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算不算是一位俠士
這件事很難說。如果說俠士的定義是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話,荊軒顯然不滿足上述條件,但如果說俠士只代表著一種勇氣,那麼荊軒勉強夠得上標準。
對於荊軻,很多人是崇拜的,筆者也一度很崇拜他,但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偶像還是有些距離比較好,就讓他高高在上,觸不可及,這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你越去接近一個人,就越會發現,他也不過如此。
荊軒名不副實
荊軻就是這種人,起初我只知道荊軻敢於隻身刺秦王,當然了他身邊有了一個跟班的秦舞陽,但秦舞陽明顯是個廢物,所以荊軻是很有勇氣的。可越了解荊軻越發現,此人名不副實。
為什麼荊軻刺秦王會失敗?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只需要反問一句:“為什麼荊軻刺秦王不會失敗呢?”荊軻刺秦王其實就是徹頭徹尾的一場鬧劇,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它都不具備。
大勢所趨
燕太子丹為了出師有名,於是把這件事渲染成無比爭議的行動。事實上這只是諸侯之間的博弈,無所謂對與錯,對燕國來說,刺殺秦王自然是正義的,但對秦國來說,這件事就截然相反。
彼時的秦國早已大勢所趨,吞併其他幾個國家只是時間的問題,燕國也是苟延殘喘罷了,並且實際上加劇了亡國的速度。就相當於如今美國的那個老太婆來我國某地竄訪一樣,這就是一招臭棋。所以荊軒刺秦王根本無所謂正義,而秦國一統天下是必然的。荊軔和燕太子逆潮流而上,不失敗等什麼?
慷慨悲歌之士
再聊聊荊軔的人設,他是典型的名氣大於實力。荊軔是很有名氣的,但並沒有太多真才實學。都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說好聽的就是英雄俠士很多,說難聽的就是亡命徒多,他們喜歡好勇鬥狠,而荊軒就是其中的一位,只不過他闖出了名堂。
荊軻由於跟蓋聶打了交道才名聲大噪,因為蓋聶才是真正的劍客,而荊軻只是市井的一位俠士。荊軻提出跟蓋聶比武,蓋聶壓根都沒拿正眼看荊軻,其實荊軻根本不敢跟蓋聶動手,儘管如此,荊軻也闖出了名堂。因為世人不會說這些細節,只會說荊軻要跟蓋聶動手,這就是典型的“蹭流量”,看來荊軻是自媒體的祖師爺,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互聯網思維。
最後的晚宴
說穿了,荊軒就是類似於那種“道上混的”,平時幫人出頭大打抱不平什麼的,並沒有太多真才實學。但他的名氣大,而田光又把荊軔推薦給了太子丹,於是便有了接下來的鬧劇。
好大喜功的荊軻自然不會錯過這種機會,但吹牛歸吹牛,做事歸做事,荊軻清醒下來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於是他遲遲不肯出發。此時荊軻在太子丹的照顧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吃狗肉,玩女人,堪稱人生贏家,也不知道他是太留戀這種美好的生活,還是心裡沒底,或許兩者都有吧,反正也是要去送死,姑且先玩幾天吧,過把癮就死!
荊軒在等誰
荊軻在燕國享受著最高的待遇,他一直在等一個人,此人並沒有明確是哪位,但大概率是蓋聶。據說蓋聶已經答應荊軻去刺殺秦王,但由於一些事情就耽擱了,所以荊軻很可能是在等蓋聶。但時間太長了,遙遙無期,而燕太子丹一個勁地催促,荊軻也是個紅臉漢子,最後沒辦法,趕鴨子上架,找來了秦舞陽。
秦舞陽
秦舞陽其實就是個削弱版的荊軒,號稱十幾歲殺人不眨眼。但這種市井小人怎能堪大任呢?別看他殺人不眨眼,但面對秦王,不用說動手,直接被嬴政的氣場就給震懾住了,如果說荊軒還有一些大將之風的話,那麼秦舞陽壓根不應該出現在這個行動中。就連荊軒都不行,更何況秦舞陽,他被嚇得瑟瑟發抖,不但沒用處,反而幫了倒忙,如果是荊軒和秦舞陽兩人合作,那麼歷史很可能改寫。而且原本計畫中也是秦舞陽幫荊軔一起刺殺秦王的,但現實不是遊戲,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
趕鴨子上架
荊軻等不到蓋聶,也必須出發了。用現在的話講:“氣氛烘托到這了”,不去不行了。於是他弄到了匕首和樊於期的人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整個行動部署得天衣無縫,唯一的缺陷就是執行者太弱。
對於荊軒刺秦王,筆者最不屑的一點就是荊軒先發制人,並且手持利器,距離秦王那麼近,按說成功率是很高的,誰知道根本就沒傷到秦王,反而秦王把大寶劍拿出來一劍就擊中了荊軔。這個橋段足以說明,荊軔根本不是秦王的對手,兩人的差距非常大。
荊軻打不過秦王
讓一個人去刺殺比自己強出很多的人,大機率是失敗的。秦王當時根本就沒有警覺性,否則他也不會讓荊軒過來,而荊軒也是演練過無數次的,當時的秦王是十分被動的,可即便是這樣,荊軒還是失敗了,直接被秦王反殺,雖然最後荊軔是被群臣砍死的,但已經明顯看得出來秦王一人幹掉荊軔輕而易舉。
秦王打不過蓋聶
所以荊軻一直在等蓋聶。蓋聶因為荊軻被秦王殺死,於是也找秦王去比武,頂級劍客蓋聶跟秦王動手之際也很佩服秦王的武義,雖然自己有機會幹掉秦王,但英雄惺惺相惜,所以蓋聶就手下留情了。從這一些列的比較就可以看出來一條“食物鏈”,那就是秦舞陽可以欺負老百姓,荊軻要強於秦舞陽,而秦王遠強於荊軻,蓋聶要強於秦王。
英雄俠義
那麼說到之前的話題,荊軔算得上一位俠士嗎?從他的武義來說,根本算不上!但從他的勇氣來說,起碼算得上一個硬漢,只可惜,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某個人而停滯不前,即便荊軒成功刺殺秦王,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也不可能被挽回。
我們喜歡荊軒,大概也只是那句字吧?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