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一播出就大獲成功,收視率高達89.4%,重播次數破千。
然而,在某次訪談中,導演楊潔卻對主持人說過這樣的話:
「我看到《西遊記》就換台。」
“十年來我沒有看過《西遊記》一次。”
「我恨不得《西遊記》不成功。」
身為86版《西遊記》的導演,楊潔為何對自己付出許多心血的作品,說出這樣的話呢?
認識小14歲攝影師丈夫,同走《西遊記》取經路
楊潔自小就展現超越一般人的才華。
幼時她喜愛看書看電影,提筆識字後便給報紙投稿。
《華西日報》曾刊登楊潔的兩篇小說。
當導演之前,楊潔還當過演員、播報員。
1949年6月2日,青島市市人民聽到的第一條「青島解放」的消息,就是楊潔發出的。
1954年,楊潔從青島調到北京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
因為肺病,她的身體不太好,加上母親也在北京定居,所以調回北京,既可以養病,又可以照顧母親。
在北京工作期間,楊潔開始執導戲曲藝術片,嘗試導演工作。
她導演的《嶗山道士》、《香羅帕》、《小院風波》都備受好評。
在這段期間,楊潔經歷了離婚和再婚的風波。
在青島工作期間,楊潔與第一任丈夫相識並結婚。
後來因為感情不和,兩人在1962年離婚,三個孩子都歸楊潔撫養。
1966年,楊潔在電視台的走廊上遇到了一個高瘦的小伙子。
小伙子剛從部隊轉業過來,正在學攝影。
楊潔看他人也踏實好學,知道攝影部門就一台攝影機,肯定不夠他們幾個人用。
於是大方地把自己家那台攝影機拿出來,讓這個小伙子好好研究。
小伙子當時感動得夠嗆。
這個年輕人,叫王崇秋,他比楊潔小了14歲。
因為一台攝影機,楊潔和王崇秋便熟絡起來。
加之楊潔後來參與導演工作,和已成為攝影師的王崇秋,也多有工作上的溝通交流。
漸漸地,王崇秋就對楊潔起了別的心思。
王崇秋的眼裡再也看不見別的女人。
相處下來,他覺得楊潔格外的有魅力,有能力。
就在他再次婉拒之門外說親的介紹人,表示自己喜歡楊潔的時候,介紹人驚呆了。
“她比你大14歲,還離過婚,還帶著3個孩子!”
王崇秋卻覺得沒什麼,他既然真心愛楊潔,其他的又算得了什麼。
楊潔卻顧慮頗多。
她一度覺得自己大王崇秋這麼多歲,還帶著三個孩子,確實是有些「配不上」王崇秋。
王崇秋是部隊轉業過來的,沒結過婚沒談過戀愛的好青年,這樣好的條件,找個什麼樣的小女孩找不到。
但王崇秋顯然不是只看外表的人,他是打心眼裡崇拜,並且珍愛楊潔。
經過諸多磨難後,兩人於1969年結婚,那時楊潔已經40歲,王崇秋26歲。
兩人婚後,在1970年生下一個女兒,取名為楊雲菲。
這是兩人唯一一個女兒,依然跟著楊潔姓楊,可見王崇秋對於楊潔的愛,有多情深意切。
結婚後,王崇秋便和楊潔一起工作,楊潔當導遊,他來做攝影師。
《嶗山道士》、《香羅帕》、《小院風波》都是楊潔執導,王崇秋拍攝的。
時光飛速流逝,1979年,日本拍攝了一部《西遊記》,引發了國內人們的強烈聲討。
原來,日版的《西遊記》,雖說是主要根據《西遊記》原著改編,
可是他們讓一個看起來就是女性的女演員,女扮男裝出演唐僧,如來也是女性出演。而且劇中唐僧還可以親吻治病。
這樣的劇情改編,引起了國內許多觀眾的反感。
這版《西遊記》在國內播了三集,就被叫停,一封又一封投訴信件飛向電視台。
於是電視台拍案決定,要我們自己人,拍攝自己的四大名著。
當時資金有限,《西遊記》由於是神魔小說,在四大名著拍攝中,是不被看好的。
而拍攝《西遊記》的任務,兜兜轉轉落到了楊潔的頭上。
楊潔叫上了自己的丈夫王崇秋,組成好劇組,先去各地採風景,制定拍攝路線計畫。
然後捏著僅有的一點資金,和唯一一台攝影機,踏上了「取經之路」。
西遊取經路,一台攝影機,一個攝影師,三換唐僧,吐蜘蛛絲露出來的肚皮是男人的
只有一台攝影機,王崇秋作為西遊劇組唯一一個攝影師,扛著它拍出了許多經典畫面。
為了生動展現原著的劇情畫面,王崇秋可謂用盡了心思。
趴著拍跑著圈拍,甚至為了拍攝,他還害了白癜風,以至於後期總要戴著個草帽。
《西遊記》拍攝了五、六年,期間可謂一波三折。
光是唐僧,前前後就換了三個。
最初的唐僧是汪粵,拍攝了幾集後,汪粵擔心唐僧會限制自己的戲路,於是辭演。
劇組正在著急選唐僧的時候,徐少華過來應聘演小白龍。
楊潔導演看他不夠小白龍的英氣,倒是很有唐僧的感覺,就拉他來演了唐僧。
後來徐少華要去上學,也離開了西遊劇組。
第三位唐僧就是遲重瑞飾演的,據說當時楊潔導演在下樓梯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上樓梯的小伙子長得很符合唐僧形象。
拍攝期間,由於是實景拍攝,楊潔導演和劇組一大幫子人跑了很多地方,一度被人舉報是拿錢公費遊山玩水去了,害得楊潔導演寫了好多報告。
劇組經費本不多,拍著就沒錢了,楊潔導演向台裡打報告要錢,結果被回覆沒有,讓她沒錢了就停拍。
楊潔導演怎麼會願意呢,這才拍到《大戰紅孩》。
還好劇組裡飾演蜈蚣精的李鴻昌老師拉來了鐵路局的300萬資金,這才讓《西遊記》得以繼續拍攝下去。
不過即便如此,資金還是勉強維持劇組的運作。
加上劇組人手不夠,很多演員都是一人分飾許多角色。
例如飾演沙僧的閔懷禮老師,也演過太上老君、牛魔王、西海龍王等十多個角色。
飾演偷袈裟的黑熊怪的項漢老師,還飾演了順風耳、九頭獅等十多個角色。
而且,由於那個年代,女演員們比較保守,蜘蛛精們穿得看似清涼,實際上裡面穿了一層肉色緊身衣。
有一場露肚皮的戲誰也不想上,於是項漢老師挺身而出,貢獻了自己的肚皮出來。
而在拍攝《偷吃人蔘果》單元時候,楊潔導演拿著介紹信去到道觀,卻沒想道觀的道長們並不歡迎他們。
原來道長們覺得,《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是佛,還有點重佛貶道的意思。
所幸飾演鎮元大仙的吳桂苓老師前去同道長們溝通交流,才讓西遊記劇組得以順利拍攝。
解決了場所問題,剩下的就是「人參果」的困難。
劇組老師們本來想用塑膠造幾個人參果,又考慮到有吃人參果的鏡頭,靈機一動選了涼薯代替。
將涼薯雕刻成人參果的樣子,這樣吃起來就很有人參果可口美味的感覺了。
《西遊記》中的白龍馬,前前後後也有好幾匹。
白馬難得,一開始楊潔導演是用在棕馬身上刷白色的方式,弄到了「白馬」。
可是顏料遇水就掉,拍過河的戲份根本沒辦法拍。
他們只能放棄這個方法,找來了一匹小白馬。
小白馬還沒成年,馱著唐僧格外費勁,只能牽著走。
後來楊潔導演帶著劇組到內蒙古拍戲的時候,終於遇到了合適的白馬。
這就是陪伴西遊劇組最久的白龍馬,它特別通人性,拍戲效果又快又好。
可惜的是,《西遊記》拍完後,白龍馬被送到無錫影視基地。
原本承諾會好好對待白龍馬的基地工作人員,卻日漸怠慢它。
吃不好睡不好,白龍馬從一開始的神氣飛揚,到後來瘦弱萎靡,最後死了,也不知道被葬在哪裡。
曾經探望白龍馬的楊潔導演心痛不已,卻也毫無辦法。
也正是因為楊潔導演後來說出了白龍馬的遭遇,才引得很多人對她抨擊,認為是她造成了這個後果。
然而那時的楊潔導演,已經被排擠到幾乎要離開西遊劇組,又能如何做。
楊潔導演和師徒四人組鬧掰
《西遊記》播出後,在國內都掀起了追劇熱潮。
沒有人能想到,當初最不被看好的《西遊記》,卻成為如此難以翻拍的經典。
不過,就在《西遊記》和西遊記四位主角火遍全國的時候,楊潔導演,卻被靜悄悄「遺忘」了。
原來,《西遊記》火了之後,受到了新加坡方面的邀請。
準備新節目的關頭,二代唐僧徐少華和三個徒弟,卻跑去走穴,商演撈金去了。
看不慣這種行為的楊潔導演,自然與這些人起了齟齬。
然而觀眾們看得永遠都是台前的人,當時大家更喜歡的,自然是師徒四人組。
就算幕後的楊潔導演付出了那麼多心血,也不會有人看到。
因此師徒四人以和楊潔導演有矛盾為由,決定新加坡的演出不帶楊潔導演前去。
負責演唱《西遊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的蔣大為老師得知後,直接表示,
師徒四人完全就是不講義氣,既然楊導不去,那麼他也不會去參加新加坡的演出。
被排擠的楊潔導演,自覺就像那匹白龍馬一樣。
她和丈夫王崇秋,為《西遊記》付出的,可不只是時間,還有親情。
與小14歲丈夫王崇秋48年相愛,過世後丈夫依舊懷念她
《西遊記》拍攝的時候,楊潔和王崇秋的女兒楊雲菲才11歲。
爸爸媽媽不在家,楊雲菲幾乎是吃百家飯長大,還要獨立生活。
甚至有一段時間,她常常頭痛難受,被庸醫誤診是癲癇,吃好多了治療癲癇的藥。
這些藥都有副作用,嚴重影響了楊雲菲的學習。
楊潔和王崇秋實在心疼,1986年,他們便把女兒接到身邊,跟著劇組走。
楊雲菲在劇組客串了一些小角色,也跟著化妝師學習化妝。
等到了《西遊記續集》的時候,便是她來擔任的化妝師了。
楊潔導演和師徒四人的關係,也是在《西遊記》要拍攝續集之際,師徒四人登門道歉後,才再度緩和。
不過,86版《西遊記》珠玉在前,續集對比起來就暗淡許多。
雖然續集總體上還是很優秀的,可是豬八戒和沙僧換了演員,頭套看起來不像86版逼真服帖,特效製作也不盡人意,因此評價遠沒有86版更高。
在《西遊記續集》拍攝結束後,楊潔導演和丈夫攝影師王崇秋雙雙退休,過自己的日子去了。
沒有人相信,這對相差14歲的姐弟戀,竟然能夠撐這麼久。
楊潔導演的性格幹練,還有點潑辣,不然也管不住劇組這麼多人。
王崇秋這個攝影師,就十分內向溫和。
兩個人在事業上,是彼此離不開的夥伴。
1996年,楊潔在拍攝《西施》的時候,本想著讓自己的丈夫輕鬆一些,多休息休息,就找了別的攝影師來。
結果拍了沒幾天,楊潔又把王崇秋叫了回去。
對於此事,王崇秋每每提起來,都是笑容甜蜜。
“她已經習慣用我了,沒辦法,都不適應跟別人合作了。”
在生活上,王崇秋則是楊潔的「賢內助」一樣。
楊潔導演身體不好,也不會煮飯。
恰好,王崇秋從部隊退下來之前,就是在後勤工作的。
於是,幫楊潔備藥,做飯,收拾整理一切事務,已經成了王崇秋習慣的活兒。
老兩口的退休生活很愜意。
沒了工作,楊潔也不愛悶著,常常出去走走逛看風景。
王崇秋就抱著相機跟著她,為她拍照留念。
以前他們兩個,一個導別人的故事,一個拍別人的故事,
如今一個過著自己愛過的生活,一個拍自己愛的人。
後來,楊潔還在王崇秋的鼓勵下,寫了《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遊路》和《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
《西遊記》成為兩個人日常談起的話題,是彼此生命中都參與的,重要的一部分。
2017年4月15日,楊潔導演因心臟病去世。
留下王崇秋一個人,生活在他們共同的居所。
這個比楊潔還小14歲的男人,幾年間就憔悴不已。
每年到楊潔祭日,他都會帶著一束花去探望楊潔,會輕輕擦去她的墓碑上的灰塵。
楊潔過世後,王崇秋依然還在忙活著和《西遊記》有關的事。
他出關於《西遊記》拍攝過程的書,製作西遊人物紀念畫冊,重走西遊路…
王崇秋還說:
“如果有下輩子,我還願意給楊潔當攝影。”
當年,26歲的王崇秋娶了40歲的楊潔,兩人攜手走過48年風風雨雨,為世間留下《西遊記》這樣的經典。
如何叫人不感動於他們的愛情,感動於楊潔導演的崇高,感動於王崇秋老師的堅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