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個人資料大全詳細(王源 | 音樂與文字中的另一個他)

2024-10-08王源

一、星落水中,亦剛亦柔

2021年夏天,王源就像一顆流星落入了我的視野,他的新專輯《夏野了》讓我驚喜和愉悅,然後他幾乎佔據了我的整個夏天。在那個被一場手術攪得混亂不安的暑假,王源的音樂和文字讓我得到了片刻的寧靜,讓我能夠在某些時間裡忘記痛苦和恐懼。當我拋下過往對他的印象,真誠地去聆聽他的音樂,才發現他與我過去所想像的樣子截然不同,他是一個清醒理智、溫柔堅定的少年,而不僅僅是可愛。在這個00後創作歌手的音樂作品中,最讓我眼前一亮並喜愛至今的是《柔》這首歌以及它的MV。

王源王源《柔》MV

第一次聽到《柔》,我就被它吸引。彷彿有人潛進意識的深海,窺探到了我小心隱藏的秘密,然後用溫柔而有力的聲音向我訴說:「別怕!我懂你,我會陪著你走出困住自己的透明空間,飛往自由的天空!有學過專業的樂理知識,但在這首歌裡深深地共情了,我聽到了困在意識中的自我獨白,看到了一個少年柔和地迎接社會刺向他的利刃,試圖用他的善良換來人與人之間的和解。長大後的世界危險叢生,天真的我們希望用溫柔避免受傷,像水一樣遇石則轉,不必撞得頭破血流。

王源王源《柔》MV中再現Edward Hopper畫作的一幕

當我點開《柔》的MV時,再次收穫了高山流水般的驚喜。油畫質感描繪出一個人的孤獨與掙扎,再加上與水聲交融的琴聲與歌聲,這支MV將靈魂的獨語展現得淋漓盡致,運用許多像徵性的畫面剖析著人心。循著書頁上的一行小字,我翻看了Edward Hopper的畫作,體會了荒涼年代人的孤獨和困頓。如果說Hopper的畫作展現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社會的孤獨群像,王源的《柔》則生動表達了一個剛滿十八歲的少年初入社會的孤獨和混亂。 「在一個人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總有那麼一個頓悟的特殊時刻,從無憂無慮的時光中醒來,突然意識到這個世界是艱辛、複雜、令人難以忍受的。然後,怎麼辦?

二、月映萬川,人格同一

王源王源《朝暮》線上演唱會海報

在資訊龐雜的網路時代,我們很容易困於資訊繭房,僅僅相信某一種觀點,並狂妄地以為一個句子就能定義一件事物。但實際上,即使一個命題擁有大量證據,也未必為真。現在確信為真的命題,也可能被未來的某些新的證據或另一種看待當前事物的角度證偽,從而引起認知者的信念崩塌和重建。在“後真相時代”,我們還能談論“真”嗎?

身為公眾人物,王源就像一束陽光,透過不同人的稜鏡折射出多變的色彩,沒有人能夠看到光的全部顏色,甚至連陽光自己也看不到全部。作為旁觀者,我們只是將自己的期待「投射」到了他的身上,將他想像成可能世界中的另一個自己。因此,在大眾的話語體系中,加到王源身上的字有可愛、剛柔、喪燃、帝國小水晶等等,但沒有任何一個字能概括他的全部抑或本質。一個人向外界展現的只有部分自我,藏在深海裡的隱密自我只會在短暫的瞬間向特殊的人展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們永遠無法百分之百地了解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

王源王源2019年《源》演唱會現場照片

但是,理解一個人的personal identity的艱難並不意味著不可能,我們仍然可以透過無預設的真誠對話慢慢觸及自我的核心。我從音樂出發,聽到了未在鏡頭前表現的王源;當我去閱讀他的文字,又看到了心靈的成長和蛻變;此刻再去看他的視頻,在我眼中顯現的已不再是稚嫩的孩子,而是堅定成熟又單純善良的逐夢者。只有當我們卸下對王源的固有印象,不做任何預先判斷地去認識他,才會猛然發現,他早已不是我們印像中的小孩,他已經長成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大人。大眾對明星的刻板印象,也側面反映出了一部分人的認知偏見,不願意改變舊觀念。而在千變萬化的資訊時代,我們必須經常檢視並修正觀點,以適應社會的變革。

三、隨風而起,飄入夢境

王源王源《柔》MV

「仲尼厄而作春秋」,痛苦是創造偉大作品的源泉,藝術家在自身最痛苦時刻創作出的作品往往最打動人心。在王源的作品中,用孤獨和困苦凝聚成的音樂有《柔》《夜間游泳池》《魚缸旅館》《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花瓣》等。王源彷彿有著心理諮商師的敏銳,能夠潛進自己和他人“臆想的深淵”,聽到人們只會對自己訴說的秘密,然後用聲音和文字細膩刻畫潛意識的世界。在這些音樂作品呈現出的意識海洋中,絕大部分的海面是黑暗的,有一隻小船在風浪中搖晃,卻朝著星光所在的方向駛去,船上的燈光忽閃忽閃地傳到了陸地上。就像那首《答案》裡唱的,「迷路的人別害怕朝著光,你也是某人的火把」。不只是王源自己,他的歌彷彿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照亮他人的火把,即使我們正處於絕望之中。

王源王源《源》專輯封面

2019年對於王源來說是真正成人的開始,伴隨著疼痛和未知經歷了靈魂的錘煉,同時給世人留下了值得銘記的作品。 《源》這張專輯生動記錄了少年成長為大人的精神軌跡,既有少年特有的敏感和脆弱、遭受外界質疑時的溫柔堅定,也有在激盪思想中的自我鼓勵、在孤獨空間裡的自我治愈,更有對宇宙人生的哲思和情竇初開的輕盈。如果有心理學家試圖研究人們在邁入成人階段時的心理變化,這張專輯能夠提供寶貴的資源。

藉由音樂和文字,以及強大的內在力量,王源順利完成了從青春期向成年期的過渡,用一首《我的童年》告別過去,用《一樣》與社會聯結,用《四百擊》敲響了徵戰成人世界的鏗鏘鼓點,寫著《成長的量變與質變》。在當下的華語樂壇,選擇音樂道路和創作歌手身份是需要勇氣的,王源下了一場盛大的“孤注”,擔起了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的責任。在2021年,他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案卷,《夏野了》讓許多像我一樣的路人看見了他的實力,打破了心中對他的固有印象,開始將他看作一個成年人、一個優秀的Z世代唱作人。

王源王源《夏野了》專輯封面

有時候會覺得,王源的音樂蘊含著存在主義的內核,在絕望中創造希望,不斷打破舊有的框架,詮釋「存在先於本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實踐存在主義哲學,向世界宣告只有我才能定義自己,每個人都想種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夏天。現在我正等待著花盆和泥土,迫不及待地想要種下千本蒲公英,在夏天時看粉紅色的蒲公英自由地飄向空中,飄向我遙遠的夢境…

王源王源《夏野了》實體專輯中的千本蒲公英

寫於2022年2月

備註:以上文字僅代表個人觀點

附錄:王源《環球人物》文章中的部分句子

  • 人們常在深夜潛入內心深海,在天明前開始想念陸地燈火。
——王源「18歲的一份答案」《環球人物》20190815

  • 有人等煙雨,有人怪雨急。
——王源「波士頓的雨」《環球人物》20191015

  • 有一段時間,我總覺得要在文字裡探討一些意義,文字才會有意義。但寫久了,我突然感覺,每次埋頭寫作,自己就像在隧道裡前進的火車。不知道隧道多長,可如果一直想著隧道盡頭的光亮,反而失卻了行駛的快樂。漸漸地,我學著在短暫失聯的寫作時間裡,享受不被察覺的自由──是我忽略了,記錄本身,就是意義所在。
——王源「致文字」《環球人物》20220115

王源王源《致文字》

參考資料

王源《環球人物》專欄文章合輯2018.2.9-2020.7.20

環球人物·王源說 - 嗶哩嗶哩

王源《柔》MV

王源-柔-高清MV線上看-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1《三聯生活週刊》2020年第18期“高中生需要哲學嗎”第62頁“夏先生的故事”

王源自建的王源歌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