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智慧:人生,在於六種極致的專注

2024-12-21莊子

專注,不但可以將一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將最平凡的事物轉化為不平凡的價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僅如此,專注還能洗淨人生的焦慮與困擾,讓心靈得到寧靜。

作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深知專注的力量和重要性,在《莊子》中,莊子不惜用捶鉤老人、承蜩老人、魯國木匠梓慶和庖丁解牛等多個寓言故事闡述了專注的巨大力量。同時,在莊子通篇的著作當中,也處處閃爍著專注的智慧。

莊子

專注當下,減少焦慮

大多數人,焦慮或痛苦的原因往往在於脫離當下,要麼為了已經發生的事情懊惱後悔,要麼擔憂未來,或期待未來,將幸福寄託在期待中。

然而,實現自己的願望,所帶來的喜悅是極其短暫的瞬間。而追求此願望是需要耗費無數的瞬間。痛苦和煩惱的事物所發生的那一瞬間也是極其短暫,而人往往需要耗費無數的瞬間去忘卻和平息。

莊子說,智者們把自己的心當成一面鏡子,事情來了完全反映,事情過了又回復成空,不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評判際遇的好壞順逆,他的心只是如實反映當下,因此不會損傷。

智者永遠活在當下,不為過去,不為將來。

因此,全然安住在每一個瞬間和當下,不期待未來,不憧憬未來,也不擔憂未來。

莊子

專注於最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言,一個人,成功最快的方式之一就是專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並持續不斷做到極致。

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應該把全部的智力和精力集中在一點。將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事、持續不斷地做到極致。而不是試圖面面俱到,樣樣精通,這樣反而會變成學識膚淺,樣樣不通。

術到極致近於道,在莊子《達生》篇中,魯國木匠能做到“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正是因為達到了凝心聚神、執著技藝、物我相忘的境界。

在《莊子》中,無論是捶鉤老人、承蜩老人或魯國木匠梓慶和廬丁,他們都是經年累月用心專注,樂在其中,故而技藝高超。

莊子

專注正面的,摒棄負面的

保持好心態的最好辦法,就是忘掉負面的,專注正面的。例如,解決煩惱的最佳辦法,就是忘掉煩惱。

有個著名的禪宗故事,一個小和尚跑去問師父,他說自己不開心了,想知道怎麼才能開心起來,他的師傅聽後笑了:「把不開心的放下,剩下的不就是開心了嗎?

同理,最好的成功方法,就是專注有效的,避免無效的。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言,人一輩子做對兩件事就可以很富有:尋找什麼是有效的,重複它;發現什麼是無效的,避免它。我們需要正確的重複,不需要無效或錯誤的嘗試。

有效的方法,就是那些經歷過實踐檢驗,能夠產生正向結果的行為或思考方式。找到它們,就像找到了通往成功的快捷方式,只需要我們堅定專注有效的並重複下去,就能在生活中積累出豐富的果實。

莊子

專注自身,海闊天空

莊子說,萬物本身並無好壞貴賤之分,其價值完全取決於外在的反應。

現有世界的一切均是以人的觀點來定義的,不要以人的觀點去看萬物,因為人就是萬物本身。

大多數人往往活在別人的眼中,如果能夠拋開世俗的偏見和觀點,便能海闊天空,心無掛礙。

一個人,只要學會不在意別人的看法,煩惱就馬上少了一大半。永遠不要期待不被別人嘲笑,永遠不要期待被所有人讚揚,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莊子

專注於眼前事物,減少迷茫

人,迷茫或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分心,同時想的事情太多。因此,要杜絕雜念,讓自己的心融入到眼前的一切事物中,保持專注。

例如,我們在工作時就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在工作中,工作的過程就不會再那麼迷茫和枯燥,效率和創造力也更高了,勞累也少了。

王陽明說,有事專注於事,無事存心養性。始終保持內心的平靜、始終保持一顆臨危不懼的心、始終保持內心的淡定從容,不被外界的艱難險阻所影響。

莊子

專注於目標,捨心忘慮

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當中,或在比賽和考試等關鍵場合當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自我懷疑和猶豫就是其中最常見的兩種。

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心無旁騖地專注目標,在《莊子》中,捶鉤老人、承蜩老人、魯國木匠梓慶和庖丁解牛等故事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有個禪宗故事,從前,有個名叫大浪的摔角高手。他不但體格強壯,而且精通摔角之道。私下較量時,厲害非凡。連他的老師都不是他的對手。但在打正式比賽時,卻靦腆得連他的徒弟都打不過,於是只好到深山求助禪師。

禪師對他說,你叫大浪,那麼你就想像自己是巨大的波浪,能橫掃一切,吞噬一切,而不再是那個怯場的摔角手。

你只要如此做。不久,你將會成為全國最偉大的摔角手,沒有一個人可以打敗你了。

於是大浪就在寺廟裡打坐,試著把自己想像成巨大的波浪。隨著練習,他對波浪也愈來愈有感應了,並覺得愈來愈強大了…

從此,大浪在比賽時就把自己想像成巨大的波浪,也從此成為全國最厲害的高手,沒有人能夠打敗他。

這個故事說明,只要以一種絕對直接的方式去反映某個情景。你就會變成那個情景,而那個情景也變成了你。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對目標極致專注。

劍聖宮本武藏、武術巨星李小龍在與對手決鬥時,專注戰胜對手,一心一意麵對眼前廝殺的對方。心懷無堅不摧的信念,勇往直前,杜絕任何懷疑和恐懼等情緒的干擾。

因為在武者心中,即使浮現一點點理智的困惑,都會對他的前景產生嚴重的阻礙。至於各種情感和物質的佔有欲,在他決定進退的時候更是巨大的障礙。

大珠慧海禪師曾言,開悟者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開悟者該吃飯時就好好吃飯,該睡覺時就睡覺,一心專注於當下所要做的事情上。而普通人往往是該吃的時候不好好吃,該睡的時候不好好睡,同時在想著一大堆其他的事情。

從大珠慧海禪師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開悟者與普通人最大的本質不同,其實就是專注程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