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的你,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段時期?你覺得,從前的童年很美好,沒有太多風雨,無憂無慮。但是突然有一天,上帝給你開了一個角。你突然看見了一些殘酷的真相,有可能是找工作,有可能是考研,有可能是黑幕,有可能是你的愛情,你必須開始選擇,而不管怎麼選,你都要承受痛苦,付出代價。在那段時期之後,你就變成了,從前你可能不那麼喜歡,甚至討厭的人。
——題記
試想一下,如今你十八九歲的年紀,在你不管是否心儀的大學裡學著習。你對於未來有著美好的期待與幻想。你相信,不管你是想當杜拉拉升職記裡的光鮮白領,還是多年之後在辦公室呼風喚雨的霸道總裁,你知道,這一輩子,你一定會去做你想做的事,過你想過的生活。並且,實現你所有的願望。
然後,十年過去,每天的你一起床就是工作的一堆破事。匆匆忙忙趕到公司,處理一天的事務,家裡也有了你必須承擔的責任。在走出公司的那一刻,你可能會望著天空說,我曾經想要的生活,去哪呢?為什麼我最討厭的一成不變的會議和表格,成為了生命的全部?
人正當年少之時,喜歡夢想,喜歡理想,喜歡創新。喜歡靠著自己的一腔志氣,攀上人生的巔峰。喜歡不顧一切,為一件事拼命。
那我們討厭什麼?我們可能討厭那些為了生意在外應酬的人,因為曾經我們的父親也是這樣過來的。我們可能會討厭,那些不起眼的人們做著每天都在重複的工作。因為我們覺得那實在浪費生命,浪費光陰。我們可能討厭自己碌碌無為,害怕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不波不瀾的過去。我們也討厭被別人安排做這個做那個,因為說好的,人生是屬於自己的呢?
但的確確有一天,你會發現,如果你去看每個人長大之後的模樣,每個人遭遇生活的不斷暴擊之後,每個人從一個個泥潭里爬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人們終將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因為你要生存。因為你要快樂。
1.《奇葩說》的不同觀點
我們說一個人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到底是環境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心裡的秤改變了。蔡康永說,不是我們活錯了,而是我們討厭錯了。 我們討厭的東西,在成人世界裡無人承認。青春在於無知,而長大意味著在痛苦裡不斷地認清自己。 不斷地改變自己。而泉靈老師和馬東,其實提出的看法挺相似的。最初,我們不在那個位置。我們不在那個階段,所以我們不懂發生了什麼事。
正如有一天,辛苦學習的你突然開始工作了,你終於懂得了爸媽的不容易,你也成為了那個,要撐起整個家的人。有一天,勤勤懇懇工作的你,突然開始創業了,你就懂得為什麼當時那個經理對你如此嚴格要求,現在的你養著這麼多員工,壓力也只有自己能懂。曾經你是那個大罵開會最浪費時間的人,可是有一天,當你做到第一把交椅,你恨不得底下的人把會議當成最好的平台,把事情解決清楚。
曾經我們鄙視全世界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相信只有自己會閃閃發光。可是隨著時間的改變,沒有人再可以為我們遮風擋雨了。我們被殘酷社會餵養一個個從未承受的打擊,然後才開始搖搖晃晃的站起來說,曾經你和我不一樣,我鄙視你。如今你和我不一樣,我欣賞你。
2.也許成長,注定是無可抵擋的。
昨天在《非你莫屬》裡,看到一個19歲的女孩黑駿。她很優秀,跑了很多馬拉松,跨過很多雪山,學過很多課程。但是最關鍵的一點,她想當作家和編劇。她給自己開了一個網站,在上面放自己的作品,然後就說,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然後就堅定相信,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拍成電影。初看這是個很勵志的故事。但老闆問她,看過哪些書,她答不上來,沒看過什麼書。讓她點評一部電影,說出來的東西,是普通觀影者的層次。
看到這裡,你也許懂了,這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女孩。
但坦白說,看到這個女孩,我覺得自己在某種程度上跟她有點像,甚至說,這個時代的有些人跟她有點像,只不過她把這種東西發揮到了極致。拿我自己來說,人們說,這是個最好的時代。要多嘗試。我去很多地方旅行,做義工,支教。我舉辦一些活動,我做打卡群。我說我要考研究生,要考寫作的研究生。所以我要每天寫作,是的,我的確每天都在寫。但你如果真正問我,你有好好去研究你擅長的文章嗎?你有積極去投稿嗎?你每天都有固定去吸收一下文字和電影當素材嗎?你每天都有很棒的想法,有拿個本子好好記錄嗎?你下筆之前,有好好構思過結構嗎?
我很誠實的回答你,我沒有。
我除了每天在寫,就是在做一些很多別的我認為有趣的事。但我一直宣稱自己最愛的是寫作。但現實就是,我很少拿出去投稿,我也沒有真正花心思去想,怎麼把這件事做好。
我也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裡,覺得要把生活過成我心目中的生活。卻從來沒有睜開眼睛去看,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真的有在努力嗎? 還是,我只是自以為很優秀,從來沒有安安靜靜給自己一段努力的時光。
3.長大很殘忍,但我們必須長大
二十歲的你,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段時期?你覺得,從前的童年很美好,沒有太多風雨,無憂無慮。但是突然有一天,上帝給你開了一個角。你突然看見了一些殘酷的真相,有可能是找工作,有可能是考研,有可能是黑幕,有可能是你的愛情,你必須開始選擇,而不管怎麼選,你都要承受痛苦,付出代價。在那段時期之後,你就變成了,從前你可能不那麼喜歡,甚至討厭的人。
我特別喜歡羅振宇當時的那段結辯詞,他說,成長的本質不是向好,而是變得複雜。 人一複雜,裡面注定就會摻雜很多你不喜歡的東西。踏入社會之前,我們的主觀世界已經形成。而成長,就是你的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的那條溝。你踏在這條溝上的時候,三觀已經碎了一地。當你走過去,你是要把這條溝忘了,重建你的三觀,還是把這條溝放進你的世界裡,重新建構你自己的世界?而後者,其實叫成長。
長大很殘酷,人生的暴擊也很殘酷。但是人活著,無處可逃。所以,願你在跨越生活鴻溝的時候,不是掉進去,而是勇敢的爬出來,並把溝裡你認為珍貴的東西,悄悄裝進你的世界。