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楚莊王射獵、臣子申子培奪王隨兕的故事

2024-11-18楚莊王

《呂氏春秋》在仲冬紀中[至忠】一篇文章中,列舉了這樣一個故事,是申子培奪王隨兕的故事,講了一個仁人忠臣以以死盡忠的思想,作者的中心思想表達了“穆行“的思想, “穆行之意,人知之不為勸,人不知不為沮,行無高乎此矣。”穆行,現代漢語解釋為美德、美行,穆,美的意思。

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為:楚莊王在楚國叫雲澤的地方打獵,用箭射死了一頭隨兕(傳說中的一種惡獸),申子培看見了馬上跑上去搶奪過來,動作粗暴無禮,惹得楚王大怒,要追究申子培的責任,殺掉他,好的在眾臣的勸說下,楚王才免了其罪,事情過三個月,申子培的弟弟來告訴楚王,申子培已經去世了,並且是替代大王去死的,請求楚王給與獎賞,楚王當然是大惑不解,如在雲裡霧裡。申子培的弟弟說,古書上記載殺死隨兕的人,將會收到詛咒,三個月後將會死去,申子培就是知道這個事情,才不怕大王的惱怒與怪罪,當時不惜冒犯大王而奮力搶過隨兕並聲稱是他所殺死的呀。楚莊王經過調查,發現古書上確實是這樣記載的,就愧疚莫及,厚賞了申子培的家人。

楚莊王

1、“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申子培之所以甘願自己受到詛咒而去替楚王死去,那就是視楚莊王為“知己者”。史書上記載的楚國歷史上,楚莊王是一位非常英明、禮賢下士、雄韜偉略的一位領導人。他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把楚國帶入一個輝煌霸主地位的君王。申子培在個人和盡忠的選擇上,選擇了犧牲自身,並且不告訴楚王原因。不因為別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勵,也不因為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喪,申子培以死盡忠,表現了一個臣子的至忠、至信、至德,以身殉難是自己對楚莊王的高度認可。

楚莊王

2.申子培不以名利而甘願奉獻自己,默默無聞地掩蓋自己赴死的原因,是一個人品德修為的最高境界的絕佳表現。人是自私的動物,人人在名、利、生、死的選擇上,會表現的各種各樣,申子培以身先死的方式,表現了自己高尚的品德,在當代還有一定的思想意義,縱觀世下一些形式主義,不是為了把事情辦的干淨利索,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了應付領導,只要領導滿意了,看到了自己的功績,自己就算把事情做圓滿了。哪像故事中的申子培,世間皆知楚莊王,誰人知道申子培默默無聞地死去的原因呢?

楚莊王

所以,一個高尚的人,不會為大家知道不知道,不會為名利的有和無而放棄自己應該幹的事情,不要炫耀自己的行為來博得人們的認可。撲下身子、修行自身的品德、做應該做的事情,哪怕不為人知,高尚的品德可與日月同輝,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