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荀子的學生。
身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卻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後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為莊週)。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對於民眾,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惡”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佚”,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於民,才可“禁姦於未萌”。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 (《韓非子·心度》)。容易讓人忽視的是韓非是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的。他認為嚴重的徭役和賦稅只會讓臣下強大起來,不利於君王統治。
對於政治,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與發展。
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顯學,崇尚“法先王”和“復古”,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根據當時的情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