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黑白電影時代,謝芳憑藉著青春知性的氣質和美麗大方的顏值,半路出家從歌劇演員搖身一變成為了當代大紅大紫的影視明星。
1959年出道至今已經有63個年頭了,無論是中國最初拍攝的電影,還是如今成熟的電視劇以及大型晚會,都能看到這位老藝術家的身影。
不但見證了中國影視業的發展,也是影視圈德藝雙馨藝術家的典範。
謝芳與丈夫張目的愛情不但驚艷了20世紀50年代的青年,也為當下的年輕人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
驚艷是因為在那個相對保守的時代,女生居然主動向男生表白,還是當眾表白,讓這場雙向奔赴的愛情有了完美的結局。
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的故事?
1935年謝芳生於湖北武漢,原籍湖南省益陽市,原名謝懷復,意為懷念並收復國土,寄託父母的愛國情懷。
謝芳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父親謝受靈曾是神學院教授,母親是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早年肄業於燕京大學,與作家冰心是同窗,而後當了中學教員,謝芳在正式入學讀書之前都是母親在悉心教導。
自幼在父母的影響下她喜愛讀書,對文藝有著特殊的執著,十幾歲就彈著一手好鋼琴,還有唱歌的天賦。
為了能讓謝芳學到更多的知識,開拓眼界,父母將她送去外地讀書。
離開父母的謝芳學會了自立自強,一直保持著善良的心,她天真浪漫又直爽的性格一點也沒有隨著年歲增長而改變。
1951年畢業於漢口羅以女子中學,隨後考入中南文工團音樂部,後該團改為武漢歌劇院,擔任歌劇演員。
也就是在她16歲這一年,謝芳邂逅了她的初戀張目,也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貴人崔嵬。
1930年張目出生於吉林,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原中國歌劇舞劇院原歌劇團團長。
16歲的謝芳已經是個清秀可人的姑娘了,活潑開朗的個性也讓她成為了眾人矚目的對象。
在歌劇表演中,她迎來了一位搭檔,小伙子長得眉清目秀,也是文工團裡的小幹部。
「你好,我叫張目。」隨著一聲清脆悅耳的自我介紹,兩人建立起了友誼,開始搭上了鵲橋。
初次接觸到歌劇的謝芳基礎並不紮實,於是謀生了刻苦鍛鍊的想法。每天早上5點起床。練習聲音與體態,只為彌補不足,找到適合自己的歌劇角色。
隨著上台次數的增加,謝芳沒有了當初的膽怯,對於角色的詮釋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
特別是在歌劇《小二黑結婚》的表演,出場就給大家一個驚喜。為了把出場那段唱好,每天當別人在休息的時候,謝芳都獨自在排練廳的舞台上繼續練習。
《小二黑結婚》中,她飾演小芹,他飾演小二黑。也正是這部劇讓謝芳與張目的接觸變多,兩人在歌劇中的搭檔和表演展現出些許默契。
情竇初開的謝芳對比自己大五歲的張目產生了好感,在文工團對新演員多加照顧的張目也被眼前這位靈動的姑娘所吸引。
不久,張目到湖南接受鍛煉,她怕他在山裡冷,特地拿了爸爸的毛衣借給他穿。可能當時在謝芳的心中,除了父親就是這個男人能夠留在她的心裡。
後來他們一起演出的多部歌劇《白毛女》、《貨郎與小姐》等,表現得類拔萃,讓大眾拍手稱讚。
兩位歌劇中的夫妻,在1957年的時候,於現實生活中也攜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互相表達心意的過程真是令人心驚膽戰,正因為謝芳的這個舉動,惹惱了張目。甚至將當初謝芳拿給他的父親的毛衣都一併退回了,謝芳到底做了什麼?
團裡有個習慣,常常會將大家聚在一起開總結會,會上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近期的表現做批評和自我批評。
有一次開總結會,輪到謝芳發言時,她起身說的話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包括張目,他當時整個人有些懵,覺得很沒有面子,臉都急得發紅了。
她竟然當眾說:「我有一個不好,我不應該喜歡張目。」大夥聽這話都嚇懵了,私下嘀咕著謝芳在想什麼呢,在這個場合說這些話幹啥呢。
張目忍著尷尬,會後趕緊回了房間。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敢與謝芳碰面,冷靜下來後,他自我反思:“我也是喜歡她的呀。”
在認清自己的真實想法後,張目連夜鋪開紙張,拿起筆寫下了一封長長的情書。
此刻謝芳以為告白失敗了,公開場合做這樣的事情,可能會讓張目難以釋懷。正當她躊躇之際,收到了一封情書。
情書的開頭就是:「謝懷復,我愛你!」這句話謝芳記了一輩子,每每談及這段經歷時她都會忍不住心中的激動而紅了眼眶。
我想,這就是雙向奔赴的愛情。你待我以誠,我回贈你以真。
為了彼此他們可以挑戰世俗的規矩,能夠克服內心的不安,交付最直接、最坦誠的心。
婚後夫妻倆婚後攜手致力於歌劇表演,未曾有過其他的發展計劃,然而一次偶然的邀請卻改變了謝芳的人生軌跡。
隨著一部小說的問世,北京電影製片廠準備將其翻拍為電影,導演是崔嵬。片商面向全國招募女主角,甚至還開過座談會,儘管如此女主角林道靜一直沒有設定合適的人選。
當時備選的女星有秦文、張瑞芳等大明星,不過導演崔嵬仍認為不太符合角色。一次偶然的相遇,讓崔嵬想謝芳並起來邀請她到劇組試鏡。
收到邀約的謝芳內心也非常忐忑,演出電影還是頭一回。而且試鏡最終能不能通過尚未可知。就在謝芳化完厚厚的妝,拿著劇本,穿著短袖旗袍時,在場的很多人都覺得形象非常適合。
就在試鏡結束後,劇組內部的意見產生了分歧。有一部分人認為謝芳沒有任何電影表演的經驗,無法擔任女主角,演技需要磨練,電影表演經驗也需要累積。
然而,導演獨具慧眼。認為謝芳身上的知性氣質符合角色,多年歌劇表演練就的眼神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能為角色增添一抹精彩。
事實證明,導演的決定是正確的。謝芳在片中的表現將林道靜刻畫得活靈活,再加上她本人對於表演追求精益求精,時刻打起精神投入到角色中。
其中有一段戲是拍攝林道靜跳海,謝芳在冰冷的海水中泡了很久,等到拍戲結束上岸的時候,她因為受寒倒地,眾人合力將她帶回房間照顧。
1959年電影《青春之歌》上映後幾乎全場爆滿,戲院輪播公映,甚至大清早就有人在電影院門口排隊買票。
電影拍攝期間張目常從武漢到北京去看她,有時拍戲甚至忙到都見不上一面。但張目也樂在其中,在等待愛人收工的過程,看著她拍戲投入的樣子,心中也生出對她的各種疼愛與理解。
1962年謝芳被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作為突出的知性女代表,她也用《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文成公主》、《老人的故事》等多部經典影片回饋大家。
正值二人事業上升期,兒子張京在武漢呱呱落地,初為父母的小兩口恨不得每天陪著小張京。但是想著自己手邊的工作也得兢兢業地做好,顯然給孩子的陪伴是不夠的。
奶奶帶5歲的張京去街上買冰糖葫蘆。他透過櫥窗裡目不轉睛地看著做宣傳的照片,用小手摸著玻璃,對著照片喊著「媽媽」。
奶奶想要拉他回家,他哽咽地說:“這是我媽媽,我要把她帶回家。”
謝芳拍戲回家後,婆婆將此事說給她聽,謝芳很是愧疚。
在訪談中她曾說:「我欠兒子太多了,小時候沒時間陪他,也沒有照顧好他,這是我永遠的遺憾。」說完,謝芳眼裡湧出淚水。
張京遺傳了父母優良的基因,頗有表演天賦,不過張京沒有被悉心培養。 1979年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當了一名普通美工。做事踏實認真,深受領導和同事的喜愛。
1987年,張京與妻子李海平結婚了,1988年,李海平誕下兒子張小龍。此時謝芳已經57歲了,孫子的到來,讓她和老伴沉浸在幸福和激動中。
如今他們的兒子張京都已經年過花甲,孫子也高大帥氣,一家五口享受著無與倫比的快樂。
在人生中,張目仍會親自當司機,開著心愛的車搭著謝芳去遊玩,兒子有時也會趁著二老不注意來一張美麗的抓拍。
謝芳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年齡而遠離她熱愛的事業,在頭髮已經全白的時刻見證自己努力的成果。
2015、2016年分別獲得第15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獲得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在2018青影視院線推優晚會,獲終身成就演員。
影視產業需要德藝雙馨的標桿,在2021年的央視國慶晚會上,李雪健、謝芳、牛犇、田華、王蒙這一輩老藝術家們作為代表感懷過往。
正如田華老師所說「我跟著中國電影走過了七十個春夏秋冬,現在我已經是一名90後了,但是我們的祖國,依然風華正茂」。
從謝芳與張目兩位藝術家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看到了他們對事業的追求,看到了他們如何秉持著一份愛去經營平凡的婚姻。
超過一個甲子的婚姻,如今還讓大眾羨慕不已。大概是因為彼此的信任與理解,體貼與付出換來的,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幸福,實際上花費了一生的心血。
如今謝芳已經87歲的高齡,但她仍活躍在螢幕前,並繼續她熱愛的演藝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