在一起,馮化成是不是自己情敵,這些一點都不重要。

王陽

不過,蔡曉光得知周蓉拒絕收投資商的女兒當研究生,以至於自己執導的新劇被投資商撤資的那場戲,曉光是有要爆發的點的。李路導演給了我很大的創作空間,我就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創新。

我要讓觀眾能感覺到我很氣憤,甚至覺得我像一隻快炸了的河豚都沒有關係,但最後我要把這口氣吞下去,自己消化掉,然後很平和地面對身邊這個女人。我覺得這是曉光的魅力所在。

王陽

如果要問如此通透的蔡曉光,為什麼會執著地喜歡像週蓉這樣一個過於理想、追求完美的女性,我只能說:曉光已經如此通透了,如果再找一個跟他一樣通透的女人,兩個人待在一起該多沒意思。

我認為在蔡曉光的心裡,一直有個理想少年的存在。一個人內心理想,不代表他不會屈從於現實,曉光就是屬於這類人;而他在周蓉身上看到的,是由內而外的純粹。

王陽

許多人經歷世事,已經磨平了稜角;可周蓉過了這麼久,依然像個18歲的小姑娘。就算曉光批評她“多大了?38歲了吧?怎麼還跟18歲似的呢?”,但這種18歲的感覺,是非常可貴的,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經歷很多之後,還保留這份純粹。

週蓉剛好是這為數不多人裡的一個,這一點,足夠打動蔡曉光。他和周蓉就是最理想的狀態,平和、互補、相輔相成,彼此融入又獨立存在。

變身蔡曉光前,每晚都會失眠

我很少對一部戲有這麼強烈的熱情,《人世間》播出期間,我是一直跟著CCTV-1追下來的。

當時我正在海口,跟宋佳一起拍馮小剛導演的新戲《迴響》,這也是我和宋佳的二搭戲。小剛導演的工作習慣比較傾向電影,大部分時候,每晚6、7點的晚餐時間就收工了,剛好回去跟著看兩集。

我覺得看電視時,我的直接感受跟同時段的觀眾的感受是一致的。如果晚兩三天,再拿平板看更新,就會少了很多跟觀眾的共鳴感。

王陽

薩日娜(飾 李素華)、丁勇岱(飾 週志剛)、宋春麗(飾 金月姬)老師的戲都讓我印象深刻,秉義(辛柏青 飾)和冬梅(隋俊波 飾)的戲也特別打動我。

其實很少有戲能讓我如此共情,因為身為演員,回看自己作品的時候並不會百分百地沉醉,而是常常會站在偏理性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表演。但《人世間》完全讓我沉浸其中。

這部戲允許我們即興創作的空間很大,大家互相招招拆招。其實真正拍攝起來,會花點時間的是鏡頭和光。觀眾應該也都能看出來,這部劇的燈光很講究,負責攝影的張文傑老師無論對攝影、或對光的要求都很高。

王陽

回看這部戲的時候,也會有一些遺憾的地方。因為《人世間》是部群像戲,協調各個演員拍攝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戲份是斷斷續續的,不過場景相對集中,比如跟周蓉在家裡面的戲,還有棚景、工廠外景的戲。所以我可能會集中拍幾天,再休息一段時間,再來拍戲。

我對自己很誠實,我的演技和能力並沒有達到可以瞬間就進入角色狀態的程度。所以幾乎每次臨去拍攝現場的前一天晚上,我都不太能休息好。因為我並不是每天都泡在劇組跟對手磨戲,距離上次來拍戲,可能已經過去20天了,這20天我不在劇組,不知道大家是以什麼樣的狀態在創作。

在如此龐大的群像戲裡,每個角色都沒有廢戲,每一場戲都是很重要的。你既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角色詮釋好,又要達到導演的一些要求,同時又要給予對手戲演員一些該有的「刺激」。

王陽

我很怕會因為一段時間沒在組裡,以比較生分的狀態去跟對手演員搭戲。我並不是怕和對方相比狀態不好,相形見絀,而是我覺得戲是要雙方互相成就的,我只有把自己最好的狀態拿出來,對手才能充分感受到我,這場戲才能好看;如果我弱,他演得再強,戲也搭不到一塊去。

所以不知不覺就會想很多,導致失眠。第二天一開始拍攝,可能會有咯咯愣愣的生澀感。不過拍一個上午,基本上我就可以重新找回角色的狀態。

王陽

在《人世間》拍攝階段,我是一直帶著學習的心態進入角色的。

宋佳是我在上戲小一屆的師妹,在學校時沒怎麼交流過,畢業後也很神奇,沒在任何劇組遇過。這次我和宋佳搭檔得很愉快、很有效率,她是個很有靈性、感受力很強的演員。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週蓉對某些事物很嚮往、執著的純粹特質,能夠在宋佳的身上看到。

我跟飾演馮化成的成泰燊也有許多對手戲。我看過泰燊哥《左右》那部電影,很喜歡看他演戲,他的表演不是風格化很強的一類,但卻很舒服自然,在我看來這種表演更高級。

王陽

泰燊哥拍戲很認真,他會提前設計一些細節,即興加很多東西,也會跟我們提前商量這樣演行不行,他怎麼演我們怎麼接。現場還會教我們太極,和一些養生知識,跟他拍戲特別有趣。

我在《叛逆者》裡跟王志文(飾 顧慎言)老師搭戲,也是學習和感受的狀態。志文老師一直是我仰視的偶像,我喜歡學習看他怎麼處理一場戲,琢磨他的台詞、表演節奏和狀態;在這個過程中,他給我什麼樣的“刺激”,我用我現階段具備的能量來接招,再把我的表演、我的理解、我的「刺激」投射給他。我覺得我已經賺到了。

王陽

現實生活中的我,不像蔡曉光那麼活泛,做什麼事都八面玲瓏、如魚得水。我曾經想過借鑒生活中跟蔡曉光很像的人的一些特質,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質和感覺,我學不來。

我記得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不要去模仿誰,你也模仿不來。所以我只在我的理解跟認知裡,在我能把控的空間裡面,把我王陽最大的能量調動出來,去創造這個角色。

用我不那麼八面玲瓏的性格來詮釋蔡曉光,反倒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出來。大家看我演的蔡曉光,一直在用語言上去開導、奉勸別人,展現出他思維的開闊和心胸格局;但這樣的蔡曉光,大家不一定會覺得他很市井、油滑。

王陽

如果有一個非常通透豁達的人來演蔡曉光,可能也的確會很有魅力,但就不會是王陽的味道。我也不確定王陽這味,是不是能對所有人的胃口,但我唯一確信的是:我很努力,並且用我的真誠詮釋了蔡曉光這個角色。

我沒有瓶頸,因為每個角色我都全力以赴

《叛逆者》的陳默群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角色。之前演《慶餘年》的滕梓荊、《精英律師》裡靳東的「姐夫」冀遇,都是很有趣的角色,但並沒有太大的空間來表達我對角色的理解和詮釋。

一開始,我對陳默群的反派屬性還是有所保留的。我聽到很多觀眾說“王陽總演壞人”,但其實我演的只有《宮鎖珠簾》的李為,還有與霍建華、唐嫣合作的《金玉良緣》裡的柳文昭是反派。

之前曾經有一部劇找我演日本人,我看了劇本和簡介,那是一個很有魅力的日本人角色;但我很快拒絕了,因為我不知道怎麼融入情感,把一個日本人演得很有魅力;我也不想把他演得特別有魅力。

王陽

《叛逆者》陳默群

到了陳默群,身份依然特殊。但看完前十集的劇本,我就想陳默群這個角色我一定要演。

我在陳默群身上,看到了許多可能性。每年都有精彩的諜報戲,每部諜報戲裡都有一個非常有魅力的站長;每個站長都演得不盡相同,但每個站長的塑造者幾乎都比我年長。我考慮過該怎麼演,觀眾會不會覺得自己不夠老辣,是不是應該喜怒不形於色。但最後我決定跟隨內心的直覺,我要演一個與眾不同的站長。

就算有些觀眾看陳默群,覺得符號化,或用力過猛,我都不在乎;我只想讓觀眾記得陳默群。

王陽

所以最後才有了「拽王」。我當時並沒有想演拽,我只是想演這個人很強勢霸氣,掌控一切;哪怕我變成了喪家犬,我也要變成一隻不一樣的喪家犬;你們恨我是漢姦,我要做我陳默群自認有氣節的姦姦。

原本安排陳默群在投敵之後,會很心悅誠服地投靠日本人,用現在的詞形容就是「舔狗」。但如果這麼演,就完全違背了我前15集塑造的陳默群。後來每當我面對日本長官的時候,我都是眼神空洞,晃晃悠悠,劉海兒一根一根地甩著。我給這個角色設計的內心是:我已經是漢姦了,我已經內心沒有底線了,但我不能做更噁心的事。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堅持。

王陽

陳默群是個睚眥必報的人。劇中王世安(張子賢 飾)設計陷害他,他又把王世安反設計回來,並狠狠扇了他一個耳光。

這一巴掌是現場發揮。以陳默群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不知道是誰設計了他呢?在這事上他肯定有他的判斷和態度,只不過他想伺機而動。於是我提前跟導演溝通,只有這麼一巴掌能做這個出口;但我並沒有提前告訴子賢,扇完我就抱著他的臉“我哪兒幸運,你告訴我啊”,子賢反應很真實,有點被打懵了;但拍完他也沒有生氣,因為覺得效果很好。

王陽

《慶餘年》的滕梓荊,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角色,但其實在表達角色複雜性方面,我並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有限的戲份裡演得多,可能顯得搶戲;但如果不演,角色就會更加扁平。原本範閒(張若昀 飾)的每一場戲就都很精彩,如果繼續平平無奇,角色的存在感就接近於零了。

那我就開始思考,怎麼能讓這個角色變得有趣一點。於是我為滕梓荊加了一點小細節:每次範閒跟他說話的時候,他都梗著脖子。這樣一來,就跟範閒有了反差,角色的身份差距也被縮小了,還能讓角色顯得更加生動可愛。

王陽

《慶餘年》滕梓荊

看到有人叫我“叔圈內卷代表”,我有點害怕。我不抗拒別人說我是“叔圈”,畢竟44歲的年齡,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肯定是叔叔輩了;但感覺“內捲”這個詞好像是自己背著別人,暗地裡偷偷努力,彎道超車。

其實沒有什麼“卷”與“不捲”,我不覺得我健身、節食、保持狀態是在“卷”,這只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即使我不當演員,我也會每天鍛煉,保持比較好的身體狀態,更別說我就是一個演員,這是我應該做到的事情。我並不是為了去跟別人比較,我只是在做我自己。

王陽

《雪在燒》的司青、《青年醫生》的王博、《你是我的城池營壘》的邵宇寒、《今生有你》的盛方庭……我演過的角色類型還是挺多的,因為我我會盡量去接一些不同類型的角色,這是我的初衷。即使會有一些同質化角色,但只要觀眾能在他們的身上找到一點點不同,我就可以對自己說「王陽,你還在努力演戲,你還是一個相對合格的演員」。

最近一年半內的幾部劇,我的角色的反應確實比以往好一些,可以說我上了一個台階。

有些人一個階梯一步登天,但對我來說,一個階梯只是一個階梯。或許我上了這個台階,開闊了視野,具備了相應的競爭力,我可能變成一個優質項目某一個角色的第四名人選;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一種良性循環,將台階從量轉換為質變。

王陽

《你是我的城池營壘》邵宇寒

在跨上這步台階之前,可能在旁人看來是所謂的瓶頸。但在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塑造的每一個活生生的人物,都為我能更好地跨上一步台階,積蓄了力量。我覺得對於認真的演員來說,每個角色、每一部戲,都是一個可以展現自己能力的全新空間。

可能會有人覺得,王陽演什麼好像都那樣。但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對每個角色都傾注了我的熱情,我的心血,還有我的真誠。

這也是我一直給自己強化的信念:真誠面對角色。即使你的演技和能力沒那麼強,但只有真誠,才能產生共情,觀眾也才能感受到這份真誠,從而記住這個角色。到了今天,我的初衷也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